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作品:《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精校版

,高声念道:

  “辽东都司毛文龙,于本月十二日夜袭敌后,带领百余屯民在城外呐喊,城中内应亦响应,大呼‘明大兵至’,喊声震天。”

  “奴兵慌乱弃甲逃窜,毛文龙夺取城楼,绑了逆奴大将佟养真,光复镇江。正押缚京师,听凭皇上发落!”

  还没全念完,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夺过塘报,口中念念称赞道:“好本事!”

  自东事起,明军节节败退,弃甲掉城,这个唤做毛文龙的小小都司,仅凭一百余人,深入虎穴,占据敌后,一雪前耻。

  不得不说,在眼下,这是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

  捷报中称,毛文龙不但收复镇江,还将敌后诸岛一一招抚,安顿了数万逃亡的辽民,使南四卫望风响应,登莱与广宁相为犄角。

  朱由校要把这份捷报放大,借以激振九边各镇散亡将士之军心,待戚金入京,勇卫营也就可以开始操练了!

  “一片忠心,拼生拓地,堪称忠胆!”朱由校连赞数声‘好’,指着魏忠贤,当即下谕:

  “朕之前口谕传辽,就为招天下武人,为国效力,毛文龙孤军深入,获此大捷,有功当赏,朕绝不食言!”

  “镇江一战中阵亡之将士,尽数入忠烈祠供奉,封毛文龙为镇江总兵,发内帑银十万以为军资,开镇东江!”

  魏忠贤记下圣谕内容,谄笑着道:“元年得此大捷,这是天佑大明,天佑皇上!”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你说的不错,打今儿起,宝和三店也归你掌了。”

  镇江大捷的消息传来,朱由校一个高兴,魏忠贤又得了个兼差。

  魏忠贤闻言也是满脸欣喜,“奴婢谢过皇上,但奴婢无功受禄,不敢承命。”

  “哦,既然这样,宝和三店就交由王体乾掌好了。”朱由校坐了回去,忽又说道:“朕听说傅应星是你侄子?”

  刘太妃虽掌太后印玺,但朱由校当面谈什么国事的时候,她每次都不会多说一个字。

  此时听朱由校忽然提起这事儿,也是看向魏忠贤。

  只见魏忠贤冷汗直流,躬身道:“奴婢是有这么一个侄子,眼下正在东厂当差。”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前些时日,许显纯的江南督办司说是商人不服从管教,朕本想着让你这个外甥去干这件美差。”

  “既然他已经在东厂当差,那还是算了。”

  魏忠贤心中松了口气,还以为皇爷忽然问起来,是要治自己安排亲戚官职的罪过,却没成想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他赶紧说道:“皇上,奴婢还有一个外甥,唤做魏良卿,正在家中务农,能力不错。”

  “臣觉着,应付江南那帮商人,应该还是够了。”

  “你觉得他真行?”朱由校问,见魏忠贤点头,便又道:“你家中除了这二人,还有没有什么亲旧,趁着朕今日心情好,一并荫封了。”

  魏忠贤心中激动,跪下说道:“奴婢家中还有五名族孙,能力虽不如良卿,但却也能为皇爷分忧。”

  “奴婢还有一位族叔,名唤——”

  不待他说完,朱由校直接出言打断:“传谕,荫封你这五个族孙为锦衣卫千户,各到江南、京杭等处督办司供职。”

  魏忠贤赶紧低下头,心中后悔自己刚才贪得无厌。

  朱由校说完,先是向李太妃告了声罪,然后起身走出慈宁宫,说道:“今日晚些时候,戚金也该入京了。”

  “一到京师,立即召他到西暖阁见朕。”

  第三十三章 定远戚氏

  当天夜里,京师永定门外,“戚”字大旗从通州方向的地平线上升起,一支军队迈着整齐的脚步来到京郊外城。

  为首将领一声令下,余的兵士有序散开,开始扎营。

  永定门上京军值夜的将校聚拢在一起,见城下这支兵马军容整肃,行动自如,都是惊为天人。

  “是浙兵来了。”

  “他们居然还拉着炮,少说要有十几门吧?”

  “是谁能带出这样的兵马?”

  “还能有谁,肯定是定远的戚帅!”

  来京的戚家军大抵在三千人上下,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深夜扎营,居然没有传出太大杂音。

  很快,永定门内走出一名太监,到城外环视一眼,发现有员将领雄姿英发,正在指挥扎营,便直接走到面前问道:

  “您是定远来的戚将军吧?”

  “公公是——?”戚金转过头来。

  见他生的仪表堂堂,太监心中暗暗吃惊,说道:“咱家唤做李朝庆,皇上圣谕,戚将军一到京师,立即进宫面圣。”

  戚金不敢怠慢,当即点头称是,然后从腰间拿出几块碎银,塞进太监手中,抱拳笑道:

  “小人初来乍到,还望公公能行个方便,多加照料。”

  李朝庆本是神宫监的掌印,上次元日布置得当,魏忠贤和朱由校若有若无的提了一嘴,现已被调任提督南海子。

  戚金自然明白,与他交好,就是与眼下正得圣宠的“阉党”交好,日后无论军饷还是回到地方上,都会得到很多好处。

  至于名声,咱们刀头上舔血的,哪还顾得了这么多!

  李朝庆不动声色的收下银子,心道见了这么多武夫,还是这位最识大体。

  一时间,李朝庆对戚金颇有好感,想着回去在魏公公面前多加提及,媚笑道:

  “戚帅说的哪里话,都是为皇上办事儿。快些进宫吧,你的这些弟兄,自会有京军帮忙照料。”

  戚金松了口气,抱拳道:“烦请公公带路。”

  ……

  乾清宫西暖阁,除了佯装看书的少年天子,还坐着一个昏昏欲睡的教书先生。

  这“教书先生”不是别人,正是内阁首辅叶向高。

  朱由校是隔着锅台上炕,太子都没当,直接一步到位,登基做了皇帝。

  尽管朱由校识字,书法写的还不错,但却没有经受过文人眼中的正经“皇家教育”。

  因此,每隔几天都要来上一场经筵日讲。

  左庶子日将官有好几个,孙承宗就是其中一个。

  这经筵日讲说起来是让皇帝经受正统教育,可朱由校心里明白,说白了还是儒家洗脑那一套。

  去年登基直到现在,朱由校每次一到日讲,就直接喊上两个小太监去了南海子。

  文官们对此争相上疏抗议,朱由校也都置若罔闻。

  现在叶向高担任首辅,朱由校倒是想起要经筵日讲了,只不过点名要叶向高来讲。

  叶向高听到这个消息后,那可是吓得不轻。

  上次面圣一趟,第二天魏忠贤就派人把当年负责主审梃击案的王之采抓到东厂,准备推翻重审。

  三大案要推翻重审,最慌的就是东林党。

  东林书院案余波未平,三大案硝烟又起,王在晋又在主持京察,叶向高入阁后却并没有起到什么抑制效果。

  再一结合当晚出宫后叶向高直接居家告病,很多官员就都觉得事情不对。

  他们在第二天会面,一同去叶府求见,想问个明白。

  怎么您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