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作品:《大明第一臣精校版

也的确是情理之中。

  良久之后,朱元璋缓缓站起,对着众人道:“先生把他的意思说了,咱觉得这话在理,该怎么对待滁州的商贾,要讲道理,不能蛮干!”

  老朱刚刚说完,李善长就忍不住深深一躬。

  “上位英明!”

  此刻的李善长也老实了,他是真的比不上张希孟,不光是跟老朱的亲厚程度,也包括眼光见识。

  如果他能想到这些,早就可以劝说朱元璋了,又何必等张希孟前来语重心长?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让老朱改变主意,都是天大的好事。

  “上位,张先生所思所想,的确是老成持重,至理名言,此事的确该细细思索权衡。”李善长总算能说上话了。

  朱元璋想了想,点头道:“就依李先生的看法……那咱到底要怎么做才行?”

  李善长一时语塞,他还没想到。

  这时候张希孟再度开口,“主公,咱们过去是征收地主土地,分给百姓。那城里的房产,铺面,各种作坊,商行,能不能征收?”

  朱元璋别的事情都敏锐之极,唯独面对商贾之事,他有点迟钝,想了半天道:“这里面如果有巧取豪夺,为非作歹,自然是要严惩的!”

  张希孟点头,“也就是说,老老实实经商的,可以继续经营了?”

  “那是自然!”

  “需不需要纳税?”张希孟又问了一句。

  老朱怔住,想了又想才道:“似乎也是应该,只不过商税要怎么收,咱也不清楚啊!”

  张希孟笑道:“主公只要定下大略即可,这事臣会和李先生商讨的。”

  李善长急忙躬身,谦逊道:“上位,张先生说得不错,卑职愿意给张先生打下手。”

  又经过了一番商议,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进城之后,不许进驻民宅,不许扰民。

  城中的户口、图集、甲兵,一律封存,以备清点之用。

  红巾军保护合法经营,采用累进税制,所有商人,只要按规矩交税即可。至于元廷的一切苛捐杂税,悉数废除。

  元廷书吏衙役,有过恶行的,严惩不贷,百姓可以主动告发……如果确系清白,且品行端正,可以留任,不必惊慌。

  张希孟和李善长一共拟定了十条,经过朱元璋首肯,很快就传进了战战兢兢的滁州城。很快就有人偷偷出城,前来拜见老朱。

  为首的人姓周,在滁州开了一家顶大的酒楼,还经营车马行……朱元璋一眼认出他来,忍不住跟张希孟气哼哼道:“瞧见没有,就是这个东西,咱去化缘,他说剩下的饭菜喂狗了,让咱别盼着了。他们家,人的食狗的饭,人狗一锅饭!你说混蛋不混蛋?”

  气的老朱都出顺口溜了,不过既然要过饭,还没准真会鼠来宝啥的,本职技能不能忘。

  张希孟只能咧嘴苦笑,“主公,大业,大业要紧!”

  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

  怒火从心底涌起,直冲脑门,压下去,又起来……朱元璋干脆一甩袖子,直接就走。

  他也想礼贤下士,好好表演一番,但是对不起,他老朱见不得这帮商贾的嘴脸,咱就是这样的汉子!

  老朱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往营里大步走去。张希孟无奈,冲着李善长咧嘴苦笑,他也跟着走了。

  结果就剩下李善长离着几个商人,面面相觑,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李大人,您看?”

  李善长脸上也发红,他用鼻子哼了一声,“上位能瞧你们一眼,就算是给你们脸了,什么都没干,还指着上位倒履相迎?都给我去旁边的帐篷呆着去!”

  李善长让人把这几位领走,他怔了怔,露出了愁苦的表情,伺候朱元璋这个东家,是真的不容易。

  他也没去找朱元璋,而是来见张希孟。

  此刻的张希孟正给腿内伤口换药,别看只是擦伤,但两边各自巴掌大的一块,也着实不好受。

  弄了差不多一刻钟,这才出来。

  李善长坐在那里,喝着冰凉的茶水,心也暖和不起来。

  “张先生,我刚刚琢磨了一下,这个商税不好征收,其中的困难特别多,我怕跟上位说了,他又生气,咱们先参详参详?”

  张希孟笑道:“正好,我也想跟李先生说这事,主公是见不得这帮人的,但若是能收上来税,见到了钱,主公也不会真的把他们怎么样,你说是不?”

  李善长点头,却也无奈,“是这样的,一家商行店铺,他们能经营多少东西,卖出多少钱财,这个外人不知道啊!就算让他们交出账目,也必定是做过修饰的。再说了,咱们现在又没有那么多人手,想要算清楚税额,也太困难了。张先生,你看能不能暂时缓一缓,或者另想办法?”

  张希孟笑容依旧,招手让人送一壶热水,随后对李善长道:“先生上次纵论均田,让晚生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如今先生这番高论,让我不仅想起了上一次……当真就没法征收吗?”

  张希孟似笑非笑,上一次他算是被老李算计了,如今再次提出来,等于是点破了李善长的心思,这让这位略显尴尬。

  张希孟干脆道:“李先生,我提出累进税率,你在主公面前也是赞同的,现在说执行起来不方便……那我不妨说说自己的想法,当真就那么难吗?”

  “李先生,咱们拢共加起来,才多大的地方,多少的人?小门小户,自然用不着这个,剩下能征商税的大户,无非是几样而已。盐、茶、铜、铁、瓷器、棉纱、丝绸、粮食、木材、砖瓦……这些东西,从外面运进来多少,商铺卖出去多少,总归有个大约的数目吧?我也不说一分一毫不差,统计个大略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咱们还能一边征税,一边培养人才。眼下不做准备,等以后渡江,要夺取集庆,那可是江南重镇,人口百万,我们又该如何应付?难不成只靠着田赋维持开支?”

  张希孟顿了顿,继续道:“先生投靠主公,以汉高祖勉力主公,而主公以萧何寄之。自然是希望先生能运筹帷幄,替主公理财。先生能把府兵均田说得那么清楚,两宋的商税自然也是了然于心。我们现在不过是为日后打个基础罢了,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准备,等日后主公开府建牙,甚至登基称帝,由谁负责收商税?难道就要放弃这项税收不成?”

  张希孟又道:“李先生久在衙门做事,那我想请教一件事,衙门的开支要怎么算?是量入为出吗?”

  李善长嘴角微微抽搐,“这个……似乎不是。”

  “没错,衙门从来都是先把钱收上来,然后再想着怎么花……对了,这是贾老大人告诉我的。”

  李善长更尴尬了,只能道:“既然是老大人说的,自然不会错了。”

  张希孟跟着贾鲁恶补了一段时间的课,的确是功力提升很快,不光在大略上领先这个时代的人,就连实务经验也上来了。

  财政预算这个东西,并不是盘算着要花费多少,然后去收多少税……事实上负责征税的官吏,都是千方百计多征。手里的钱越多,代表可支配的财富越多,权力也就越大。

  至于如何花钱,那还不容易!

  办些庆典啊,给官吏发点福利,再不济犒赏三军……反正总能找到名目花出去的,根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