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

作品:《司礼监精校版

任同知,也是郑公子在姐夫那里替他说了几句,这才官运亨通。

  因此,刘国泰便视郑公子为恩主,官场呆上几年,他哪里还是当年的意气风发的赶考郎,官员的习性该有的都有了。

  如今,只一心想巴结郑公子的大腿,步步高升,得知儿子竟然冲撞了郑公子,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吓的没了主意。

  师爷出了办法,叫赶紧把公子绑了去郑公子那负荆请罪,这才快马赶来,连知府那边都没知会一声。

  ……

  这郑公子,自是当今贵妃娘娘的亲弟弟郑国泰了。

  贵妃娘娘今年39,弟弟郑国泰却才23,两人整整相差16岁。

  贵妃娘娘进宫那年,郑国泰才出生,故而贵妃娘娘很是疼爱这个亲弟弟,连带着皇帝姐夫对这个小舅子也是喜欢的不得了。

  说起来,贵妃娘娘也是为娘家操碎了心,贵妃父亲郑承宪这人早年是个屠户,好赌好酒好色,在乡里名声甚坏。不想倒是养了个好女儿,一朝发迹起来,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仗着女儿是皇贵妃,郑承宪这么多年来没少做恶事,被御史言官奏了若干本,结果都被女婿皇帝留中不发。

  贵妃知书达理,自是知道父亲这样不行,但身为女儿,又无法管教父亲,便将心思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对他管教甚严。

  然而,即便如此,外界对于小国舅的存在也是骂声四起。似乎,身为贵妃弟弟,天生有罪般。

  有关小国舅的描绘,也多是不堪,没有半句好的。

  刘国泰离京多年,这些年小国舅的传闻多是不好,自然而然便以为小国舅和其父一样,因此得知小国舅下江南要经过河间,便早早搜罗了一批珍宝,准备孝敬。

  哪想,小国舅提前到了,还跟自己的儿子发生了冲突,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至于小国舅和自己的儿子为何是在青楼之上发生冲突,这一点,刘国泰却是刻意忽视了。

  郑国泰和刘同知说着话,环肥和燕瘦没想到这位公子竟然能让同知大人这么低下,均是吃惊。

  吃惊之余,莫不想到要是能得了这公子欢心,岂不能跳出青楼,从此麻雀变凤凰。但想想,也是痴人说梦而矣。

  刘公子跪在那,耷拉着脑袋,良臣则是站在那里,笔直的跟个木头似的。

  和刘同知说了几句,郑国泰转身看了良臣一眼,笑了笑:“我姐姐也是宫里人,不过她是贵妃。”

  我叔是魏忠贤和我姐是贵妃比起来,无论是逼格还是杀伤力,都有点次啊。

  因为,我叔的大腿毛都没一根,人姐的毛却是多的很。

  良臣傻傻的笑了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噢,对了,你那宣传之道很是不错,我想你是不是可以跟我多讲讲。”郑国泰到现在还念念不忘魏良臣先前讲的那番道理呢。

  良臣心中暗叹一声:他装傻充愣半天,还是逃不过去。

  因为,他早就知道这公子哥是何人。

  打这位说起自家姐姐事时,他就猜到了。

  只是,他却不能上这条船。

  原因很简单,利益不同。

  为了不被郑国泰纠缠上,他装傻充愣,没想到,这位小国舅还是“慧眼识人”,一眼就看中了他啊。

  人啊,还是不能太优秀。

  第0157章 他真是甲等第一

  良臣打骨子里排斥郑国泰,因为郑国泰的背后是他姐姐郑贵妃,而郑贵妃就是国本之争的根源。

  二叔为何能发迹成为九千岁,那是因为二叔抱住了天启帝朱由校的大腿,烧了东宫这口冷灶。

  如果东宫这口冷灶连锅底都叫人扒拉了,二叔自然不可能成为九千岁,连带着魏良臣也绝不会摇身一变成为他自诩的小千岁。

  他要么痛下绝心洗头换面,凭自己真本事去努力出人头地,改变命运。

  要么,就洗洗睡去,和他哥一起在家种田。做一个历史的亲历者,而非改变者。

  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对于良臣而言,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这世上,没有本事,没有权势背景的农家子,除了抱大腿和努力苦读这两条路外,别无它途。

  良臣从知道自己身份那刻起,他便做出了一个最明智,也是最现实的选择,那就是抱大腿,抱二叔的大腿。

  在知道二叔的大腿毛都没有时,他重新有了奋斗目标,那就是想方设法助推二叔早日上位,以期实现自己的小千岁梦想。

  为此,他回乡考科举,就是盼着能够坑蒙拐骗来一个举人功名,从而可以和宋献策合作开矿,利用万历对金钱的异常喜好,让自己亲二叔成为宫中大珰。

  只可惜,万事俱备了,东风却没来。

  一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题目让他交了白卷,还作了一首打油诗。

  交白卷不是不行,自古以来,考场上交白卷的多了,也不差魏良臣一个。

  可是交白卷的同时,还作了一首讥讽科举的小词,外加一首吹嘘自己的打油诗,这恐怕就魏良臣一人了。

  还好,他蛮识相,没有在卷子上写什么“我花开后百花杀”、“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鸟儿敢作声”之类的诗句。

  若那样,就是不作不会死了。

  大明朝现在没有反官僚,反体制,破四旧的群众运动,郑贵妃也不是革命先锋,魏良臣这个交白卷的家伙,注定不会被发现,他注定只会成为一场笑话。

  良臣没兴趣再考劳什子科举了,他已决定去京师。至于下一步怎么做,他还没想好。

  现在,又一条大腿出现在良臣面前,天知道郑国泰是怎么出现在河间的,鬼知道老天爷到底是怎么安排。

  总之,另一条大腿就这么意外的砸在了良臣头上,这条大腿可是很现实的,也是金光灿灿的。

  机会来了,把握机会的切入点也来了,良臣却是对这条金大腿望而却步。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郑国泰对宣传那么感兴趣,目的很明显,显然是想从魏良臣这里学一学所谓宣传之道,好帮她姐姐郑贵妃翻案,改变她姐姐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

  如果,郑国泰达成目的,那么郑贵妃就会向皇后之位迈进关键的一步。

  一旦郑贵妃当了皇后,那么泰昌帝朱昌洛的太子地位就会岌岌可危。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瞎联想,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万历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闹出长达二十年的国本之争,间接影响了泰昌、天启、崇祯三朝,最终导致甲申之难,关键原因便在于,这位皇帝没压根不喜欢长子朱常洛,而想立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为他的继承人。

  东宫之位尘埃落定前,万历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自己的正宫王皇后早死,他便可以册立郑贵妃为皇后。子凭母贵,届时朱常洵成为太子的阻力从礼法上而言,就要小的多。

  可惜,万历这个想法太天真,他的正宫王皇后活得比他还长,他死,她都没死。

  想到这段历史时,有时候,良臣会恶心猜想,守了一辈子活寡的王皇后之所以硬挺着不死,恐怕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心满意足,不想让郑贵妃得偿所愿。

  心中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