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来,夏志新还能喊得上这位民族英雄一声表舅爷。

  也正是因为这位家乡的榜样,所以夏志新一向对于西学十分关注。

  莫白当然不知道谁是元抚先生,但也猜出来应该是一位满清的将军。

  他将啤酒分入碗中,笑道:“夏先生你有所不知,我们是吃万岁的米,为了万岁爷,为了大明,也为了咱们华夏作战的,若是落在鞑子大官手里,便成了懒婆娘手里的擀面杖,就只能对内捅,对外就是个摆设了。”

  莫白将酒碗递给夏志新,又问道:“对了,夏先生,你不是来花旗国寻子的吗?可有什么眉目了?”

  夏志新抿了一口冰啤酒,只觉得一阵舒爽。

  他叹口气道:“这花旗国幅员万里,不下于华夏,在这茫茫天地之间想要寻到逆子谈何容易。不过无论那个小畜生是死是活,我终归是要见他一面的。

  只是在此之前,明廷活命之恩,夏某却不能不报,所以得先留在这里做些事情。”

  当然,还有一点夏志新没有说。

  那就是他如今囊肿羞涩,必须得在新凤攒好旅费才能出发。

  “那真是好极,夏先生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正好能为朝廷任学堂学正!”

  莫白听说,新凤城中将有医院、学堂等建筑,故而这样说道。

  夏志新闻言却面色古怪起来。

  原来当初定岗定位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堂堂一个秀才,学校自然是最好的归宿。

  然而他的第一志愿却被驳回了,被分配到了博物馆工作。

  这博物馆是什么,夏志新倒也知道一二。

  据说是西洋人不讲武德,专掘人坟冢,掠人文玩,将之聚与一处,以供国人游览。

  三年前英法洋兵攻入四九城,不少皇宫里头的宝贝就成了他们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了。

  夏志新觉着自己武不能掳掠文物,文不能发丘金字塔,怎么也和博物馆挨不上边。

  但真正工作了,他才发现自己的任务其实完全不是那样。

  他甚至都不用户外作业,而是为大明皇室内帑中的宝物立书做传,并且负责编纂《大明皇家科学期刊》。

  这倒也算是专业对口,毕竟老家的乡志就是夏志新负责编纂的。

  只是当看到大明皇室那浩如烟海的珍藏时,就算是夏志新心性沉稳,也忍不住倒吸一口美利坚的甜美空气。

  至此,对于那位小朱天子,夏志新也不得不承认,他极有可能是个正牌的了。

  第089章 朱富贵与邢爱卿的一点科研成果

  其实夏志新的岗位调动完全是朱富贵一手策划的。

  说句实话,如今的扫盲教育还真用不到这位秀才先生。

  反而是粗通文字,掌握拼音和部分简体字的年轻人更加适合作为扫盲的教习。

  如果按照传统发蒙的方式,大明完成扫盲大业几乎遥遥无期。

  文字,目前来说仅仅是学习的工具。

  朱富贵暂时还没有培养文学大师的打算。

  现在的大明,有他一个带诗人就足够了。

  可博物馆方面,夏志新的文字功底就很有用了。

  这可是大明皇室五百年来积累的文化瑰宝啊!

  不仔仔细细的作书立传那怎么行?

  同时《大明皇家科学期刊》也是极其重要的。

  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了《科学》杂志,这将成为未来科研界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与英国人的《自然》杂志并列。

  但现在仅仅是1863年,神权渐渐式微,科学日益强盛却还没有获得决定性优势的1863年。

  在全球科研界核心期刊还是一片白地的时候,朱富贵借鉴几篇优质论文,一举将《大明皇家科学期刊》捧上神坛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反正也不需要投资多少钱,最多就是消耗一个秀才的头发和肝脏。

  在后世,写篇大学毕业论文还得查重复。

  如今随便夏姬八抄的快感,实在不足与外人道。

  因此朱富贵毫不犹豫地将之付诸实施了。

  ……

  夏志新从抽屉里取出了一本相册,道:“莫小哥你看,这就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这是什么?”

  莫白奇怪的指着一张照片,照片中隐约有个白色的圆弧形的盖子。

  夏志新脸色一肃,道:“此乃直立人头盖骨,乃是数十万年前之人类,与我等关系尚不明确。”

  “啥?数十万年前的人类?人不是女娲娘娘捏土而成的吗?”莫白惊讶的问道。

  夏志新摇头道:“你可曾听闻英吉利人达尔文于4年前所著《物种起源》一书?”

  “啥起源?”莫白仿佛在听天书。

  “这本书我曾在上海租界游历时有所听闻,也作为趣闻和学生们说过……”

  夏志新说到这里,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一个十岁男孩的身影。

  这个叫做严宗光的年轻人,似乎对这本奇书极感兴趣,甚至发下宏愿,等日后要将之翻译成为中文。

  不过现在看来,这小子要失望了,因为他的工作的已经被人抢了先。

  夏志新知道皇帝陛下洋文是极好的,却不知他的知识居然如此广博。

  他不但已经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将之命名为《天演论》。

  更是在躬耕皇田时,发现不同形态的豌豆之间杂交的关系,继而撰写《植物杂交实验》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皇帝陛下指出这项研究将在未来的农学进步中起到重大作用,或许能够创造出亩产千斤的粮食。

  相关实验已经委托远在上海的Dr.邢在做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出成果。

  除此之外,Dr.邢受到博学的朱天子的启发,在人类学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照片中的这块直立人头盖骨就是他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的。

  在Dr.邢经过仔细的研究,向《大明皇家科学杂志》供稿《人类的起源》这一篇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Dr.邢明确指出,有证据证明,人类极可能源自非洲。

  正如事物进步的一般规律一样,在某物的原产地,一般会保留性状更加原始的性状。

  是故,Dr.邢大胆提出假设,最原始之人类或留于非洲,在欧亚大陆范围内,距离非洲愈遥远,则人类越进步,反之,则越近古。

  也就是说,除非洲本土民族之外,中东最近非洲因此其人愈原始,欧罗巴与印度则次之亦为半进化之人类,东亚文明则距其最远,是故其人类也最为进步。

  且印度人种虽黑,但其或与欧罗巴同种,做进一步研究,必可获得答案。

  先预设好立场,接着,就静待越来越多出土的化石证据吧!

  这就是朱富贵在论文中夹杂的私货。

  比如说印欧同源本就是事实,随着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发展,迟早会被证明。

  人类非洲起源也是事实,南非和坦桑尼亚大量的五百万年级化石出土,最终也会支持这一点。

  既然这两个论点都正确了,那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