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作品:《你好,1983精校版

真是令人唏嘘啊。

  钱玉珍的面色有些苍白,无声地点点头,然后垂下目光,盯着身旁的山杏,目光渐渐有些呆滞。

  刘青山在后边拉拉姐夫的衣襟,示意离开,毕竟,对钱玉珍来说,眼前这一幕,也是一种刺激。

  高文学也只能在心里暗叹一声,然后去炕上那桌敬酒。

  炕上坐着的,都是村里的老一辈,一个个捏着小酒盅,慢慢品着。

  就在这时候,一阵歌声,忽然从地上那桌飘过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明明是一首很欢快的歌儿,可是听在人们耳朵里,却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刘青山循声望去,只见钱玉珍手里拿着一根筷子,在饭碗上轻轻敲打着,她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嘴里轻轻哼唱着,似乎,正陷入了某种美好的回忆之中。

  或许,是和那个人渣,一起乘坐小船,荡舟湖面吧?

  小小的山杏,正用自己的小手,死死抓着母亲的胳膊,摇晃着,大大的眼睛里,泪珠跟断了线的珍珠似的。

  “造孽啊!”

  拐子爷爷抬起手,狠狠落在桌子上,要是他手里有枪的话,肯定一枪崩了那个不是人的狗东西。

  这啪的一声脆响,也令钱玉珍的身子一颤,渐渐回过神来。

  四下望望,是人们各种复杂难明的眼神,钱玉珍显然也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她站起身,略带歉意地朝高文学和刘金凤笑笑:“我吃好了,先走了,大家慢慢吃。”

  路过这对儿新人身边的时候,又低声说了一句:“祝你们幸福。”

  说完,凄然一笑,便领着山杏往屋外走,她的背影,显得那么单薄,那么孤独……

  “何家康,别让俺再看见你!”

  高文学把牙齿咬得咯吱咯吱直响。

  何家康,就是那第三位知青。

  看到原本喜悦的气氛,渐渐笼罩上一层愤怒和悲凉,刘青山也觉得心里憋得慌:这个何家康,还真不是个东西。

  不过呢,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大伙喝酒吃饭的兴致,于是也吆喝一声。

  “咱们夹皮沟的老少爷们,都是有血性的好汉子,绝对不会放过那个何家康,今天咱们先不说这些,大伙继续喝酒!”

  “对,喝酒!”老支书也端起酒盅倡导一句,气氛这才重归热闹。

  等到刘青山家里人以及那些帮忙的人们吃饭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拨了,时间也都下午两点多了。

  敬了一圈酒回来,刘青山看到大姐夫的兴致还是不高,就决定开导开导他:

  “姐夫,心里有愤怒,而拳头又不能发泄这种愤怒,你该怎么办?”

  那个何家康不在跟前,远在千里之外,拳头当然打不到。

  攥攥拳头,高文学忽然心中一动:“青山,俺懂了,俺要用手中的笔,来抒发心中的怒火,狠狠批判何家康之流!”

  这样才对嘛。

  刘青山成功引领了高文学的思路,正好大姐夫那篇《小凤儿》刚刚写完,那就再接着写一本《山杏》吧。

  没错,就是从山杏这个苦命娃的角度来写,肯定更加真实感人。

  高文学的心情明显好了起来,一口气吃了好几碗饭,吃饱了,写起来才有劲儿。

  看到他撂下筷子之后,就往外走,刘青山连忙招呼一声:“嗨嗨,大姐夫,你干啥去?”

  “回家写稿子去。”

  高文学头也不回地应道。

  刘青山无奈地朝大姐摊摊手:就知道这个书呆子,脑子里现在肯定是新小说。

  “你给我回来,这里才是你的家!”

  刘金凤也是又气又笑,紧追上去,抱着高文学的胳膊往回拽。

  见到这一幕,刘青山有些遗憾地摇摇头:大姐呀,按照你的脾气,应该揪耳朵的才对嘛,难道,那个是俺的专利……

  第二十八章 发展大计

  吃饱喝足,大伙一起动手,把借来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悉数归还,又各自端着半盆子剩菜折摞,乐呵呵地各自回家。

  这年头,有的吃就不错了,谁还在乎什么卫生不卫生的,大烩菜热热,吃着更香。

  刘青山还领着小老四,特意给山杏家送去点,发现钱玉珍已经躺在炕上睡着了,心里踏实不少。

  于是也就没有惊动她,把剩菜交给山杏,留下妹妹跟小伙伴在这玩,就回家歇着去了。

  前前后后折腾好几天了,还真有点累。

  眯了一觉,吃过晚饭之后,陆陆续续的,有一些没成家的青年男女又溜达过来,瞧那架势,是准备闹洞房。

  “杆子叔,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咋也跟着凑热闹?”

  刘青山一眼就看到人群之中嬉皮笑脸的张杆子。

  “嘿嘿,俺一直没成家,也算是小伙儿,再说了,俺跟文学住好几年南北炕,革命友谊深似海。”

  张杆子一个将近四十岁的老跑腿儿,竟然也冒充起小伙儿来。

  刘青山撇撇嘴:果然是人至贱则无敌啊。

  于是兜里装了一包烟,直接往前院老支书家里溜达,他可不想看大姐他们两口子被这些人折腾。

  进屋之后,发现还有几个村民都在院子里乘凉闲扯,有拐子爷爷,队长叔,大张罗,老板儿叔等人。

  村里人就是这样,吃完饭,喜欢扎堆,老老少少,都会聚拢到不同人家里边。

  撒了一圈烟,刘青山也捞着一个小板凳,坐那听大伙闲聊。

  看到刘青山,话题就渐渐转移到他家的那些洋鸡崽身上。

  老板叔以前生产队的时候,年年都要赶着大马车,跑几趟县城,比普通村民多见过些世面,他吸了一口烟说:

  “青山啊,你家那两只洋公鸡,能不能借俺用两天。”

  旁边的大张罗直接开起玩笑:“咋的,老板子,你现在身子骨不中用了,准备借种,再要个七仙女儿啊?”

  老板叔才四十出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家里一连生了六个闺女。

  按照老话说,这是犯七仙女,非得生足了七个闺女,才有希望生个小子。

  村民之间开点玩笑,再正常不过,老板子也不在意:“俺这不是琢磨着,洋鸡产蛋率高,俺弄些个二串子养养,没准来年能多下点鸡蛋。”

  大伙也都跟着点头,都夸老板子脑瓜好使。

  唯独老支书有点担心,他吧嗒了一口小烟袋,烟袋锅里冒出一股青烟:“上边不会啥时候再割尾巴吧?”

  众人默然,刘青山则心里有数:老支书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养成了事事求稳的性子。

  这个放在以前没毛病,但是放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就有点过于保守了。

  他笑着说道:“俺这次去春城,可看到不少新鲜事儿,人家城里,个体户都跟下完雨的蘑菇似的冒出来,一天都赚好多钱,用不了几年,都能成万元户喽!”

  万元户对这些普通的村民来说,那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响起了一片啧啧的赞叹声。

  大张罗更是叹息一声:“要是俺也能生到城里就好喽。”

  刘青山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