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作品:《我真的是正经道士精校版

院子的人看着他们二人,刘阔还好,挺着脖子看张小乙。而韩生就差点,估计是脸皮薄,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做感觉臊得慌。

  张小乙看着他们俩,这俩人他有印象。就是之前刘太真去周家降妖时带的那两位道童。

  “别别别,先别忙拜,站起来说话。你们不是三清观的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韩生没有说话,死死的咬着嘴唇。倒是刘阔毫不怯场,他解释道:“三清观……已经不复从前了。”

  经过刘阔的讲述,张小乙听明白了。

  话说自从上次刘太真带着他们俩去周家降妖,被黄淑女吓昏过去以后,他们师徒三人睡了一天一夜。

  醒来以后,刘太真也不好意思继续在周家待着了,周半城也没搭理他们,见都没见。

  刘太真带着他们俩灰溜溜的回到了道观,这下子刘太真可算是丢了大人。

  经过周家的宣传,一夜之间,杭州城里的百姓都知道他是个骗子,也导致三清观迅速没落。

  不单单是寻常香客不再去三清观进香,就连平时和刘太真关系不错的几位富商也与他杜绝往来。

  不过刘太真却并没因此失了信心,他准备重振旗,再创辉煌。

  可惜刘太真也不长记性,他没有走正路。没有奋发图强钻研经书研习道法,而是对外传言说在周家降妖那天是吃坏了肚子,导致法力尽失,这才着了妖精的道。

  之后他又用江湖骗子的把戏,在三清观门口表演了一番油锅取匙,油炸小鬼的把戏。

  又花钱请托,合起来演了一出降妖捉怪的戏码,成功忽悠了一帮无知百姓。

  要说这刘太真也是个人才,短短三天,他便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刘太真本以为他可以通过新围来的几十名信徒再创辉煌,但就在前几天,三清观去了一个疯和尚,飞来峰灵隐寺的道济。

  道济进了三清观,刘太真当然不敢怠慢,他知道道济是有大法力者。

  好吃好喝的招待,尽心尽力的伺候。

  他甚至想拜在道济门下,学个一招半式的,对以后骗人啥的也有帮助。

  这本来是他美好的愿望,没成想道济满口答应,但有个条件。他说他会一招大搬运,可以把别人家的钱都搬到自己家。

  刘太真一听眼睛都直了,求着道济把这招教给他。

  道济却说,这一招是祖传的,传男不传女,以后要留给自己儿子。

  刘太真也真执着,当即跪地磕头叫爸爸。

  道济在三清观就算住下了,刘太真为了学习法术“大搬运”,每天珍馐美味的招待他。

  道济不愧为坑人小能手,这几天里,他是换着花样吃喝玩乐。尤其是在吃和玩的方面,啥贵吃啥,啥贵玩啥。

  短短几天,便花了刘太真好几百两银子。

  刘阔和韩生一瞧,师父这是怎么了,魔障了?

  明显道济就是在坑他嘛,怎么他就看不出来呢?

  他们一瞧三清观是没希望了,所以想来真武观碰碰运气。

  张小乙笑了笑,看来刘太真是财迷心窍,道济这是在惩罚他。

  不过眼前这两位小道童,一个面色发黑,一个霉运当头,一瞧也不是真心修道的。

  虽然心不成,但坏事也没做过,只是偷奸耍滑惯了。

  不过张小乙还是愿意给他们俩一次机会。

  他对二人说道:“你们俩出去做一百件好事,只要做完一百件好事儿,我就收你为徒!”

  两人一听,一百件好事儿也没有多难,满心欢喜的答应下来。

  张小乙笑了笑:“如此霉运当头的人放出去,那不就是个趟雷利器嘛,这下可有的忙了!”

  不过张小乙也不是真拿他们当成工具人,若是他们俩真能实心实意的做完一百件好事,真心向道,他还是愿意给他们俩一次机会的。

  本来咱也不是个小心眼的人……

  第六十九章 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刘阔和韩生精神倍增,能拜在张小神仙门下,那以后还不得起飞喽啊!

  张小乙是谁,那可是杭州城里有名的张小神仙,据说是真武帝君坐下仙童。

  能成为神仙的徒弟,那以后我不也就是神仙了嘛。

  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从真武观出来,哥俩走在大街上,一人手里拿着一杆笔和一只本,以及张小神仙慷慨给的每人十两银子活动经费,准备踏上炼心之路。

  他们俩需要在年底之前,做齐一百件好事儿。每做一件好事儿,他们就要在各自的本子上记录一件,然后还要让被帮助者或者目击群众在做的好事事件后面写下名字,以作证明。

  从真武观出来以后,刘阔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我要做好事我要做善事,我要当神仙!

  他对韩生说:“生子,咱俩分头去做好事儿,大年三十咱们还在这里集合,到时候咱们谁先回来谁做大师兄,你看怎么样。”

  “行,行吧。那我们大年三十见。”

  “好,你往东,我往西,大年三十我在这等你。”

  刘阔是胸有成竹,因为论聪明才智,他自认为甩韩生好几条街。

  就算通过考核也是他先通过,大师兄的位置早已是他囊中之物。

  “行,那你路上小心一点。”韩生有些依依不舍。

  哥俩儿分道扬镳,一个奔东走,一个奔西去。

  韩生和刘阔今年都是十七岁,两人早年也是苦命的孩子,家里都不富裕。

  刘阔还好,至少他是杭州城本地人,家里住在城边上。父母走的早,从小是由他叔叔拉扯大的。

  叔叔家里孩子多,也有好几口子人需要养活,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直到刘阔十四那年,叔叔家里实在养不起了,就把他送到三清观里当了道士。

  韩生比他还惨,他不是杭州本地人士,他是山东人。

  早些年山东府闹灾,韩生是逃难来的杭州。从山东出来的时候还父母双全,爷奶健在。等到了杭州,就只剩下韩生一个人了。

  逃难的人,哪有什么吃的,一路乞讨。可讨饭又能讨到多少呢,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能今天还能对付吃一口,过两天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饿肚子,能讨到的是食物也是紧着孩子先吃。

  韩生的爷爷奶奶是先倒下的,老两口岁数大了,跟儿子说:“我们活还能活几天,本来讨的粮食就不多,一家五口连打牙祭都算不上。五个人挨饿还不如三个人吃饱。”

  为了儿子和孙子能多吃一口,老两口倒下了。

  把老两口草草埋了以后,韩生的父母也快走不动了。逃难的人又何止他们一家,遭了灾闹了难,都知道往南方跑,都知道奔京城逃。

  逃荒的队伍越来越大,人越聚越多,能讨到的饭也就越来越少了。

  老韩家就这么一个独苗苗,哪有父母不疼儿女的,但凡有一口吃的也要先紧着儿子。

  还没到南京城,老韩两口子也倒下了。

  自此,老韩一家子就只剩下韩生一个人。小孩儿那年是十一岁,孤苦伶仃的跟着逃荒的队伍麻木的向前走着,他也不知道他要走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