第45节

作品:《新书精校版

能及时通知,遇到休沐,他便能回家带领族人种田致富。

  农业时代,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极慢,不必栓死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去常安看看时代的中心也好。

  但还不得第五伦出门,外头就来了一大群人,全拜在门外,嚷嚷着要见第五伦。

  第五伦来到坞院外一看,却见他们大多褐衣布帻,一个个都是青壮汉子,也有蓬头的弱冠少年。无一例外全都腰间带刀、剑,只是有的新有的旧,有人甚至只有个空剑鞘装模作样。

  第五格在旁附耳几句,第五伦恍然,这群人多为当初追随第七彪兄弟的轻侠恶少年。

  “诸位来我家所为何事?”

  众人抬起头哈哈笑着应和:“当然是慕名而来,欲从第五郎君而游!”

  原来,义折强弓一事传开后,又与茂陵原大侠扯上了关系,第五伦的名望在“孝悌”之外,又多了几分侠义的味道。前段时间叛离第七氏的少年轻侠们遂如逐臭之蝇,蜂拥而至。

  第五伦却没有为势力膨胀欣喜若狂,他有自己的判断。

  按照阶级划分,这些没有生计来源,在乡间游手好闲的轻侠少年,可以算作“流氓无产者”。

  虽然都无产,但他们与劳动无产者可不是同盟,而是对立关系。

  像万脩那样确有侠义之行的少之又少,多数人不过是仗着手里的剑,在里闾街巷收收保护费,嘴里义薄云天,实则恃强凌弱。要是做了贵人的宾客,就更了不得了,常仗着主人的威望声势,干欺男霸女的勾当。

  一旦收了,这些人就是双刃剑,搞不好就坑得你吐血。

  第五伦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当年汉武帝迁徙豪民来渭北诸陵时,关东大侠郭解也在搬迁之列。郭解本人倒是聪明,知道自己成了官府眼中钉,搬家后低调做人,出门不坐车、晚上不喝酒,夹起尾巴来只求平安,他就算再豪横也惹不起皇帝呀!

  可郭解手下的轻侠不理解啊!郭大侠仁义与天齐,岂能受这种委屈?于是为他打抱不平,揪出那个把郭解划入“搬迁”名单的县掾,将其残杀。县掾的家人去向朝廷告状,人刚走到未央宫阙外,郭解手下的小弟们居然光天化日之下,直接冲过去把人给杀了!

  侠士嚣张如此,完全超出了朝廷控制,明天是不是要杀入未央,夺了鸟位?

  郭解遂被缉捕下狱,不过他与许多权贵有关系,还有希望赦免。

  可郭解在狱中时,长安城里一个儒生说了郭大侠几句坏话,又被义愤填膺的宾客割了舌头,头挂到了街上,这架势,可不就是在威胁皇帝么?

  一而再再而三,汉武帝勃然大怒,表示“解虽弗知,此罪甚於解杀之”。大概意思就是,郭解要为他小粉丝们的行为负责,遂将郭氏全家族灭。

  于是乎,那些狂热的小弟,就这样打着“为郭大侠好”的名义,将郭解送上了不归路。

  第五伦和第五霸做事有章法,能约束里民族人,高筑墙广积粮。可若是这些人投到门下,不听管束,打着第五氏的名头干点“大事”,反而不美。

  于是第五伦朝众人拱手,婉拒了他们的投奔。

  “伦赶赴常安,不能带太多伴当,诸位侠士的好意,我心领了。”

  这群人本就是来吃白饭的,便嚷嚷着说虽不能跟随第五伦,但愿替他保卫第五氏坞院,看家护门,做宾客徒附。

  但第五氏本有徒附族人,不少还是家生子,知根知底,可不比这群陌生人更靠得住?

  第五伦让第五格出面,只道家中粮食不够,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失望,底下便有人愤然起身,冷笑道:“人皆言,第五伦孝悌有侠义,今日一看,竟然为了几斗粮食不愿意收容吾等!长陵难道只有第五氏一家豪右?诸君,走,吾等投别家去!”

  说着便骂骂咧咧走了。

  还想道德绑架?第五伦也不留他们,众人便各自星散,竟真一个都没犹豫,看得第五伦直摇头,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果然没人是为了所谓“侠义”而来啊。

  倒是第五霸在众人走后,故意低声问他道:“伦儿,你不是整日都在说天下要乱么?多点人手不好?”

  第五伦笑道:“宁缺毋滥。”

  而且他也没说谎,家里钱粮缺口已经很大了,怎能再加这几十张大饭量的嘴,一吃数年啥正事也不干?

  第五霸很认可第五伦的选择,笑道:“你做得对!老夫年轻时去下邽(guī)游历,听说过廷尉翟公的故事。那翟公做大官时,家中门庭热闹得好似集市,关都关不上。可等到他罢官后,昔日满口忠心的宾客却全跑光了,门外冷清得可以设罗网捕鸟。”

  第五伦颔首:“我猜,等翟公再次做官时,曾叛离他的宾客又拜在门下了吧?”

  “然也!”第五霸道:“于是翟公将所有人赶走,还在大门外写了三句话。”

  “哪三句?”

  第五霸瞪了眼半天,然后道:“忘了,只记得说什么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没错,虽然这些流氓无产者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股力量,但他们的忠诚度可没嘴上说的那般好听,一旦主人遭遇挫折,便会反水叛逃。

  而等到第五伦未来真正需要利用到他们时,他有信心。

  “狗饿了,就会回来的!”

  ……

  这小插曲耽搁了第五伦几刻,等第五霸送他到里道与大路的岔口时,才发现这里已经挤满了车马,居然是全乡有头有脸的人,都来给第五伦送行。

  从乡中的三老、力田,到诸多亲戚,都是满口祝福之语,折柳枝佩戴在第五伦身上,又敬酒为他壮行。

  末了,众人还按照这时代的规矩,陆续送上了奉钱,就是送行的红包。

  据说两百多年前的秦朝,汉高祖刘邦还是个小亭长,押送徭役去咸阳,萧何、曹参等同僚也送他奉钱。因县城小吏并无多少俸禄,一般人只送一百两百,交情深的送三百。

  结果萧何却偏偏送了五百,这件事让刘邦记了许多年。等到天下平定,汉家肇造时,不但以萧何为第一功臣,还在他封户食邑的基础上,又加了二千户,作为当年萧何多送两百钱的报答。

  萧何那是雪中送炭,今日诸家给第五伦塞红包,只能算锦上添花,不过,倒也添出了许多骚花样来。

  比如第六犊,代表家族送上奉钱一万,粮食若干。

  第五伦欣然接受:“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我家缺的就是粮食。”

  至于第七彪,则奉钱一万,还有他家收藏的刀兵武器二三十件,装了一大车。

  第五伦拎起一把刀试了试,欣然道:“兄弟阋墙,而外御其辱。我不在家时,多了这些兵器,又有第五、第七两家携手,就不怕有外乡人来欺我宗族了!”

  第八直则献上奉钱一万,还别出心裁,将家传的《韩诗》抄了好几卷,用丝绸仔细包裹着送给第五伦,这可是他们的家传之宝。

  第五伦面露喜色:“我听人说,只要学好了经术,取青紫之绶,犹如俯身拾草芥般简单,送我的不是书卷,而是大好前程啊。”

  这孺子太会说话,只让诸家如沐春风。

  轮到第四咸时,他家倒是简单粗暴,除了钱还是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