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品:《大明第一臣精校版

等着了。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颧骨突出,模样清秀。

  “俺,俺姓徐,家里排行老大,平时都叫俺徐大。先生,能,能不能给咱琢磨个新名字?”

  张希孟微微一皱眉,徐大以为他不方便,就道:“那就不麻烦先生了。”

  “不是……我是想问问,为什么要改名字?”

  徐大叹了口气,“俺听老人说过,以前起名字都文雅上口,到了元鞑子手下,礼坏乐崩,名字都是一堆数字,乱七八糟的,现在不是要反元吗!就把名字也改了吧!”

  张希孟大笑,“这话说得好!大家伙应该都有这个要求吧?”

  众人一起点头,“没错,元鞑子太欺负人了,连个像样的名字都不许人取,反了他娘的!”

  张希孟笑着点头,“那好,徐大……你看加几笔,改成徐达怎么样?”

  “徐达?”

  “嗯!达人知命,闻达于诸侯。达者,通也。既然追随主公,辅佐霸业,这个名字最合适不过了。”

  年轻人想了想,眼睛冒光,连连点头,“先生能不能写下来?”

  张希孟笑着挥墨,重重写下徐达两个字。

  年轻人双手捧过来,仔细叠好,收在了怀里。

  “多谢先生。”

  徐达下去,那个晃着大黑脑袋,抽着鼻涕的家伙过来了。

  没说话他先咧着嘴笑,“小先生,俺,俺是个糊涂人,不会说话,你别见怪。你看俺姓花,原来爹娘叫俺三七,后来知道了,这是一味药材,俺,俺哪是治病的?咱,咱是杀人的!你看看,能不能改个猛将用的名字?”

  张希孟一笑,“好啊,那就改叫花云,这可是三国年间的名将,忠心耿耿,勇气绝伦,最关键长得还好看!”

  “好,好啊!”这家伙晃着许褚的脑袋,欣然接受了花云的名字。

  张希孟也给他写了下来。

  有这两个例子,其他人的热情劲儿都来了,他们迫不及待甩掉过去难听,甚至耻辱的名字,纷纷换了新的身份。

  吴良、吴祯、陈德、顾时、陆仲亨、郑遇春,张赫……全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张希孟也记录的十分兴奋,有了这帮猛将兄,未来可期啊!

  足足忙活了两个多时辰,这才把几十人登记完了,花云乐呵呵的,缠着张希孟,问那个赵云是怎么回事,他这是要当成榜样了。

  徐达则是蹲在一边,用小木棍一次次划拉着,试图写好自己的名字。

  到了最后,突然有人咳嗽了一声,张希孟一抬头,这才注意到了老朱。

  “主公,有事?”

  “有事!”朱重八气呼呼盯着张希孟,愤怒质问。

  “他们都起了新名字,咱,咱呢?”

  张希孟怔住了,他还真忘了老朱。此时提出来,难不成要让自己帮着改名?他可没敢擅自做主,而是建议道:“主公,您的名字需要自己想,我只能帮着参考。”

  朱重八顿了顿,“刚才咱就在想这事,咱姓朱,又要反对大元朝,朱元这两个字不错,只是总觉得不够响亮,还要填一个字才好。”朱重八皱着眉头,“咱想加个兵器一类的,正好诛杀元朝,可刀剑棍棒,都不好听啊!”

  张希孟大笑:“那就用璋吧!”

  “璋?”

  “对,就是一种形如匕首的玉璋,主公以锋矢为名,杀气太重,玉乃天子之器,正好用在主公身上!”

  朱重八眉头微皱,“诛杀元朝的玉璋,朱元璋,朱元璋!好!咱从今往后,就叫朱元璋了!”

  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

  老朱改名成功,完全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

  事实也的确如此,昔日数字相加,弄出来的名字,代表着汉人百姓被欺压的屈辱,如今甩掉包袱,昂首向前,岂有不畅快的道理?

  徐达,花云,所有的淮西子弟,莫不如是!

  该大干一场……个屁!

  改个名字就牛逼了?

  那是做梦。

  现在需要做的是让这群庄稼汉,快速适应军营生活。

  首先一点,就是把外表弄好了。

  像花云这样,一筒大鼻涕,一板一眼抽着,那是绝对不行的。可花云也不服气,“俺,习惯了,这也不耽误俺杀人啊!”

  “耽误你成为名将啊!”张希孟突然笑道:“人家赵子龙可是人中龙凤,难道要让人说花将军邋里邋遢?”

  花云怔了片刻,怪叫一声,赶快冲去洗漱,生怕落后。

  等他们换了一副模样,张希孟又给大家讲解。

  “首先说,让大家伙洗漱干净,体面,能提升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人一看,就羡慕咱们,不敢小瞧咱们,身为武夫,就是要这么一口气,一口昂扬向上的气。处处争先,才能在战场上一往无前。”

  “再有,洗漱干净了,就能避免许多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容易拉肚子。大家伙不要以为只有战场上的刀剑才能杀人。水土不服,染病,瘟疫,痢疾,死在这些上面的士兵,可比死在刀剑下面的多太多了。”

  张希孟讲解着,大家伙耐心听着,尤其是徐达,格外专注,每一个字,都刻在了心里。

  张希孟又给他们普及了卫生条例,讲了军中行走坐卧,吃喝拉撒,全都要有规矩,众人欣然记下。

  然后就是操练。

  这事朱重八亲自抓,打着大家伙打熬力气,练习弓马骑射,半点不含糊。

  张希孟还想把后世的军训内容推荐给老朱,结果他一看,老朱练得比军训狠多了。他的手里捏着一根竹棍,看谁做错了,不说别的,先是一棍子。

  用他的话讲,必须打疼了,才能记得住,疼得时间越长,记得越清楚。

  张希孟一缩脖子,赶快离开了营区,他还是不凑热闹了,老老实实当掌书记挺好,他小胳膊小腿,可架不住老朱的棍子。

  张希孟的主要任务还是算账,好的权谋,从一开始,各派就拉开场子,为了预算争得头破血流,几十集下来,事情根本无法解决,只剩下一地鸡毛,这才是现实。

  幻想中的权谋,公子出山,身边高手无数,钱财无数,情报无数,挥手之间,扳倒朝廷重臣,架空皇权,果然是才子无双。

  很显然,张希孟处在现实之中,每天都要为柴米油盐发愁。

  趁着大破元军,抢了一大笔。

  张希孟本以为能支撑一年半载的,可是真正开始运作起来,他就发现了,最多也就一两个月。

  这帮大肚汉,简直是无底洞。

  就拿最斯文的徐达来说,一顿拳头大的馒头,能吃五六个,还能喝两大碗菜汤,其他人更是从来不知道饱……

  士卒如此,那些俘虏也不是好打发的。

  尤其是要安排他们挖壕沟,修营垒,一天最少两顿饭……当然了,也可以少给一点,甚至干脆把人饿死累死算了。

  只不过张希孟有自己的打算,俘虏用好了,就是最强的补充兵源,他要在劳动中观察,挑选出那些老实肯干的,等下一步扩充军队,就把他们顶上去。

  基本属于储备兵了。

  算来算去,已经没法节省,那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