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作品:《科技之锤精校版



  其实宁为还要感谢在EDA软件项目组开题会议上韩文清很不给面子的对峙,让他直接毫无顾忌的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头一个星期,他从余兴伟口中得知大家抱怨情绪还是很重的。

  尤其是每天交互审查环节。

  这面子给不给都头疼。

  不给吧,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给吧,如果提交审核不过关,那被废弃的代码就成了小组全体的任务,拖慢了进度不说,组长面子也过不去。

  更重要的是,被废弃的代码多了,奖金肯定也没了。

  除此之外还有文档的撰写。

  众所周知,正经程序员都是极为讨厌写文档的,但同时正经程序员也极其讨厌其他同行们不写文档。

  现在好了,不写文档肯定会扣分。

  写了文档,如果代码废弃了,等于白写了。

  于是,在陆昌斌的铁腕支持下,坚持了两个星期后,项目组的一帮牛人们硬是活生生被折腾习惯了。

  当然,其中必然也有宁为的功劳。

  所有人提交的代码跟文档都在同一个服务器的加密区,因为前端跟后端本就需要随时沟通,所以组长同样可以使用自己的帐号密码来查阅其他人的代码跟文档。

  宁为敲的代码跟文档就这样展示在了所有人面前。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代码跟文档是真能拿出来比比的。

  严谨的属性名、函数名跟类名,让代码看起来一目了然,即便如此还有详尽到发指的注释跟各种说明文档,尤其是接口文档……

  之后余兴伟又贡献出了宁为在湍流算法项目组做的整套说明文档,看完之后,EDA项目组所有人成员都彻底服了。

  “哎,这样的学生老陆还想把他留在实验室读博?谁好意思去教啊?直接给他发个博士文凭算了!或者丢回数院,让数院那帮死不要脸的去抢人吧!话又说回来,咱们学校数院什么时候这么牛了?竟然能培养出这种神仙学生?”

  这是前端组长许知远副教授看过这些代码跟文档后,摇了摇头给出的点评。

  不管怎么样,宁为算是在EDA项目组负责人的位置上彻底站稳了脚跟。

  毕竟科研这一块能有项目拉到资金,地位天生高人一等,再加上展现的能力跟态度摆在那里,宁为大四学生的身份反而成了加分项。

  都是几十岁的人了,总不能被一个学生比得太惨……

  就这样,在大家各种努力之下,时间进入到了十二月,真正的考研月,也是江城正式入冬的月份。

  ……

  江城的冬天其实从气温上来说不算太冷。

  一般在0到10度之间徘徊,但一旦下起雨刮起风,那就真的难以忍受了。

  南方的湿冷是北方人无法体会的痛。

  那是从外向内缓缓渗入骨髓的彻骨冷意,哪怕是穿着厚厚的棉衣,也完全无法阻隔。

  更重要的是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也就是说室内室外一个样子,除了温暖的被窝,湿寒无处不在。

  开了空调能稍好些,但如果在狭小的空调房里呆久了,又特别容易头昏脑涨。

  更可怕的是,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也在悄无声息的临近了。

  考研月,加上临近期末的加成,让学校里的自习室悄无声息的紧俏起来。

  尤其是有着中央空调、温暖如春的总图,已经越来越不好预约了。

  这一点徐瑞轩的感触最深。

  江大图书馆当日预约次日座位的时间是在22:45分,到23:50分。

  半个月前他还能在前一天23点左右,一个人慢悠悠登陆三、四个帐号,来预约总图自习室连在一起的座位,现在几乎是22:45分,开启次日座位预约一分钟内,所有位置便被抢光了……

  不止是总图,信图、工图的情况都差不多。

  这足以让徐瑞轩恨得咬牙切齿。

  毕竟对于自家女朋友这样的考研党来说,总图自习区座位属于刚需。而且临近考研,两人基本没什么时间约会,总图自习室这个爱情开始的地方,可是徐瑞轩每天能距离许墨最近的地方。

  更让他气闷的是,宁为最近也很少会回寝室了。

  天热的时候每天还会回来洗个澡,天气凉起来,改成了两、三天一回还总挑几个人去上课的时候……

  这就真的太欺负人了。

  毕竟三个人的论文选题都还没确定呢!

  这家伙怎么能见死不救?

  第090章 有能力的才能当爸爸!

  手机在旁边不停的震动,但宁为仿若未觉。

  最近一段时间,湍流算法那边他几乎完全放下了,全身心的投入到了EDA软件这块。

  到不是湍流算法那边已经没问题了,实际上之所以这个项目一直在实验室里进行内测,还没有对外联系进行大规模公测,也是因为遇到了技术瓶颈。

  目前湍流算法在实验室里的错误判断率稳定在十万分之一点八左右,无法再进一步下降了。

  十万分之一点八的出错率听起来不算高,但如果应用在12306这种售票网站跟APP的服务器上,却很可怕。

  用户基数太大了。

  每一亿人次使用12306订票,可能有1800多人被误判为恶意爬虫程序而受到惩罚,这得是多败人品的一件事。更别提每年使用12306订票系统的何止一亿人次?

  一个长假都不止了!

  宁为跟三位辅助的研究员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几个人一起头脑风暴过,对算法经过了两次迭代,但始终无法降低实验室内测的错误率。

  这让宁为有种感觉,湍流算法的进一步突破,可能需要他对整个系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是急不来的,索性先这么在实验室挂着,多做一段时间的内测,可用来分析的数据足够多了,说不定就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一些端倪。

  所以宁为便不再关注湍流算法那边,毕竟EDA软件项目组这边,没人比他更清楚这款软件的结构跟难点。

  最大的难点其实就是让芯片设计简单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使用主流EDA软件做后端设计的时候,第一步一般是需要对标准库进行设置。

  需要的数据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逻辑层、物理层跟设计。

  这三类又能细分为六种文件,包括工艺文件、单元库、子库、综合后网表文件、约束Pad位置的TDF文件跟综合后给出的时序约束文件。

  然后是芯片的整体布局,这是直接影响到芯片面积、速度信号完整性跟设计周期的重要步骤。要为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焊盘等等分配对应的位置。

  接下来是时钟树综合,这也是一大挑战。想想看,在集合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晶体管后,要将时钟信号零偏差的传输到芯片每一个局部区域本就是件不简单的事情。

  接下来是整体布线,这也是整个芯片设计最重要的物理实践过程。

  紧跟着还要进行设计规则检查。

  这些都做完之后,没有问题了,再进入仿真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