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作品:《庶子风流精校版

何时?

  于是父子二人,一个在前头跑,一个在后头追,三叔公只是绷着脸,见这父子跑远了,便是冷笑,恶狠狠对叶弘道:“真是顽劣不化,河西人的家教,老朽也是见识了。”

  叶弘只是捂着腮帮子道:“哎哟,哎哟,疼,疼死了。”

  上下的人才反应过来,一个个心疼的看着叶弘,有人架着他要进内堂歇息,有人去请大夫,还有人七嘴八舌的道:“大老爷就是心太善,那样的人,理他作甚?”

  “是啊,是啊,管他是不是上进,大老爷……你小心一些。”

  “杭州叶家可是真正的诗书传家,那河西的乡巴佬,啧啧……”

  ……

  叶景气喘吁吁的杀回了房里,手里的藤条还握着,而这时候,跑进了客房的叶春秋已经不跑了,自己真是比窦娥还冤哪。

  他见叶景进来,正等着叶景雷霆之怒,却见叶景一下子把藤条丢到一边,大口喘着粗气:“春秋,你跑的真快,爹都追不上你,哎……去,将墙上的葫芦取下来,为父喝口水。”

  叶春秋取下葫芦,这都是平时叶景烧好的水,他打开塞子,咕哝咕哝的灌下,很不斯文的抹抹嘴,便坐了下去。

  这……方才不是还要揍死自己吗?叶春秋可是很清楚老爹的为人,平时的时候很温和,可是一旦动了真怒,也绝不是好惹的。可是叶景就这么坐下,一点加罪的意思都没有。

  叶景深深看了叶春秋一眼:“为父知道你不会去赌。”

  “啊……”叶春秋呆住,惊愕的道:“爹既然知道,还拿藤条追打我做什么?”

  叶景叹口气,换了个坐姿:“别人信不过,可是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人,我岂会不知?春秋很懂事,所以为父知道你是被冤枉的,只怕族兄染了恶习,可是春秋啊,我知道你心里委屈,可是吃亏是福,爹少年的时候,也是年轻气盛,什么都要和人去争辩,可是你不明白,很多时候,别人怎么说,都不要紧,最紧要的是自己能不能争气。”

  “嗯?外头好似有人来了。”叶春秋眼睛瞄了一下窗外,窗外有绰绰的人影,他便立即厉声道:“你这逆子,我非打死你不可。”

  叶春秋一脸无语的看着自己的爹。

  而叶景则是一脸乞求的看着叶春秋。

  叶春秋明白叶景的意思……你倒是哼一声啊,装装样子也好,又不是让你喊破喉咙。

  可是叶春秋执拗着不肯。

  叶景很失望,仿佛心里有愧一样,只是轻轻吁了口气。

  突然,叶春秋笑了,他扯开喉咙:“爹,莫打了,疼死我了。”

  心里是挺委屈的,哎……可是看着老爹这老受的模样更难受,叶春秋知道自己叫出来,会让叶景好受一些。

  叶景精神一振,朝叶春秋神秘笑了笑,接着捡起藤条啪嗒拍在桌上:“让你胡闹,让你鬼混……”

  “啊……啊……啊……”

  第一百五十四章 力不从心

  “人好像走了。”叶景说罢,松了口气,更加愧疚地看着叶春秋,重新坐下,又拿起葫芦喝了口水,才继续道:“方才说到哪里?哦,是吃亏是福;春秋,我知道是你族伯诬陷你,可是……无论如何,你三叔公也是你大父的救命恩人,为父前些年为了你娘离家了十多年,你大父……哎……权当是还债吧。春秋,我们好好考试,不要听那些风言风语。”

  叶春秋当然是不认同老爹的处世之道的,却也没有再争辩什么,提到了考试,他倒是想了起来,不由道:“爹,我们相互出题考校对方吧,乡试在即,马虎不得,需好好用功才是。”

  听了叶春秋的话,叶景便舒了口气,道:“出题?好,为父出题。”

  叶春秋却是摇头道:“不可,这一次是爹亏欠了我,我先出题才成。”

  叶景不由笑了,便道:“好,你尽管出题。”

  叶春秋转念之间,已是暂时忘却了那可恶的族伯,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自他口里说出来的这个题目,将关系到叶景的一生。

  叶景的水平不算太差,底子也还算好。

  本来若是他不私奔,十几年如一日的苦读,中个举人,甚至是进士,也不是没有希望的。可是因为学业荒废,现在固然是临时抱佛脚,却也力不从心了。

  假若不出意外,这一次老爹中试的几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当然,除非出现变数。

  这个变数就是叶春秋的题,叶春秋不露声色地道:“文犹质也。”

  小小的四个字,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是一个家族的荣辱。

  叶景或许并不知道这四个字的价值,可是他心里对叶春秋有所亏欠,今日听得格外的认真。

  他不禁喃喃念道:“文犹质也?”

  文犹质也,出自论语颜渊篇,全文是: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这是论语之中论君子之文质,指内在的品德情性和外在的仪容举止。

  这个题目虽是截题,却并不算是生僻。自从弘治开始,因为科举的出题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因而考官开始倾向于出小截题甚至是难题怪题,就好像上次叶春秋考的子曰学而一样,这不是一句话,前头的子曰是一段,后头的学而,则是另一句的开头。

  固然你晓得这个题出自哪里,可是想要在这截成一半的题目里做文章,说出一番大道理,所谓的代圣人立言,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

  也正因为如此,这十几年来,读书人们的风气已经不再放在寻常的题目上头,因为考的几率实在太低,如文犹质也这样的题目,因为过于普通,反而不是大家的兴趣所在。

  科举出题的风气,其实明清两朝一直都在变化,有一段时间刁钻的考题出的多,有时候却又返璞归真了。

  而这种如文犹质也的寻常考题,其实难度也是不小,想要在这题上做出四平八稳的文章,也不是容易的事。

  听到这个题,叶景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要做题首先要破,其后要承,之后还要收,所以说,绝不只是让考生随意大发感慨那样简单,因为里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需要呼应,而且又要符合文法上的规范。

  这也是为何,若是事先不好好构思好,最后可能写到一半,就无法承接下去,或者根本就收不住尾了;科举考试有几场,几天的时间,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八股,考场上给你构思的时间不过短短的一天而已,一天之内若是无法构思出来,就意味着出局。

  叶景是个对人对事都很认真的人,既然儿子已经出了题,很快便整个人便陷入了浑然忘我的境界,口里依然还在喃喃念着:“文犹质也……”

  到了他这个年纪,只怕想要做出一篇真正的好八股,没有几天的构思只怕是不成的。

  这也是为何叶春秋认为这一次考试很悬的原因,几天时间,等你构思好了,特么考试都已经结束了,还考个毛线。

  而现在,叶景却是在考试之前开始构思。

  叶春秋也就不再理会那已经如痴如醉的老爹了,他照旧到了一边,乖乖地练习行书。

  考官是郑敬忠大宗师,不过也难找到他的资料,想必此人在历史上并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