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条新的道路,是天和人的结合,是礼和仁的结合。乃至君子之路。

  他们转瞬间皆了解到了孔子的一生,不禁感慨,孔子舍弃了永恒,但亦得到了永恒啊……

  他以身化道,以身化作了泱泱江湖,敬天敬礼,归心归仁,为人指明了一条道路。

  从此以后,但凡是信奉孔子之道者。只要能够真的得悟“仁”和“礼”,即使不入轮回,不成神道,也能够走上人道,通往永恒!

  而且还不仅仅如此。

  因为孔子的指明,让许多人,看到了人道的分支。

  他的开头,将会引发无数后世者的效仿,使得人道开辟出无数条更新的道路,让人道真正的立于三界,立于天地间,乃至于永垂不朽!!

  这世间最难得的,便是开辟者。

  而似孔子这般的开辟者,更是道统的开辟,乃是上上者的开辟。

  称之为“圣人”,丝毫不为过!

  苏寻看着天空中的诸般异象,心中复杂无比。

  半晌后,叹了口气,将手中的香茶洒在了地上,转过身去……

  “哞!”

  随着一声牛叫,白牛很快在他的身旁显现,苏寻便骑在了白牛的身上,径自离开了学宫。

  曾经的苏寻以为人道是一种堪比天道的伟力,但直到刚刚与孔子论道时,他才蓦然醒悟。

  原来,人道其实算不了什么。

  人道很强大,但也很弱小。

  人道是一朵火苗,一朵展现在三界眼中的火苗。或许有朝一日可以引发一场燎原大火,但更可能的是还没有燃烧起来,就已经自灭了。

  幸好的是,自人诞生伊始,便有许多先贤不惜去守护她。不,不仅仅是人族自己,甚至很可能连许许多多的三界大神通者,也是抱有着这个念头的。

  但是一方面是守护,一方面却又怕人道真的燃烧起来,以至于引发莫大的灾害。

  如此的矛盾,对立而又统一,却是世界延续的至理。

  不过,无论如何。

  苏寻知道,自今日起,人道终于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

  这力量,正是源于“礼”、源于“天”的力量。存于人道之中,却又独立于人道之外,其名为,儒!

  但是,儒,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苏寻知道,很快,天下将会有许许多多的效仿者。

  之前他以为孔子的路前无古人,后未必会有来者。

  但现在则不同。

  他知道,前无古人,但后,一定会有来者!哪怕真的无人效仿,也会有许许多多地大神通者,愿意为孔子而折服,而去做。

  就连苏寻自己,也不例外!

  这,便是“圣人”。

  ……

  ……

  天庭,灵霄宝殿。

  看到如此的结局,众神皆默然,不知该如何说好。

  他们都看向玉帝,生怕玉帝会大怒降罪。何况,看到了孔子的所作为,不少仙神也是心向往之,甚至想要出来为孔子说情。

  然而。

  令人意外的是,玉帝的确没有动怒,他看着天空的异象,眼中只是浮现出了几分惋惜,随即吩咐道:“既已接受道果,便成就造化,虽不入仙门,但仍有神位,命太白长庚星宣读圣旨。”

  众神一愣。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远在南天门外的太白金星却立刻醒悟,趁着天空中那红鱼不断散发出的华光,手持圣旨,高声道:

  “奉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之召,子姓孔氏讳丘,心有九窍之才,立礼教于南瞻部州,功德无量,有大造化,封司阍星君,掌灵星门,钦此!”

  声震三界,众生皆闻。

  玉帝左侧,老君微微点了点头。

  第七十九章 重见关尹子

  孔子就这样得道了。

  他的壮举,将会持续激励无数人,他的道统,也会不断地在华夏大地之上发散。

  而在灵霄宝殿,此次朝议也算是“圆满结束”,玉帝宣布退朝,众神各自归去。

  很快,灵霄宝殿之中,唯有老君与玉帝两人尚在。

  两人心照不宣,都没有离去,也都隐约知道对方心中想的是什么。

  半晌后,玉帝先开口道:“今孔子立礼于人道,虽尚无人敢去效仿,但想来总会有后来者。请问道祖,若当真有斯人,届时,要如何应对之?”

  老君目光平淡,并没有丝毫神动,道:“人道渺渺,能立于天地之间,亦大造化也,与天心相合,未必是一件坏事,望陛下深思之。”

  玉帝闻言,沉默良久。

  良久后,他点了点头,道:“如此,便看一看也好。只是,过刚易折,为了避免良莠皆焚,希望这把火也不要太旺盛了。”

  ……

  ……

  苏寻骑着白牛,出了鲁国。这一次他见了孔子,内心的道已经逐渐清晰。

  他的道不是天道,也不是人道。他的太极,是介于天与人之间,存于天与人之中,包含天与人的道。

  既有天,也有人。更有超出于天人之外的“大势”。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苏寻已经能知道了自己的道在何处。更知道,这无名古碑之上要刻下什么字了。

  只不过,他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便是“人”。

  想要立人道,总归是要借助于人的。而苏寻自幼便西出函谷,直到如今回来,虽然天下或许还有听闻过“苏君子”的名声,但也绝对达不到能够与孔子相比的程度。

  更不要说,是理解苏寻的“道”了。

  原本这个契机,说难不难,但也不容易。要是让苏寻自己去做的话,至少也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且天地之间有规则,有限制,苏寻即使化身,也难以将一个道统长久的为续下去,说不定反而会让他深深地困溺于其中。

  但是现在,恰好,这个契机就摆在苏寻的眼前。

  那便是,尹喜!

  在如今这个时代,关尹子的大名,绝不在孔子之下。甚至,犹在孔子之上!

  他一生传播道德,也将老子的“造化大道”带到了南瞻部州,扩散到了人族之中。虽然,曲高和寡,能够理解者少之又少,但关尹子也不是一个只干虚事的人。

  他通坟索典丘,擅岐黄之术,布道天下,亦行医于天下,一生传奇,为人更是高洁之至,深得赞誉。乃是名副其实天下大贤。

  若能有他相助,苏寻必定可以事半功倍。而他助苏寻成道,苏寻同样也是在助他成道!

  想到这里,苏寻不禁更加对恩师老子感到崇拜。

  一切,都在老子的掌握之中啊!

  感觉早在当年西出函谷之时,老子,或许就预料到了有可能会出现的今日。现在想想,包括当年老子问自己对孔子的看法时,就已经饱含深意了。

  至于后面约定好了让苏寻再去见尹喜,也是这个道理。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

  天道囊括一切,而人道,只是一朵小火苗。老子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