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作品:《围棋传奇精校版

了对方一眼,然后打断对方滔滔不绝:

  “在我心目中,排在第二的却是黄棋圣。”

  “嗯?哪个黄棋圣?”

  “还能哪个,当然是黄龙士黄月天棋圣。”

  李襄屏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张大记者刚才讲了一大串某某某,这家伙居然敢漏掉黄月天?号称“天仙化人,绝无尘想”的黄龙士棋圣,所以李襄屏忍不住出言打断他。

  报出黄月天的名字后,李襄屏嘴角挂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因为他想起在真实历史中,当年“围棋TV”(后来的“弈招围棋”)刚草创时搞得一个活动,那就是让棋迷评选一副“围棋扑克牌”,而通过广大棋迷投票,大家选出来的“大小王。”,那恰恰就是吴清源先生和黄龙士棋圣。

  由于那次活动主要是中国棋迷参与,因为说句实话,对于那副“围棋扑克牌”的棋手排名,李襄屏很多是不敢苟同的,他认为中国棋迷感情色彩太浓,有很多中国棋手的排名偏高了。

  可是对于这个“大小王”,李襄屏却认为实至名归,不是说无可争议吧,但这恰恰就是李襄屏心目中的排名。

  “啊!你认为黄龙士棋圣可以排在第二呀,噢对对对,我忘了你……绝艺……嘿嘿……那么襄屏我再问你,你为什么认为黄龙士棋圣能排第二呢?我想这个总需要理由了吧。”

  见到张大记者突然变得兴奋,又听他嘴里冒出“绝艺”,李襄屏面露苦笑,他当然知道这家伙从“绝艺”联想到什么。

  “我之所以认为黄龙士棋圣能排第二,那是因为……”

  张大记者对李襄屏的第一次采访,就是从这对“围棋大小王”开始。

  第六一章 围棋界的4条“A”

  “我把黄龙士排在第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恐怖的统治力,因为他的棋真正做到了超越同时代。”

  李襄屏简单说了这样一句后,他又闭嘴了,张大记者等了一会,见李襄屏居然没有了下文,于是他开口询问:

  “嗯,统治力?超越同时代?就这么简单?就这个理由你就把黄龙士排第二?”

  李襄屏一笑:“这个理由还简单吗?张记者我想请问您,围棋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远古时代咱们不去说它,就说最近几百年间吧,这几百年应该算是名家高手辈出吧?然而在那么多高手中,又有几个真正做到了‘超越了同时代’呢?”

  张大记者来兴趣了:“那行,咱们来数数。”

  张大记者兴致勃勃和李襄屏数起了这样的人物,而真要认真数的话,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物还真不多。

  吴清源先生当年在20年左右时间,用10个十番棋将与他同时代所有高手降到“先相先”,展现出相当恐怖的统治力,可以认为他的实力明显高出同时代其他人一截,这当然算是“超越同时代”了。

  而除了他之外,勉强能和他比肩的只有区区几个人而已。在这其中,和吴先生成就最接近的应该只有两位,其中一位是中古棋棋圣黄龙士,而另外一位,则应该是日本古棋圣道策。

  吴先生的事迹没什么好说,还是来说说这两位,先说中古棋棋圣黄月天。

  黄龙士生于顺治年代,而大家都知道,从清初至乾隆中期,正是中古棋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期间名手辈出,各领风骚。在众多名家高手中,黄龙士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从康熙三年起,当时只有13岁的黄龙士就开始在江湖上闯荡,经过二上京城棋坛烽火的磨砺,黄龙士棋艺日臻上乘。十六七岁时弈遍京师,所向披靡,战绩辉煌,被誉为“常胜将军”。

  18岁时在京与驰骋棋坛50余年、久负盛名的领衔国手盛大有对弈,七战七捷,大获全胜。战胜盛大有,标志着黄龙士登上了清初棋艺的巅峰,奠定了黄龙士“棋圣”的地位。

  到了他的巅峰期,他根本就是所向披靡,毫无对手。当时所谓的“黄龙周虎”,黄就是指黄龙士,周是清代另一位国手周东侯,说起来好笑,大家之所以将两人并列,还真不是因为两人实力势均力敌,只是因为在当时的棋坛,除了周东侯之外没人敢上前挑战黄龙士而已。

  不仅如此,黄龙士之所以“称圣”,更重要还在于他对围棋的贡献,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还是套用武宫正树先生的话:“中古棋棋手下的棋,其实都是托的黄月天的福,即便后来范施二人,李襄屏认为也没有脱离黄的框架”。

  要评价黄龙士的棋,那可能是黄龙士之后的下一代霸主,曾被他让3子的徐星友的总结以及评价最为传神:

  “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

  “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

  啧啧,看到徐星友评价,李襄屏只能说,现代棋手下棋也许都比徐星友厉害,但比文字造诣的话,大伙在他面前可能都算文盲。而被徐星友这样评价的黄龙士,说他“超越同时代”毫无争议,李襄屏认为围棋界的“小王”名至实归。

  有趣的是,在李襄屏心目中,唯一能和黄龙士竞争“小王”地位的,却是一位和他差不多同时代的棋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黄龙士称霸中国棋坛的时候,日本棋坛同样诞生了一位不世出的天才,那就是他们的四世本因坊,被称为“玄妙道策”的道策棋圣。

  在当时的日本棋坛,道策的统治力同样非常恐怖,他的棋艺在当时的日本明显鹤立鸡群,同时代日本一流高手至少要被让先或让二子以上。

  道策当年下了一盘棋,让当时一位“上手”(其实就是职业七段)2子只输了1目,那位七段后来成为“准名人”,也就是当时的职业八段,按照当地差五段让2子的做法,因此日本人称道策的棋力有十三段之高。

  说句题外话,这其实也是“十三段”说法的最初来由。也正是因为日本人这样说,因此当年日本人请吴清源先生评价黄龙士前辈的时候,吴先生也套用了这种说法,他说黄龙士的杀力同样具备十三段水平。

  和黄龙士一样,道策不仅仅实力高强,同样真正做到了“超越同时代”,道策之所以被尊为棋圣,同样在于他对围棋理论的贡献,例如大名鼎鼎的“手割”分析法,这就是由道策创造。

  在道策之前,日本围棋同样是以力战为主的,而道策是提倡全局重于局部的围棋理论第一人,因而他被称作日本近代围棋的开山鼻祖,在日本乃至全世界拥有众多粉丝,甚至有很多现代顶尖高手都视道策为偶像。

  再次插两则题外话,道策前辈的第一粉丝,那可能就是刚刚输给李襄屏的小林光一先生了。小林光一对道策非常推崇,他形象地假设他与道策下棋,因现代围棋布局理论的优势,开局可能稍微领先,但中盘很快就会被道策反超。

  因为极度推崇,小林甚至一度给自己儿子取名“小林道策”,只不过后来又改掉,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改掉时,小林先生的回答很有趣,他说自己的儿子以后总是要让他学棋的,可是在初学时候,想到自己要说:“道策,你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