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作品:《大明第一臣精校版

一点,我自然是五体投地。只不过不是每个官都能做到这一步。”

  “身为官员,最根本的,还是下情上达,上命落实……说穿了,就是沟通上下,做一个桥梁,你们以为然否?”

  杨元杲连忙道:“先生高论,我等佩服。”

  张希孟有摇头道:“这个比喻也不尽然,人和桥不一样,桥搭好了,放在那里,两边的人,随意通过,并无阻拦。可是人这一张嘴,传话的时候,说得或是多,或是少,全在一念之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欺上瞒下吗?”

  这四个字出口,五个人都变色了,有胆子小的,手竟然抖了起来。

  李善长也没告诉他们,这个小子这么难缠啊?

  莫非他手里有什么把柄,要跟大家伙清算?

  “大家别怕,我只是就事论事,断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大家伙,身为官吏,我们不过是卑微的公器而已!”

  “说卑微,就是要切记,上面有主公,下面有无数百姓,这都是咱们惹不起的。老老实实,通达上下,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了不起,可以耍弄主公,可以欺压百姓……这一点大家伙务必清楚,这不是大元朝了,以往的陋习都要扔到九霄云外!”

  “当然了,不管如何卑微,我们还是公器……既然沾了这公字,就要清楚,咱们的心中当有大局,有大是大非,有些底线不可逾越。主上不可欺,百姓不可辱,秉持一颗做事的良心,要维护好已有的规矩,维护好这一片基业!不管日后发展到了什么地步,都不能忘了这一条铁律!”

  杨元杲几个颇为震撼,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其实以现在朱元璋的实力状况,说这话有点早了。

  可是杨元杲等人也不傻,为什么李善长一声招呼,他们都来了?

  说到底,不还是被震撼到了。

  看看城中那些不入民宅的士兵。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家军也不过如此罢了!

  朱元璋坐拥强兵,又颇有手段,日后可期!

  别的不说,徐寿辉一个卖布的出身,已经成为了天完大帝。

  盐工出身的张士诚,刚刚在正月初一称王。

  朱元璋能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

  而到了那一步的时候,张希孟讲的,可就是至理名言了。

  “多谢指点,我等铭刻肺腑!”

  杨元杲带着头,一起施礼道谢。

  张希孟见他们听进去了,不由得笑容温和,“主公是个大有为之主,如今又是一个大乱世,放开眼光,前途不可限量。我的话未必好听,但确实发自肺腑,我们该清楚自己在给谁做事情,不要进了真庙,拜了假神!”

  杨元杲五个人心怦怦乱跳,连忙答应。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简单,告诫之中带着诱惑,勉励之中又有警告。

  还以为李善长能把朱元璋哄得团团转,成为文官第一人……现在一看,怕是还不够格啊!

  张希孟说完之后,取出公文,把他们几个人的情况仔细询问,填写在档案里,又写了自己的名字,让他们画押,随后用印。

  杨元杲看见了张希孟的名字,不由得一惊。

  张希孟倒是泰然,他已经遇到太多次了。

  “我是济南张家的人,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张家!”

  杨元杲忍不住瞪大了眼珠子,他没敢多说,只是乖乖退了出来……等几个人都出来,凑在了一起,只能无奈苦笑。

  “真是想不到,云庄先生的后人竟然跟了红巾军!咱们可不如人家尊贵啊!”

  剩下的四位看了看,也明白了,别胡思乱想,老实干活吧!

  因此他们齐声道:“没错,我们都是卑微的公器!”

  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

  针对罪大恶极之人的集中审理,已经是第三次了。

  最初只是卢家,随后是以沐家为首的一批豪强大户。

  如今则是针对滁州的蒙古色目贵胄,贪墨官吏,还有一些民愤极大的元廷走狗豪强……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形势也一次比一次好。

  不是小好,是大好!

  占据了滁州,朱元璋才真正有了大展拳脚的感觉,过去看不惯的事情,现在都能出手解决了。

  除了三个主力千户留守滁州之外,其余兵马,由汤和,花云,冯家兄弟,吴家兄弟等人,分头率领,针对滁州各地的山寨,土匪,进行了清剿。

  这帮人里面还有不少跟着冯家兄弟围攻过滁州的,此刻却成了冯家兄弟的目标。

  反正都是一群虫豸,用不着客气。

  冯国用和冯国胜杀得比谁都狠!

  他们俩清楚,只有清理了多如牛毛的贼匪,才能让百姓安定下来,有了稳定的环境,才能顺利分田。

  地盘越来越大,事情自然也越来越多。

  无论如何,今年春天,都必须把分田的事情落实好。

  春耕必须做好!

  等几个月之后,收了这一季庄稼,他们才算彻底站稳脚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本钱。

  集庆虽好,却不是立刻就能拿下来的。

  还要加倍努力!

  城里城外,上上下下,都在忙碌着……而就在这时候,有一支商队,押着二百匹丝绸,从六合向滁州而来。

  商队为首的年轻人不到三十岁,眉目清秀,白白净净,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不像商人,倒像是在断桥游湖的才子。

  还真别说,人家的确在杭州有才子之名。

  只是在不久之前,接到了老师的信,请他前往高邮,他只能辞别杭州的亲朋好友,渡江北上,到了高邮。

  一到高邮,他就深深震撼了。

  真是豪杰气象,不同凡响!

  张士诚十八条扁担造反,举事雄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下高邮,攻扬州,尽得江海运河之便,帝王基业,不过如此。

  而且到了高邮之后,年轻人才听说,他老师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张士诚刚刚举事,没有兵器,只有挑竹筐的扁担,他老师就出主意夜袭,趁着月色攻击……然后把鲫鱼绑在扁担上,鱼鳞反射寒光,跟刀剑差不多。守军睡得迷迷糊糊,士气也不行,一看见寒光烁烁,吓得掉头就跑,把兵器都给扔了,张士诚顺利击败元军。

  一听这么离谱的主意,就不是什么碳基生物能弄出来的。

  也的确如此,出主意的老师原来是元廷的进士,后来辞官回乡,帮着张士诚起义,他叫施耐庵。

  而这位从杭州投靠天命之子的年轻人,叫做罗贯中!

  张士诚能得到这两位卧龙凤雏辅佐,真是三生有幸,走了大运。

  施耐庵年纪大了,不方便奔波,罗贯中就主动承担起职责。

  因为就在大年初一,张士诚正式称王建国,国号为周。

  为了展现新朝雅政,张士诚决定收编周围的势力,尽快壮大自己。

  只不过张士诚周围可供他拉拢的力量不多,只有在泗州和盱眙一带的赵均用和彭早住。

  可这俩人早就打成了一锅粥,根本不搭理张士诚,一个后起之秀罢了,有什么好嘚瑟的!咱们可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