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精校版

农的标准,不过他们还有另外的担忧。

  “他们也知道规模化经营能降低单位成本,但这样一来,机械化作业必然会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然后问题就来了,很多农户除了会种地之外,几乎没啥专业技能,出外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大家都感觉一膀子力气没处用。”

  “即使到年底能有分红,但总不能一年到头游手好闲吧,所以这又是一个矛盾。”丁显总结道。

  听到这,齐政一挑眉,看了一眼唐书记。

  唐书记讪讪而笑。

  如果说中农的问题责任还在于嘉谷的话,普通农户的顾虑,就是政府的责任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就业问题。

  唐书记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但是就业问题归根到底又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不起来,就业就得不到保证;但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小农经济模式,经济又永远发展不起来,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解局的关键是要看由谁来付出,谁来牺牲。

  齐政陷入了思考。

  当前的局面,其实跟扶贫工作有些类似。

  而扶贫工作,即使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作为后盾,尚且十分困难。因此嘉谷遇到困难齐政也没有太大的意外。

  关注过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扶贫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这个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是能有稳定的产业,第二是大家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感性一点来形容的话,就是扶贫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摆脱贫困,更是人性意义上的自强自立。不但要让暂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能够有一条走向正常生活水平的道路,同时还要让他们从内心燃起自强不息的精神之火。

  粗暴来说就是,既要有挣钱的路子,同时还要让他们自发自觉地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主动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

  回到眼前,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稳定的产业是有了——政府政策搭台,企业投资唱戏,农户参与合作,种植优质的啤酒大麦,统购包销。

  但农户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或者说,决心不坚定。

  不同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发展机会多,人们的知识见解、风险意识亦或是心理承受能力,都要更胜一筹。

  而在西北大地,发展机会少,农户对土地更加执着,因为土地已经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了。

  一般而言,在低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下,他们愿意放开手脚承担;但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农还是小农,往往迟疑很多。

  一方面是长期贫困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力度不够。

  这就有点棘手了。

  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嘉谷,都不可能大包大揽。

  当然,齐政也明白,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嘉谷想要“大干快上”的缘故。

  如果嘉谷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先小规模展开合作,一两年下来,农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整合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齐政要想充分发挥灵阵的优势,就不能这样慢悠悠地等几年;清源啤酒也等不起,啤酒的黄金发展期能有多少个几年啊,不趁着现在格局未定的时机,奠定自己的优势,未来付出再大的代价,可能也很难占到优势了。

  现在看来,政府、企业、农户三方之中,能付出的也只有嘉谷了。

  齐政有了决定。

  ……

  第133章 节水!节水!

  水,对于生命来说,意味着一切。

  尤其是在西北这种干旱的生命禁区,有水斯有土,有土斯有民。

  而农业本就是最耗水的生产活动。

  陇谷县年降水量低,主要靠高山雪水灌溉,水资源对陇谷县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嘉谷将投资为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工程的消息,一举打动了陇谷县众农户的心。

  在规划中,整个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包含两个系统: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喷灌系统。

  节水其实无非开源节流。

  开源体现在雨水集蓄上。顾名思义,雨水集蓄利用就是采取工程措施对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和调节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

  可以说,雨水集蓄利用是人们利用降雨的较高阶段。

  在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已不单单是一项普通的微型水利工程,而成为了干旱缺水地区人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到目前为止,国家在西北各省投入资金40多亿,修建了各类水窖、水池近400万个,蓄水能力超过9亿立方,解决了约180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1350万人的温饱问题。

  别看西北降雨少,正因为如此,雨水才会更重要。

  陇谷县当然也有相应的雨水集蓄工程设施。而嘉谷要做的,就是将原有的雨水集蓄工程进一步完善,扩大集流面积,提高雨水集蓄量。

  而节流就主要体现在喷灌上了。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喷灌的优点突出。首先,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而且能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而最大的缺点就是,费钱。

  就拿嘉谷拟建设的半移动式伸缩喷灌系统,单位造价达到300元/亩,要覆盖先期规划的30万亩大麦种植面积,需要投资近一个亿。

  虽然齐政能通过灵阵调配降雨,但总不能违反西北气候特征吧,而且西北深处大陆腹地,从哪里调配水资源呢?最起码齐政以现在的能力,布阵范围实在有限。

  因此让先进技术成为西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算是授之以渔了。

  事实上,嘉谷肯投入巨资建设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和喷灌系统,大家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就很强烈了。

  道理很简单,虽然种植大麦相对耗水较少,但总归是看天吃饭,碰上干旱气候也会大大减产。

  而有了节水灌溉工程,抵御干旱风险的能力不言而喻。

  哪怕嘉谷倒闭了,至少节水灌溉工程还在,合作社终究不会亏本,不是吗?

  ……

  相比起农民们朴素而有点狡诈的思想,嘉谷更关心技术本身。

  在大西北,生活,不是向沙漠索取什么,而是在沙漠里,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

  而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是在沙漠里建设家园的最好手段。

  以前不是不想用,而是用不起罢了。

  世人皆知以色列以“沙漠之国”打造“农业强国”的奇迹,就是凭借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

  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其背后不仅有雄厚的国际资本支撑,还有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作为依仗的。

  嘉谷在资本上,勉强敢说有一定实力,但在真正的技术上,还差得远呢。

  就拿最基本的节水灌溉来说。

  要达到真正的节水灌溉效果,需要两点,采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