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作品:《新顺1730精校版

于对自己本事的自信,他确信自己依托这个劣质棱堡,守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是否派人求援?

  如果是顺俄开战了,求援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派人告诉上游的军官,让他们严防死守做好战斗准备,自己在这边争取一些时间。

  可如果只是部落民“暴动”,那最好还是求援。

  他不怕部落民攻城。

  1504年,140名葡萄牙人在印度科钦,凭借简单的城防体系,对抗卡利卡特的5万大军,打出来了个0:5000的交换比。

  虽然有葡萄牙人吹嘘的成分,可汉尼拔认为凭借自己的本事,说不定也能复制一下葡萄牙人在科钦的神话。

  只是,部落民如果不攻城、只围城呢?围城之后,拒缴牙萨克呢?

  那就要派人出城扫荡,否则叛乱的野火会从黑龙江一直烧到勘察加,据说前几年开始,勘察加的部落也已经在组织反抗了。

  火一旦烧起来,就会席卷整个远东,除非在火刚燃起来的时候就扑灭。

  守城,是守不出对部落的控制权的。守城,也是扑不灭反抗之火的。可出城扫荡,是需要机动兵力的,汉尼拔手里一丁点机动兵力都没有了。

  傍晚时分,浩浩荡荡的部落民来到了城外,高举着的“拒缴牙萨克”的旗帜飘扬,在望远镜里可以看清楚上面血色的大字。

  这些部落民不再只有弓箭,很多人拿着火绳枪。

  想到之前听到的交火声,汉尼拔觉得这应该是大顺在背后搞鬼。

  或许大顺考虑到不想和俄国全面开战,所以鼓动挑唆这些部落民反抗?

  大顺出枪、出军官、出钱,部落出人?

  如果赢了,那么俄国就只能退出黑龙江。

  至少在外交层面上,大顺并没有和俄国开战,而是借用这些部落直接获取了对黑龙江的控制权。

  他在法国留学太久了,脑子西化的厉害,也根本不懂什么叫天朝……天朝基本上没有平等外交,强大的时候没有结盟,只有朝贡这种结盟的高级形式。更不太可能用他所想的办法去做这种事。

  《孟子》言: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王土的范围内,哪怕是准噶尔崛起,对大顺有威胁,大顺也不可能和喀尔喀蒙古平等结盟:要么朝贡称臣,我罩着你;要么,你们两个一起打,打到服为止。

  或者……打不过,被你们弄死、去歪脖子树上上吊。

  至于扶植部落反抗,自己藏在后面不出面接纳朝贡,等部落自己处理完了再出面……朝中不会做出这么“丢人”的决定。

  然而,汉尼拔并不懂东西方的差异。西方那一套,套用一下春秋战国并不违和,可用在现在显然是驴唇不对马嘴。

  所以用他的西方脑子去判断这件事,就掉进了刘钰为这种西化的脑子挖好的坑。

  慎重的考虑之后,汉尼拔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在给上游军官的信上,他这样写道:

  “……显然,契丹人不准备和我们开战,而是煽动那些部落反抗牙萨克——关于这一点,哥萨克的行径是无可争议的导火索。我并不是指责您,您也是一名哥萨克,但连绵不断的反抗是和哥萨克的野蛮行径脱不了关系的。”

  “但是现在,只能用野蛮来征服野蛮。”

  “鉴于此,我恳求您,派遣三百名左右的士兵。棱堡的守卫没有任何的问题,那些野蛮人像谢肉节上的薄煎饼一样脆弱。可是我的兵力并不够出城围剿和反击。”

  “这些野蛮人的反抗,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就会像是草原上的火一样,烧个不停。秋天的火,一定要及时扑灭。如果不扑灭,那么很可能从这里烧到布里亚特、勘察加。这个道理,您应该是明白的。”

  “您的援军一到,我就可以反击了。我想,不久之后,阿穆尔河上会漂着许多被绞死的尸体,明年的江鱼会很肥,但并不好吃。那些野蛮人看到江面上的尸体,会明白反抗的代价的……”

  第061章 赵括VS赵括

  求援信交给了他的传令兵。趁着这些“野蛮人”还没有封锁江面,汉尼拔让传令兵和几名士兵泅渡过江,去往上游的城堡送信。

  至此为止,汉尼拔仍旧自信满满。

  城外的野蛮人根本不会攻城。甚至,这些野蛮人都不知道焚毁周围的黑麦田。

  他自信的最大体现,就是甚至没有派出士兵,在围城开始的时候就把城堡中存储的全部黑麦磨成面粉。

  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作为一个要塞工程师,守城第一课就是“攻击方的炮火很容易机会高耸的磨坊,所以必须在围城开始的第一天,派出足够的士兵,在磨坊被炮火击毁之前,将谷物全部磨成面粉”。

  守城,是一门科学。

  科学总需要试验,只不过这门学问的试验品,是士兵的生命。

  汉尼拔很自信,既是出于对自己学问的自信,也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弱。

  两者相加,双倍的自信,双倍的轻松。

  然而,在送出求援信后的第二天,这种自信就变成了一种恐慌。

  汉尼拔惊奇地发现,城外的野蛮人开始行动了。

  他以为这些野蛮人会凭借勇气和不惧死亡,不断冲击城墙,成为守城士兵练枪法的标靶。

  可并非如此。

  相反,城外的野蛮人很“专业”地在距离棱堡三四百步左右的地方,开始挖掘壕沟。

  透过望远镜,汉尼拔看的很清晰。

  十七辆装满了泥土的马车间隔排开。

  四人一组,第一个人躲在马车的后面,半跪在地上,用一把铲子在那挖坑。

  后面三个人不断将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马车的侧后,形成了一道可以抵挡铅弹和跳弹的胸墙。

  当第一个人挖了半人深的时候,四个人合力推动那辆做掩护的马车向前挪动。

  第一个人继续挖半人坑,后面的三个人分开距离。将第一人挖出来的坑扩大、挖深,将土堆积在濠沟前。

  十七辆掩护的破马车、十七个挖坑的小队,围绕着棱堡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

  照着这个速度,最多三天的时间,一道作为进攻出发地的壕沟就会挖好。

  这……不该是野蛮人该会的手段。

  “对面也有一名要塞工程师。”汉尼拔得出了一个他最不想相信的结论。

  要会攻城,必先会守城。要会守城,必先会攻城。

  对面那个契丹军官的军事学技术,并不落伍,也并不像是他收集到的资料那样——大顺在八十年前战乱时期完成了三十年战争水平的军事变革,但之后一直保持着这个水准,没有进步。

  这种基于之前判断失误导致的巨大落差,让汉尼拔从一开始的极度轻视,转为了恐慌不安。

  他终于下达了第一道正式的守城命令,让士兵立刻去把所有的黑麦都磨成面粉。

  炮兵大尉看着那些像土拨鼠一样挖坑的野蛮人,请示了一下汉尼拔。

  “准将,是不是可以用炮兵攻击他们?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