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作品:《1991从芯开始精校版

授以及手下的硕士博士,因此项目属于电科所有,且由学校调拨资金。鉴于之前被借到远芯的研究生都是领工资的,这边一干导师也不好意思让自己学生跟着白干,多少也意思了一点,虽比不上在远芯,比起以前打白工那是好了太多。

  从联合研究组成立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一直都在讨论单片机结构,每个教授都根据自己熟悉的架构提出改进方案,以至于光扯皮就扯了一个月。这种情况直到秦为民回来接替苏星河的工作,整理并提出一个总线基于冯·诺依曼、单指令流水线的新架构才最终尘埃落定——秦为民只用了十来天便整理并拿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和数条RISC标准的指令。而目前一干大佬正在没日没夜地考虑指令集所必须的指令。

  “老师。”

  见到苏星河和苏远山进门,唐文杰率先打招呼,紧接着秦为民也从电脑上抬起头来。

  苏星河笑着回应学生,又冲秦为民点点头:“嗯,你们继续,为民你出来一下。”

  早上九点的省城还没有开始热,但太阳已经高挂天空,三人在树荫下边走边聊。

  “为民,你是怎么打算的?”

  作为大徒弟,苏星河对秦为民额外看重,秦为民也对苏星河异常尊重——上次在华晶碰到贾基丙,如果没有苏远山,秦为民也肯定会当场发火。

  是以三人聊天很是随意。

  秦为民想都没想便道:“没什么打算,先跟着老师干呗,您让我去哪就去哪。博士毕业后我就进远芯。”说着秦为民开了个玩笑:“反正我就赖着您了。”

  苏星河哈哈大笑,用力拍了一下秦为民的肩膀:“你小子别嘴里说得爽快,到时候心里不服。”

  “不是,老师,我是真觉得远芯很有前景。”秦为民正色道:“公司很少有人能看懂小山的布局,包括之前我也没看懂。但这些天我在做架构之后才猛地回过神来……小山其实是想把远芯打造成一个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的大型集团。譬如我们现在做的单片机,今后可以走Intel的路子,往桌面平台发展。然后田耀明师兄负责的GSM项目,一旦成功,更是可以替代如今大哥大的划时代通讯产品。还有李明柳现在的团队,则是专注于商业芯片的开发。”

  “就更不用说席小丁亲自领衔的EDA团队了,那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最上游产业,只要我们的EDA能保持领先,就足以有和他人一较短长的资本。你说国内除了远芯,还有谁有这么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前景?”

  听到秦为民一口道破远芯的布局,苏远山与父亲相视一笑。

  “不过师兄,其实我们还差了点。”

  秦为民微微一怔:“差什么?”

  苏远山舔了舔嘴皮:“非X86的CPU架构。现在的桌面处理器方面X86架构已经渐渐形成垄断了,PowerPC和MIPS都差点意思,只能用来定制特殊用途CPU,譬如服务器。”

  “但这些玩意,都是需要授权的。所以趁着现在这些指令集架构还没进化到垄断地位,我们得搞出一个新的指令集架构出来。今后不管是未来的桌面系统也好,还是服务器系统也好,我们起码有生产CPU的能力,而不至于想要搞CPU还得求人家授权。”

  “师兄在架构设计方面有天赋,所以……我希望师兄从现在开始就直接加入远芯,然后带个团队开始设计一个全新的精简指令集架构。”

  “这个架构我们不拿去和X86争桌面市场,但可以争夺服务器市场,争各种专用场景的CPU的市场。”

  苏远山望着秦为民,慢慢说道。

  现在是91年七月三十日,由Acorn联合苹果、诺基亚等秽土转生的ARM已经成立了将近八个月,他们设计的基于RISC指令集的ARM架构第一款处理器马上就要成型。

  ARM是一家专注指令集和CPU架构设计的公司,本身并不制造CPU,只负责授权设计给其他厂商去找晶圆厂生产。后世的苏远山在海芯负责的7nmSOC便是基于ARM的架构魔改而来。

  如今新成立的ARM就如同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苏远山没有必要怜惜,更没有必要等它长大成人再来给自己授权。

  ——开发出一个精简指令集的YX架构他不香吗?

  “这个团队,等视频解码芯片搞定后,我马上就和师兄一起搞。”

  听到这句,秦为民再不犹豫,他一扬眉,沉声道:“我马上交接工作!”

  “为民,你要想好,这样一来你在单片机这些时间费的心血就白费了哦?”苏星河老怀安慰,看着大徒弟笑道。

  秦为民呵呵一笑:“老师,我敢打赌,我们比你们要先出成果!不信走着瞧!”

  苏星河也升起豪气:“好!那就赌一把!”

  第27章 不学万燕

  随着招聘的员工到岗,第九层的可用面积骤然缩小,现在光是工位就有一百三十多个,外加十个独立办公室。

  这些办公室分别由李明柳,田耀明,席小丁,苏远山,秦为民,苏星河,后勤孙西慧,财务室的办公室则多挂了一块牌子,杨怡雯暂时和相对清闲的财务室混在一起办公。剩下的两个办公室则用来放工作站。

  鉴于苏星河这个老总经常不在,他那间最大的办公室也时不时的被用来当成会议室。

  至于人员分配,目前远芯的四个团队中人数最多的还是席小丁手下的包含了售后的EDA团队,足足有六十余人。其次是田耀明的通讯团队有将近三十人,剩下的李明柳和秦为民一人分了二十来人。

  其中田耀明和秦为民的团队,理论上来说是一时半会出不了成果,现阶段甚至还是纯粹只能做理论研究。并且就连李明柳其实也很看不透苏远山让他搞视频解码是几个意思——MPEG都还没成为国际标准呢,就算搞出来也没产品可用。

  所以在不少人看来,远芯这就是纯粹依靠一个EDA来养了三个看不到回报的团队。

  但在苏远山的眼中,公司现在的人员架构还远远不足,要想今后真正在半导体行业做出成绩,这些人起码还得扩充百倍才勉强够用。趁现在工资低,能养得起那就先养着,能出专利最好,不能出起码也能出点思路,总好过碰都不去碰。

  召集众人开了个小会,苏远山回到自己办公室,和李明柳一起讨论解码芯片的架构布局。

  按照苏远山的设想,这块视频解码芯片需要达到高度集成化,直接断了其他公司的念想。但这样一来就有个问题——华晶搞不定。

  华晶的晶圆厂还是五英寸2微米,特别封装方式还是塑料封装,这就有点尴尬。当然不是说塑料封装不行,毕竟CMOS芯片需求的电压低发热小,正好适合塑料封装——譬如寻呼机,用起来就没有一点问题。

  但VCD不一样,因为要持续解码视频,这计算量就不是寻呼机芯片所能比的了。再加上光驱的存在使得VCD本身就是个发热大户,再用塑料封装就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而现在能够生产2微米以下制程芯片的企业有很多,TI,Intel,AMD,联电,台积电,以及东边霓虹国茫茫多的芯片厂。

  可是找这些厂,光是一套芯片流片就得将近百万美元,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市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