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节

作品:《科技之锤精校版

不信我给你看我们两个寝室聚餐时候的照片。万万没想到啊,那几个老师们还真的感兴趣,然后一起跑过来看我手机上拍的宁为照片,还在那讨论了足足两分钟。”

  “当时我就震惊了,全程录像在啊,三个面试老师,竟然讨论宁为的长相,还在聊照片上比视频上看上去更帅?!what?东大的老师们都这么和蔼可亲的吗?当时我就完全冷静下来了,who care!然后接下来真的是超常发挥,一个我都不太清楚的问题,我都在那儿足足扯了两分钟!”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面试完毕,我都已经站起来准备走的时候,中间那个老师就直接来了一句,回江大了再多拍几张宁为的照片啊,等九月来了再给我们瞅瞅。听了这话,我当时差点就哭出来,这是一天都没让我等啊,当时就让我知道复试通过了!你们自己琢磨,这算不算宁为大神护佑我考研复试成功吧?”

  这番描述,让302寝室几个人集体目瞪口呆,包括宁为。

  话说复试还能这么操作的?

  这几个意思啊?

  最先反应过来的罗翔脱口而出道:“我草,原来姓宁为不挂科的传言是真的。宁为,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我也应该去考研啊。说不定就碰倒你的导师粉,回头让我把你洗澡时候的照片多拍几张,说不得你的导师粉全程保送我毕业啊。”

  “滚!”宁为没好气地说道,然后苦笑着看着许墨说道:“我说许墨同学,你夸张了吧?”

  “有必要夸张吗?当时的情况就这样的,我一个字都没改。哦,对了,晓慧,我记得当时我们聊微信的时候,你也说了,复试的时候导师问起了宁为是吧?”

  许墨看向一直笑而不语的杨晓慧说道。

  杨晓慧吐了吐舌头,答道:“是啊,说不定我能过复试也是托了我们宁为大学神的福。不过面试的导师第一个问题不是问的这个,是面试快完了的时候,老师就突然问了句,认不认识我们学校数院有个叫宁为的,我也是如实回答,是我们联谊寝室的室友,然后那个老师又多问了好几个问题,还主动让我加了她的微信号,还说以后有机会的话,让我帮忙介绍宁为跟她认识。”

  听到这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宁为身上。

  “咳咳……那个,要不,先吃饭,先吃饭。”

  “别急,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点怎么没人问呢?许墨啊,杨晓慧啊,对咱们家宁为感兴趣的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啊?”

  “刘聪,你就是讨打,自干一杯吧!”

  “就是,你赶紧喝完,我们还要敬宁为一杯呢!”

  “对了,吃完饭谁都不准走,咱们为了庆祝宁为再续辉煌,一起去唱歌!大家都没意见吧?”

  “附议!”

  “对对对,宁为啊,你也得去,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就当休息了!”

  第134章 对,是他,还是他!

  时间暂且倒回到一周前。

  英国,伦敦,又是一个让人不那么愉快的周一早上。

  亨德尔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静静思索着。

  没出乎他所料,因为网络上的争议,让宁为那篇论文的访问量很大。

  他一直关注着推特跟脸书上那些年轻人的反应,甚至能感觉到康纳森的压力,可惜了,美国的同行们是真能隐忍,面对学生们澎湃的激情,既然没人开口说点什么。

  偏偏三月有西方大学的传统假期,春假。

  年轻人的注意力总是太容易转移了。

  当春假来临,脸书上那些询问跟呐喊,很快被各地秀丽的风景跟欢乐的Party所代替。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谁还没年轻过呢?

  只是,可惜了啊,本以为能看场好戏的。

  亨德尔跟卢卡森·弗兰德没什么私人恩怨,跟康纳森更没什么交情,之所以刺出那一剑,如果要让亨德尔自我评价,那必然是作为一位尊贵且道德高尚的帝国伯爵完全看不下去本该是朗朗乾坤的科学界平白被蒙上一层阴影。

  当然,如果是亨德尔的老朋友来评价,这事绝对无关所谓正义。无非就是活在古老荣光中的某个没落贵族看不惯某个新兴联邦国家那喜欢指手画脚的行事作风,抓到机会,便想着能搞出点事罢了。

  只是这一点亨德尔绝对不会承认的。

  一个绅士,怎么可能有那些小人的念头。

  当然,亨德尔也不会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强行还要为宁为说点什么。

  犯不上。

  对方已经婉拒了他好友的邀请,最终并没有选择来帝国理工大学,在亨德尔看来,这显然不算一个明智的决定。

  但让他意外的是,他又在《自然》的投稿系统中又看到了宁为投来的论文。

  只是这篇论文跟N-S方程无关,而是另辟蹊径用统计学的方法,解决另一个由菲尔兹奖获得者提出的数学难题。更让亨德尔感觉到这个世界充满巧合的是,提出这个问题的让·布尔甘教授是跟卢卡森·弗兰德同为1994年菲尔兹奖获得者,更巧的是,两人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内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

  唯一不一样的是,提出KLS猜想的让·布尔甘教授已经在2018年去世。

  这一系列的巧合,让亨德尔觉得宁为就是故意的。

  当然,故意归故意,但这样的数学天赋也是没谁了。

  果然是一个充满了斗志的年轻人啊!但也许正是他那封邮件才激起了这年轻人的斗志呢?亨德尔自得的如此想着。

  想想吧,这个来自华夏的年轻人在知道卢卡森·弗兰德就是卡他论文的罪魁祸首之后,竟然选择了花费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并证明了一个跟卢卡森·弗兰德同期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大佬在八十年代提出的猜想。

  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机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宁为提出的证明方法非常容易便能在计算机上证明其正确性。

  于是亨德尔在跟副主编沟通之后,为这篇论文找到了一位非常合适的审稿人。

  是的,没有比他更适合的审稿人了。

  ……

  海勒姆·高尔在接收到《自然》的邮件时本想拒绝的。

  事实上,他给《自然》审稿的机会本就不多,因为这本期刊其实很少会刊登纯数学领域的论文。一般来说数学领域的优质论文都会在四个世界公认的数学顶刊上发表。

  而作为普林斯顿的教授,他能感受到《自然》在上次《美国数学学会》风波中所扮演的角色。

  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海勒姆·高尔对上次事件的观点。

  作为一个醉心于研究的数学家,海勒姆·高尔并不想去考虑太多学术以外的问题,更不想去评判卢卡森·弗兰德的做法是否正确,当然也不会去关注宁为的遭遇是否存在不公。

  他只是本能的厌恶《自然》挑事儿的态度。

  然而,这封邀请他当审稿人的邮件中,编辑的措辞竟让他无法拒绝。

  “亲爱的高尔先生,我曾听说您的老师——尊敬的布尔甘教授在离世的前一天还曾打电话给您,跟您探讨KLS猜想的证明思路,这的确是一个会让人感动的故事。但今天,我们收到这篇论文,用一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