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作品:《启明1158精校版



  辛弃疾焦虑地说道:“在下两度北上燕云之地观察形势,亲眼见到金军精锐铁骑是何等锋锐,不仅骑士全身着甲,连战马都是全身披甲,刀枪难入,一般弓弩更是无用。

  若是那样的精锐铁骑南下进攻,光复军有哪支部队能与之抗衡?山东之地除却泰山一脉,几乎没有可以阻碍骑兵的地形,黄河改道了,天险不复存在,想要据山东而守,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苏咏霖连连点头,很赞同辛弃疾的看法,同时也发现辛弃疾在军事上果然有所见地,不是一般的书生所能比拟的。

  的确没有辜负他这雄壮的身姿。

  但是他还是戴着向往滤镜看南宋。

  光复军办不到的事情,南宋军队就能办到吗?

  赵光义一招晃眼的驴车漂移之后,败光了精锐的宋军就极少发动主动的战略进攻。

  而在这极少的战略进攻战例之中,岳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与他并称中兴四将的其余三人里,除了韩世忠在防守端有所建树,张俊和刘光世更像是拿来凑数的,韩世忠的军队在进攻上也有缺陷,唯有岳飞一军拥有相当可观的战略进攻能力。

  就那么一个战略进攻大师还被自己人害死了。

  从此以后,南宋的军事状态最好也就是积极防守,再也见不到岳飞那般犀利的积极的战略进攻。

  没有战略进攻能力的宋军,就算来到山东,又能如何?

  赵构主导的南宋朝廷,会倾尽全力光复中原吗?

  他敢吗?

  他不敢。

  苏咏霖是看透了南宋和赵构,但是辛弃疾没有看透,辛弃疾似乎觉得只要背靠南宋就能取得胜利。

  南宋不在背后给你偷摸的来一脚就算厚道了!

  但是正如辛弃疾所说,南宋是目前唯一的汉人国度,不指望它,还能指望谁呢?

  目前一盘散沙的光复军?

  辛弃疾是接受了精英教育的精英,绝对不是那种没有长远眼光只想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地主乡绅,他是个有格局的人,而且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也非常强。

  散尽家财组织了近千人的义军部队,斩下县令和守将的脑袋归附光复军,且一眼看穿光复军眼下一盘散沙的实际情况。

  但是辛弃疾忽略了一点。

  光复军从正式起事开始到如今,还不到两个月,正在急速扩充势力的档口,扩张才是第一要务,完善组织架构是排在第二位的。

  眼下光复军最需要的是打响名声,把整个山东变成造反的沃土,并且把造反精神和状态往河南、河北等地输出,让当地地主乡绅们也跟着光复军一起造反,一口气扩大造反局面。

  这样就能在相当程度上争取时间,让金廷手忙脚乱,让完颜亮焦头烂额。

  南边造反局面越大,他就越会出动主力来平定叛乱,而一旦他出动精锐主力南下,燕云之地必然空虚。

  大军南下征讨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签军相随,抓壮丁随军出征是家常便饭,这必然把燕云之地的汉人、契丹人折腾的够呛,尤其是契丹人。

  他们正在那儿磨刀霍霍的等着呢!

  洗衣院里可不全是宋朝贵女,契丹贵族妇女也大批大批的进入洗衣院为金国贵族服务,她们还排在宋朝贵女们之前,论“入职”时间,宋朝贵女们还要喊契丹贵女们一声“前辈”。

  就算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这一波大叛乱也能给完颜亮沉重一击。

  苏咏霖要的就是如此的大混乱,让中原“豪杰”们和完颜亮来一场大对决。

  只有在这样的大混乱时代,他才能浑水摸鱼,占据地盘,完善自己的组织架构。

  至于光复军,稍微拉跨一点也没什么,要是光复军真的成为一个强势政权了,那反而是不好的事情。

  苏咏霖很欣赏辛弃疾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还有他的大局观,但是他的路线有问题。

  虽然眼下苏咏霖并无法向他证明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

  这需要时间,需要很多时间。

  “幼安,总有一日,你会知道我为什么不信宋国,你会知道我是对的,相信谁,都不能相信宋国,也不能对宋国抱有任何期待,否则你一定会后悔。”

  面对辛弃疾的疑问,苏咏霖只是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这让辛弃疾的心中充满了困惑。

  第0065章 胜捷军必须是农民的军队

  光复军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是成功的。

  到五月底,整个山东东路都被光复军快速占据,金廷势力非死即伤,无论是镇防军还是村寨内的金人,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已经损失殆尽。

  射粮军这种杂役性质的武装基本上没有抵抗能力,跟着官吏们顺势而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光复军士兵,完成了人生的转折。

  前一个时辰还是金国官兵,为金国的利益而奋斗,现在就是光复军起义士兵,为驱逐胡虏光复中华而奋斗了。

  话说他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胡虏什么是中华吗?

  当然,这不重要。

  趁着这个机会,苏咏霖清理了一下自己所控制的区域内复杂的局势。

  苏咏霖所指挥的西路军目前控制着济南府、泰安州和淄州三地,投效西路军的地主乡绅武装和其余各类武装总人数达到了三万人以上。

  但是他没有把这些武装部队编入胜捷军。

  这些军队都是地主乡绅们拉起来的军队,军队组成基本上都是佃户,还有少量市井之徒,未经训练,不堪一用,且都有私兵或者雇佣军的性质,编入胜捷军只是在给自己添堵。

  胜捷军是绝对不能更改属性的,必须是【农民的军队】。

  于是苏咏霖决定让他们单独成军,归属光复军旗下的西路军编制而不是胜捷军编制。

  苏咏霖选择根据实际需要,简单粗暴的任命那些之前已经被他任命为县令的地方乡绅领袖出任一军之将。

  至于军号也就象征性的向赵开山汇报一下,直接就给了,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赵开山之前也是那么做的。

  比如章丘县令秦远志被任命为武德军统制官。

  济阳县令马厚德被任命为武进军统制官。

  长清县令姚文渊被任命为武清军统制官。

  等等等等。

  等于给这些本地豪强们又加了一个码,把地方军政大权一把交付给他们,以此换取他们在军事上的服从和政治上的支持。

  这一套操作之后,地方豪强们就正式被纳入光复军下辖西路军的指挥序列里,与光复军深度绑定,想要脱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这一点在济南府还有淄州都是一样的。

  至于泰安州,因为进军的时候地主乡绅们并未起兵响应,而是胜捷军击溃当地金军之后他们才响应,所以并未得到什么奖励。

  苏咏霖让苏海生、苏绝和韩景珪三人分兵掌管泰安州的三个县,掌握主要力量,地主乡绅们则是维持现状。

  战后的利益分割基本上是面面俱到,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苏咏霖的这一安排得到了很多称赞,很得“人心”。

  三州的军事力量因此都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