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作品:《你好,1983精校版

里的收入,除了用鸡蛋换点零花钱,剩下的大份儿,就是年前卖猪肉的钱了。

  今年好一些,交完任务粮,还有些余粮可卖。

  要是以前生产队的时候,能够一家的口粮都不错了,至于工分啥的,他们夹皮沟这穷地方,工分根本就不值钱。

  就拿前年来说,一个工分才几分钱。

  遇到不好的年景,搞不好还得倒贴,一年干到头,最后还欠钱。

  林芝觉得,今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就多留了将近一脚子猪肉。

  昨天杀猪,她还有点担心,担心杀出痘来,幸好运气不错,她养的猪也争气,猪肉干干净净的。

  这时候养猪,因为是散养,所以猪的身体里,很容易生寄生虫,最常见的就是猪绦虫。

  这种猪肉,瘦肉里面寄生着绦虫的虫卵,就是一个个白色的圆形东西,小的也就小米粒大,大的有高粱米粒儿大,老百姓管这个就叫“痘猪肉”。

  谁家要是杀猪杀出痘来,那就亏死了,收购站那边根本不收,自个家吃吧,还犯膈应,所以杀猪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了。

  刘青山当然能理解母亲的心思,这些年过日子都非常仔细,这才把他们这些孩子拉扯大。

  不过现在不同了,日子会越来越好,所以猪肉就没必要卖。

  可是又不能跟母亲明说,那样母亲心里肯定舍不得。

  斟酌一下,刘青山这才乐呵呵地说:“娘,要不就别卖了,大姐、二姐都需要补充营养,老四老五也都杆杆瘦的,多吃点肉,还有爷爷奶奶那边也得照顾。”

  林芝想想也觉得有道理:“那就卖一脚子吧,总不能杀一头猪都留着吃,别人会笑话咱们大吃二喝,不会过日子的。”

  刘青山抓抓后脑勺:“娘,我去春城的时候,王教授他们老两口,说放寒假的时候,要回夹皮沟看看,主要还得咱家招待呢。”

  林芝笑着抬起手,轻轻在刘青山的脑瓜上拍了下,然后转为轻轻地抚摸:“你呀,自己嘴馋,还总扯着别人,那就不卖了。”

  感受着母亲温热的手掌,刘青山的心中,只剩下一片安宁。

  “咯咯,天天都有肉吃啦!”

  被窝里,传来老四和老五两个小家伙咯咯的笑声。

  原来都没睡着,支棱着小耳朵偷听呢,一听林芝说不卖肉,把她们俩都乐坏了,这俩小馋猫。

  既然不准备卖肉,那就得好好保存,他们这地方就是天然大冰箱,最不发愁的就是这个了。

  第二天,刘青山去山上练功回来,就把猪肉全都卸成小块,猪肘排骨啥的,都单独卸下来,其余的猪肉,都切成豆腐大小的方块,然后就埋到当院子。

  没错,就是埋。

  当然不能用土埋了,而是用冰埋。

  从小松江里刨了两麻袋的冰块运回来,把猪肉往冰里一封,上边再撒上雪,浇上水,吃的时候刨出来,跟新鲜的一样。

  要不怎么叫天然大冰箱呢?

  好处还有呢,不怕贼偷,不怕狗啥的偷吃。

  除了这种保存方法,刘青山还留了几块肉,扔进仓房的大缸里,这样吃的时候比较方便,省着还得刨冰堆。

  仓房大缸里的猪肉,外面还要挂上一层冰,这个叫挂蜡,可以避免猪肉风干变味。

  挂蜡也比较简单,就是等到了晚上,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把冻好的猪肉放进凉水里蘸一下,拿出来摆在帘子上,猪肉表面,很快就结了一层薄冰。

  要是不放心,就再挂一遍。

  以此类推,什么鸡鸭鱼肉之类,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保鲜,要不怎么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呢。

  这又是刨冰,又是拉冰的,这一忙活就是一小天儿,等到老四她们放学回来,看到当院剩下的几块大冰,大眼睛立刻变得亮晶晶的,比冰块还晶莹呢。

  “哥——”

  老四扯着刘青山的衣襟,声调又开始拐好几个弯儿。

  一般这种时候,都是小丫头有啥要求了。

  刘青山忍不住伸手,捏捏她冻得红彤彤的小脸:“又要干嘛?”

  “嘻嘻,哥,给俺和山杏做个冰车呗,二牤子他们说,吃完饭要去小河里滑冰。”

  小老四终于露出了小狐狸的尾巴。

  “行——”

  刘青山的语调,也没少拐弯,逗得俩小丫头咯咯笑。

  本来,刘青山就有一个冰车,是他小时候玩的,不过呢,还得给山杏再做一个。

  他可不想山杏只能站在冰面上,看着别的小朋友玩儿,那他这个当哥哥的,就太不称职了。

  做冰车,他还真弄不来,主要是家里没趁手的工具,所以只能去找张撇子。

  张撇子正在家做鸡笼子呢,昨天别的大队来参观,有人去刘金凤的养鸡大棚转了一圈,就入眼了,也准备来年建个养鸡场。

  鸡雏还要等几个月,毕竟刘金凤的养鸡场,现在还没开始下蛋呢,不过鸡笼子却先在张撇子这里预定了。

  连工带料的,一个鸡笼子一块钱,把张撇子给高兴坏了,他能赚六毛多钱呢。

  定了一百个鸡笼子,那就是六十多块钱啊,再加上从刘青山赚来的五十块钱,给他大哥的对象买自行车的钱,差不多就够了。

  所以一看到刘青山来了,张撇子是眉开眼笑,好不亲热。

  得知要做一辆冰车,他立刻满口子答应,拿出锛凿斧锯啥的,乒乒乓乓,一个多小时,就弄出来了。

  冰车其实就是个小型的爬犁,最关键的部位就是下面的两道木轨,必须用好木料,而且要保证光滑。

  木轨的最前端,还要锯出来一个斜面,免得扎进冰雪里。

  要做就做全套的,张撇子甚至还给做了两副冰扦子,就是两个圆木把,中间插上一截带尖的细钢筋。

  这样坐在冰车上,俩手持着冰扦子,在冰上轻轻向后一扎,冰车就会向前滑行。

  在张撇子做冰车的时间里,刘青山也没闲着,找了块边角木料,是柞木的,非常沉实,削了两个木头尜。

  尜,也是北方孩子,冬天最喜欢的玩具了。

  都弄完了回家,老四老五趴在桌上学习呢,大姐夫则取代了刘青山平时的位置,也在稿纸上写着什么。

  大姐和母亲,也正在屋里干活呢。

  大姐坐在炕上,拿着绣花撑子在那描龙绣凤的,旁边还有杨红缨当学徒。

  母亲则往一块大木板上边贴着旧布,那些破旧的布条布片儿上面抹一层浆糊,然后一层层地贴起来,最后有几毫米厚,用来做鞋底子之类。

  正好,刘青山要了几根布条子,准备做两个抽尜用的小鞭子。

  母亲做的这个活计,在农村这儿,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打袼褙(gē bèi)”。

  几层袼褙剪成鞋底的形状,然后粘在一起,再用麻绳一针针纳上,这个就是人们常说的“千层底”了。

  后来不就有一首歌唱道: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千层底,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那时候的农村妇女,冬闲的时候,也从来不闲着,纳鞋底,打袼褙,手巧的姑娘家,还会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