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

作品:《新顺1730精校版

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若天命在,则以大国侍奉小国,也是可以的。这就是王道。”

  “如今西洋诸国纯以霸道。如今西洋诸国强,那些小国自然不敢反抗。可一旦他们不强了,那些小国必然反抗。”

  “因为西洋诸国没有用王道。如果用了王道的话,就算那些小国日后强大了,也必然不会反抗,这就是王道和霸道的区别。”

  “所以,对于朝鲜、安南、琉球,要用王道,不可用霸道。用王道,纵然日后其国富国强兵,亦必臣服天朝;而若用霸道,其国一旦富国强兵,则必逆违。”

  “以臣所见,西洋诸国行事,纯用霸道,纵一时强盛,久后必乱。若吕宋、巴达维亚、满剌加等地,臣以为,必不可久。”

  “天子必行王道、诸侯方行霸道。如今天朝已定,若行霸道,则是自降身份。我既行霸道,藩属亦可富国强兵,不尊天命。若强,则服;若弱,则叛。”

  李淦闻言大笑道:“卿所言极是。然太宗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依卿所见,西洋诸国所压服者,久后必反。道理是这样的,可这久后,是为多久呢?”

  “况且,唐人言: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明人言:王者驭夷狄,以自治为上策。那么,到底是以权而驭呢?还是让夷狄自治不以权势取之呢?”

  那人却敢于犯谏,直陈道:“唐以权驭,是故天子九迁,国都六陷。这就是纯以霸道压服,一旦衰落,四夷必瓜分其肉。历朝教训,不可不察。”

  “野有人言: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而汉重军功,以至于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久战之下,穷兵黩武,乃至有五胡百年之祸;唐壮有安西北庭,安史之后,以致十国之乱。”

  “如今市井舆论,皆以本朝比汉唐之雄心,动辄‘醉里挑灯看剑’、‘拓土万里唱大风’、‘安西北庭入吾梦’。若是再行霸道,臣恐有汉唐之旧祸。”

  说到这里,才算是图穷匕见。

  这些年大顺一直试图用勋贵压制文臣,屡屡露出要在江南免除优免的风声。

  朝廷手里又有一支和江南士大夫几乎没什么交集的老五营世兵,边关的血税府兵、开国勋贵。

  即便为官,走的路子也是武德宫一途,根本和儒林没有什么接触和关系网。

  现如今朝廷刚和罗刹打完,又有对准噶尔动刀的意思。

  可打仗是要用钱的,很多人已经察觉到了风气不太对。

  既然要用钱,钱从哪来?

  如果开了干涉周边藩属的先河,按照皇帝之前透漏的风声,要趁着朝鲜内乱干涉朝鲜内政,甚至驻派专员。

  朝鲜可以这样干,日后平定了准噶尔,安南呢?缅甸呢?暹罗呢?

  这么搞下去,就算不是担心要加税,也要担心真有汉唐之祸。

  天朝的边界,到底在哪?

  这件事不定下来,一个个都想着开边衅、立战功,风气一旦形成,什么时候是个头?

  况且,在一些士大夫看来,民间的舆论风气已经不太对了。

  他们看来,国朝用永嘉永康之学,那陈亮、叶适,以及关系亲近的辛弃疾的诗词,都是些什么鬼风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样的风气,在其看来,开国乱世的时候用用还好。

  现在还不修文德,以至于仍旧想着拓边、开战,民间风气只会越来越行霸道。

  已经有不少人不走科举正途,而去学弓马、鸟枪、几何、测算之学。都想着既然别人能因功封侯,我缘何不能?武德宫出身的,不断在官场掺沙子,这些年水平日高,也不是当年不懂民政的老粗了。

  长此以往……士绅只怕再无优免。

  打仗要用钱,钱从东南出,这是一个傻子都明白的道理。

  舆论风气又如此好战,真要是国朝以“边关有警,财税不够,取消优免”的说法,舆论风气再这么搞下去,只怕到时候连反抗一下都要被喷成是“误国之贼”。

  到时候一旦拓土的大义压过了文士体面的大义,那就完蛋了。

  本就挡不住军队的刀,若是连大义都立不住,凭什么争?

  不少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必须要扭转大顺现在的好战之风,更要扭转一下从明末大乱中形成的好勇之气。

  若是等到屠刀举起来的时候再反抗,那就晚了。士绅们的神经,没有这么迟钝,只是因为明末投降夷狄的太多,终究之前的伤疤之下,不敢对开疆拓土的风气提出反对意见。

  现在,伤疤已经基本平复,是该变变风气,夺回话语权了。

  李淦也不是对此事一无所知,听到这已经明白,却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笑道:“今日说的是罗刹事,怎么提到了汉唐祸?朕只是问问你们罗刹事。这扩充四夷馆,以求翻译的事,总不会有王道霸道之别吧?”

  皇帝把问题缩的很小,即便心有反对,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同意。

  “那罗刹派人入京的事,自不必提。所谓王者不治夷狄,录戎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夷狄既来,总不能拒,这亦是王道吧?罗刹若派使团来,我朝也当回礼,这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驻派外国,以通消息,朕看来也是好事。刘守常以一张嘴,换来了百万里土地,而培养一个翻译,加上驻扎国外的花费,一年也不过几百两。若是户政府不出,朕以内帑,还是出得起的。”

  都已经说到内帑了,再争下去也就没有意义了。平章军国事权责就算再大,也管不到皇帝的私事,这又不是立太子之类的国事,皇帝愿意花钱养几个翻译,还能说什么?

  李淦笑道:“好,既如此,这件事就算是定了。”

  左平章军国事又道:“臣以为,不但如此,还应该传旨于喀尔喀部,令其出数百兵马,以壮齐国公之威、刘守常之慑,叫罗刹人以为国朝在增兵不惜一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守常既善诈,则国朝不可不为援,以助其成事。”

  “善!”

  冲着在旁边旁听历练的天佑殿舍人一点头,示意拟一下文书,以天佑殿的名义下发至喀尔喀部几个靠边境近的贵族。暂时没有专门处理喀尔喀蒙古的官署之前,也只有天佑殿或者皇帝圣旨有资格下这样的命令了。

  第088章 条约

  喀尔喀蒙古派出的骑兵并不多。

  最先到达的几百骑兵,还是成为了压到老托尔斯泰伯爵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天刘钰的逼迫越来越狠,老伯爵的身体又发着高烧,已经有些承受不住。

  给出的条件越来越往北,刘钰的让步也越来越大,互相已经试探出了对方的底线,似乎要到签约的时候了。

  但老伯爵仍旧下不了决心。

  十一月的寒风带来了一场风雪,也带来了一封来自彼得堡的密信。

  纤细的字体带着少女的芬芳,字里行间中却流露出一股英豪。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