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南华山的时候,猴王竟然发现自己脑海中的灰鱼儿那灰蒙蒙的气儿散去了许多,复了几般红色,顿知此去必有收获。它大喜来到山中,与龙女、惠施一同拜访,果然在南华山下看到了一处茅庐。

  正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猴子也曾见过不少名山大川,东胜神洲的每一座山,都不在这南华山之下。但是,看到茅庐,他却突然有一种激动的感觉。这便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吧。

  “果有神仙!果有神仙!”

  来到跟前,猴王忙拜会道:“老神仙!老神仙!弟子志心朝礼,只求得解!”随即,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它与惠施、龙女在茅庐之外,很奇怪的是,庄周并没有让他们进来,而是完完整整地听了猴王的问题,道:“有生即有死。生死无常,若沉湎于人,则痛不欲生。若追溯于天,则无心无情。唯有固元守一,顺天顺心,方才为人。你脑海中的红鱼儿是生机,灰鱼儿是死意。红鱼儿有着天理的生,灰鱼儿则有人心的死。生死相依,轮回相对,才是生息之理。无论是天,还是人,都是奉从于这个理。其名即为:一。”

  庄周的声音很年轻,完全不像老者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但是在猴王的耳中,其所说的,乃是世间真理。

  猴王道:“那我该如何?我要如何?我究竟是要寻求理,还是寻求心?”

  庄周道:“理者,外也。心者,内也。理大于一,而心小于一。此之谓天地至成。一者,万物之道,天人之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于自然之中,自然于无为之中。如今你已明百家言,又知人心,红灰相应,黑白向对。当看清楚太极的本我。承人心,顺天意。知悲伤而明自然。如此,方是正途。”

  猴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我既不是要学理,也不是要修心。我是理心的同一,是天人的相合。原来这才是我追求长生的意义!”

  轰!!

  猴王忽然发现,脑海中的灰鱼儿变了。它陡然从灰色变成红色,又从红色变成灰色,最终两相分立,赫然间化为了一红一灰两条鱼儿,又跃荡出脑海,在天地中衔尾交接!

  无数鱼儿在天空中散落,仿如繁星一般。忽然,一切鱼儿都消散了。龙女的惊呼声响了起来:“猴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猴王蓦地回首,却发现,眼前的场景突然变得极其陌生。不再是南瞻部州的繁华,也不再是南华山的仙气,自己与龙女竟在大海的荒岛之上,远处一望无际,满是浪潮涌动。

  猴王看向东方,许久之后,跪在石礁之上,恭敬地叩了三个头。

  长久以后,对龙女说道:“龙女儿,我们走罢。去西方,这一次,我一定要求得长生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炼魔布心,大开山门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苏寻自下界以来,始终便在方寸山炼魔与布散菩提心。

  他的菩提心言出法随,已成法力,外有菩提,内有道行,乃是大法力。

  但凡魔罗妄想触碰或是弥乱,则必然会遭受雷霆打击。

  菩提法散布至今,种子也早已在西方大海上“生根发芽”,连接到了西牛贺洲的大地岸边。

  因此,整个西牛贺洲的气象,都在苏寻菩提道心的影响下而发生着改变。

  这是余韵。

  苏寻虽帮助如来佛祖,镇压了波旬与魔罗心,但是,菩提心的发散仍需要时间。

  一座大山从天而降,不可能一瞬便与造化融为一体,总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够真正的稳固。

  而他这些年来所做的便是如此。

  如今的方寸山,已与初生时截然不同。彻底成为了一处仙境、福地。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便已为西牛贺洲的生灵所熟知。

  当然了,苏寻在山中炼魔布心,不仅仅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依靠了佛道两家众仙众菩萨的力量。

  譬如,那波旬虽被镇压到阿修罗道。

  单凭借地藏王菩萨一人的法力,是无法彻底固守六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太乙救苦天尊和酆都大帝便也会因为苏寻的缘故,出手相助。

  波旬就算再强,也决计无法逃脱得了酆都大帝的镇压。

  以及,西牛贺洲上,这些年来也开始有道家仙化名布道,奉行“菩提”之名,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斗姥也曾亲自分出了一缕神念。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八大菩萨的游说和请求,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更是因为苏寻的缘故。

  在佛道的共同压制下,这些年来,西牛贺洲的魔道已经逐渐平息。

  灵山诸佛看在眼中,皆称此举大善。金阙玉晨大帝的道心帮助佛心镇压了魔罗心,原本西牛贺洲的莫大困境,终于在玉晨大帝的帮助下得以改善,甚至是近乎消灭。

  虽然,魔罗仍旧存在,但苍生的苦楚,却终归是缓和了太多了。

  一方面感怀苏寻的善举,另一方面,也是钦佩如来的魄力。

  当年紫气东来时,诸佛都是将紫气当做是佛法寂灭的大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紫气带来了造化,却也滋生了魔罗心,以至于西牛贺洲一度大乱,众生陷入魔罗欲望之中。

  可如今,这魔罗心寂灭以后,造化却没有随之而寂灭,甚至还由道门大帝亲自发散了“菩提心”。

  这更是证明了如来“以道为体,以佛为心”的三乘法的可行性。

  最关键的是,三乘法的结果仍然是寻求不生不灭,成就“佛乘”,普度众生,这并没有违背如来佛法的初心。

  看来,大智慧的变通,的确至关重要。

  不过诸佛却也知道,道门如此尽心竭力地帮助佛门,的确也有为了救度苍生的原因,但是却并不是真的要让佛门做大。

  这一点,如来也好,诸佛也罢,心里都是门清儿了。

  更何况,经过了这么多年,佛门自己也清楚,过去寂灭法虽然行得通,但却决不能独占鳌头。

  一旦过去寂灭法过于强大,压制住新生的法论。那么,就必然会再引发另一次魔罗心的弥乱。就好像波旬说的一样,只要佛存在,魔就不可能灭。众生越被启明,佛越强大,魔便越强大。

  所以,及至如今,诸佛们也都认同了寻求变通这条路,打算与如来一同,尝试苏寻的天人道。

  当然了,天人道虽然赢来了佛门很大的好感,但毕竟道不同,佛门愿意去尝试天人道,但却绝不会将一切的赌注都压在天人道上。

  更不会,只认准了天人道而不做多方面的打算。

  因此,佛门派出了金蝉子,前往南瞻部州,进行布佛的尝试。

  如果天人道真的行得通,那么金蝉子此次布佛,必然也会行得通。

  但若是南瞻部州不接受佛法,或是佛法在南瞻部州变质的话,那么,天人道也要好好斟酌了。

  金蝉子布佛的事情,苏寻是知道的,他也同意佛门如此尝试,但他没有给道门的众仙打招呼。

  而且,天庭那里也是一个问题。

  玉帝代表的是规则,南瞻部州在玉帝的辖制之下,苏寻自然也不会明面上破坏规则。

  金蝉子布佛能否成功,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