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作品:《你好,1983精校版

司机又讪讪地缩到人群后边,这下好像拍到马腿上了。

  刘青山也笑着摇摇头:“卢书记,对不住,这花是肯定不能卖的。”

  说完,他话锋一转:“君子不夺人所爱,俺还记得一句话,君子有成人之美,所以嘛,可以送给卢书记一盆。”

  这下子,就连王县长和郑红旗都服气:这位小刘同志为人处世,还真跟他的年龄不相符啊。

  刘青山拿起一个小花盆,里面的君子兰,叶片只有巴掌长,这是今年新发出来的,然后移栽到小盆子里,用来送人,最合适不过。

  真要是送一盆大的,刘青山也舍不得。

  双手把花递到卢文面前,他郑重地说道:“我父亲当年是教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

  此刻他的眼中,泛起晶莹的泪光:“他当前栽种的君子兰,能传播得更广,被更多的人喜爱,我想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

  话说到这里,卢文就不好再推辞了,他也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花盆:“小刘同志,谢谢你,我一定会好好养它的。”

  此时此刻,他是真心感动,这无关名利,而是一种精神上追求的境界。

  就在大棚里面温情脉脉之际,只见一个人慌慌张张跑进来,正是大张罗,扯嗓子喊上了:“支书,村长,你们快瞧瞧去,老板子和张大帅打起来啦!”

  “因为啥呀?”

  张队长腾一下就火了,这又是县领导又是公社领导的,还有各大队同行,你们这特么不是上眼药嘛!

  “不知道啊,快过去劝劝吧,一会儿都出人命啦!”

  人群呼啦啦地跑出大棚,就在刘青山家大门外,两个中年汉子正在雪地上骨碌呢。

  这二位浑身都沾满雪,帽子早就滚到一边,嘴里吵吵把火,打得正热闹。

  “喝点猫尿就撒疯,这就喝人肚子里,还是喝狗肚子里啦!”

  老支书上去先踹了两脚,张大帅和车老板子这才爬起来。

  “这么大岁数还打架,磕碜不磕碜,说说咋回事?”

  张队长开始断官司。

  车老板子脸上全是雪,就跟唱丑角的,打了个白脸儿似的,他用袄袖子擦了一把脸,气呼呼地说:

  “张大帅这犊子玩意,出来跟俺说,县里有个饭店跟他联系,要买咱们的蔬菜,俺就问他,那给多少钱一斤啊?”

  大伙一听,也都支棱起耳朵,只听老板子继续说:

  “俺一听,韭菜三毛钱一斤,芹菜两毛钱一斤,俺当时就火了,咱们天天在大棚里摸爬滚打,晚上都在大棚里睡觉,咋能就卖这点钱呢?”

  张大帅也不干了:“妈个巴子的,这就不少了,夏天的时候,才几分钱一斤,你这也太黑啦!”

  “啥时候说啥话,冬天能吃上鲜菜,比肉都金贵,没看刚才喝酒的时候,青菜一上桌,就被抢光啦?”

  “那菜还是俺炒的呢!”

  这俩人说着说着又吵上了,把张队长都吵得头大:“俩醉鬼吵吵啥,赶紧各回各家,没一个省心的。”

  刘青山也上前相劝:“老板叔,大帅叔,知道你们都是为村里好,担心蔬菜的销路,这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回去都把自个家的大棚伺候好就成。”

  在众人的拉扯下,那两个人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找各媳妇去了。

  可是那些外人,心里的震惊,却久久不曾散去:这青菜,啥时候也能卖到好几毛钱了?

  而且听人家的口气:这个价格还嫌卖便宜了呢。

  不过好像也挺有道理,物以稀为贵,这月份,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守林大队的老刘支书心里算了一笔账:就平均按照两毛算,五千斤的韭菜,一万斤的芹菜,还有两万斤的黄瓜,那得卖多少钱?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差不多一万块啊!

  还有其他村的支书和村长,也都眼睛直冒光:这种的哪是蔬菜,简直就是种钞票啊!

  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呼啦一下把卢文给围住:“卢书记,来年要是俺们也都种大棚菜,你们还要吗?”

  老支书一听就怒了:“干啥玩意,抢生意都抢到家门口了是吧,你们这也太不讲究啦!”

  张队长也撸胳膊挽袖子的:“亏得俺们刚才还拿你们当客呢,来来来,谁不服先跟俺撂一跤,俺摔不死你!”

  刘青山也眨眨眼,心里好笑:刚才谁说不许打架的了?

  第九十八章 同学,你完蛋喽!

  架当然打不起来,公社孙书记嘴里呵斥两句,这些人就都消停了。

  孙书记也有点头疼,这一窝蜂的都种大棚,到时候蔬菜卖不掉咋整啊?

  同样担心的还有王县长,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一起上马很多项目,最后恶性竞争,结果全都黄摊子了。

  只有郑红旗若有所思,他望了刘青山一眼,看到后者也正微笑着望着他,于是就咳嗽一声,口中说道:

  “这个问题,我和青山一起探讨过,完全不用担心,一项产业,只要在某一地区形成规模,就会形成集团效应。”

  “就像是冬天种大棚菜,我们这里如果能够形成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那么周边地区,自然都会来我们这里进行采购。”

  “只要我们县里做好行业规范,那么所有的种植户都会受益,所以其他大队,来年也可以搞塑料大棚的项目。”

  这一番话,大伙听得似懂非懂,什么集团、基地之类的,这些新名词他们暂时还无法理解。

  但是最后一句话都听明白了:他们也能搞塑料大棚!

  霎时间,那些村长和支书都喜气洋洋,嘴里连连道谢。

  就连公社的孙书记也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心里对郑副县长十分佩服:还是县长水平高啊!

  同来的王县长,也不由得刮目相看,心里只能感叹对方“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了。

  郑红旗又向刘青山望望,两个人一起微微点头,彼此心照不宣。

  刚才他的这番话,就是刘青山曾经跟他谈过的,郑红旗后来研究过一段时间,越想越有道理。

  他甚至都打算好了,把夹皮沟塑料大棚的产业,写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专门论述集团效应和生产基地的优越性。

  这是一项比较耗时的工作,最少也得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初步看出来效果。

  不过一旦弄出来,肯定会引发一场不小的轰动,或许也会成为他向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砝码。

  所以当他再看刘青山这个年轻人的时候,就越瞧越喜欢了。

  一行人参观完塑料大棚,又去养猪场转转,看着一头头肥头大耳的家伙,卢文再一次俩眼放光,嘴里问道:

  “要是春节前出栏,能长到多少斤?”

  “二百斤肯定没问题。”

  这方面,队长婶子最有发言权。

  “好,那我们也全要了!”

  卢文再次展示了他的大手笔,对于一个拥有数万职工的大厂子来说,这几百头猪,还真有点不够看的。

  这一下,再次引发了其他大队的羡慕:虽然生猪一直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