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年义务兵。

  大学军训这种东西,学校不同,地方不同,训练强度差别很大。

  特别是前些年出现了几例猝死事件,导致训练强度越来越低。

  但无论如何,集中训练七天之后,一般都会有不少学生能走出颇具形态的齐步、正步。

  实际上,就算是真正的新兵训练,如今也已经缩短到两个月时间。

  当然,强度要比学生军训强多了。

  两个月,足以使一个地方青年转变为共和国战士。

  那么自然,朱富贵觉得自己也能用半训的两个月时间,将一群苦哈哈和土人,转变为大明的勇士。

  朱富贵知道,在火器到位之前,必须要把军事素养的底子打好。

  如今这些队列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工人们令行禁止的军事素养,培养他们服从命令的日常养成。

  此外,朱富贵还照着袁大头照猫画虎,把思想灌输融入到训练的点点滴滴中去。

  至少从后世的经验来看,袁大头对于部曲的控制力还算是很不错的,北洋的老底子也在那个时代战力独领风骚。

  ……

  军姿站得差不多了,张长贵准备教工人们下一个动作。

  其实说句实话,那个“停止间转法”他自己都学了好久才掌握。

  张长贵练过七八年兵,如今还是第一次心里露怯。

  在太平军那会儿,说是练兵,哪有这样严苛的?

  就说最简单的站军姿,直挺挺地站一两个时辰,不可揉眼抠鼻,不可交头接耳,光是这个训练,放在绿营或者太平军里根本想都不敢想。

  太平军多少还好些,绿营那些丘八,动一动都得银子。

  花钱雇这些丘八傻站着,那不是银子多得没地烧吗?

  老实讲,张长贵心里确实觉得万岁爷在烧银子。

  他寻思着,又是盖大厂,又是养工人,如今又给这他们这么多奢侈的装备,万岁爷的内帑里到底有多少银子?

  怎么就不见花光呢?

  第040章 《朱大帅劝兵歌》

  虽然觉得万岁爷这钱花得冤枉,但张长贵为人向来沉稳,自是不会把这些话说出口。

  相反的,万岁爷既然委以重任,他就一定要把军训训好。

  之所以拖了一个多星期才开始第一次训军,就是因为在这一个星期里,张长贵一直跟着万岁爷,以及参考万岁爷所著的《富贵兵书》,学习这一套军事动作。

  其实张长贵是知道的,万岁爷的《富贵兵书》里头似乎参考了不少洋人的操练法。

  当时不少洋鬼子都找上过东王府,有的甚至混到了教习。

  张长贵跟在后头看过新鲜。

  但万岁爷给出的训练法又与洋人多有不同,似乎更加精简高效。

  兴许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这样想着,张长贵深吸一口气,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哨子。

  “停!休息五分钟,之后学习们停止间转法。”

  停止间转法就是俗称的“向左转,向右转”。

  只要稍微了解些历史的,或者看过几部穿越小说的,都知道这是招收苦哈哈当兵中最难的一步。

  因为近代的普通老百姓文盲率高得惊人,甚至根本分不清左右,自然也无法理解军官的口令。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

  无论是北洋军、革命军,都用了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办法。

  那就是让这些泥腿子们脱掉一只鞋。

  然后直接下“草鞋转”、“光脚转”的口令。

  这么好的办法,朱富贵当然要好好效仿。

  只不过朱富贵觉得自己这班底已经这么土了,总不能还穷吧?

  什么“草鞋转”、“光脚转”的,也太倒咱们大明军威了!

  于是,校场上张长贵最后喊出的口令是“金表转”,“金笔转”……

  武装工人右手戴着“金”表,左胸口袋插着“金”笔。

  两样东西都是命一样的宝贝。

  教官一喊,工人们哪里还分不清左右。

  ……

  听着这充满土豪气息的口令,朱富贵非常满意。

  军人嘛,要有骨气!

  骨气从哪儿来?

  自己是大明皇帝,忠君爱国的那套洗脑是应有之义。

  朱富贵总不能自己跳出来大呼人民军队为人民吧?

  自己革自己的命吗?

  作为一个前朝余孽,封建残党,朱富贵思想觉悟还没那么高。

  除了提倡忠君爱国、华夷之辩、救国保种之外,朱富贵认为想要提升军人的骨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加钱。

  当然,这里的钱不是特指货币,而是指物质待遇和社会待遇。

  要让大家觉得,为皇帝陛下当兵吃粮是一种福报。

  当皇帝陛下的兵就是出人头地。

  嫁给皇帝陛下的兵就是衣食无忧。

  只有形成这样的信念,手下的兄弟们才为自己这个过气皇帝甘洒热血。

  当然,朱富贵也不会让这些男儿流血又流泪。

  无论是重伤还是战亡,朱富贵也希望自己能够理直气壮地喊出“勿忧,汝妻子朕养之!”

  所以,从一开始,朱富贵就愿意提高武装工人的待遇。

  手表和钢笔就是再合适不过的小礼物了。

  哪怕是印第安人,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手表和钢笔在这个时代不是一般的值钱。

  在前工业时代,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

  直到按点发出的火车出现,时间才成为了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

  但有一个例外,某一类人古往今来对于精确计时总是有着变态的执念。

  那就是军人。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想要成功实现合围、佯攻配合等战术目标,需要足够精确的时间,而且越精确也好。

  因此朱富贵想都没想,将手表定为了大明军中各级军官的必需品。

  而这第一波军训的男丁,只要能活到以后,大小也是个班长,手表自然人人有份。

  这些在工人们看来足以作为传家重宝的东西,其实成本并不高。

  在电商平台上,一两百块钱足以购买一块不算拉胯的防水手表了。

  至于那个钢笔就更加便宜,十五块钱一支,朱富贵一口买了两千只,店家直接给打了八折。

  ……

  随着此起彼伏的“金表转”、“金笔转”,今天的训练也落下了帷幕。

  当值的大明东厂副提督牛婶领着两个后勤女工,用一个推车推来了一只大铁桶。

  其中一个女工就是一个多礼拜前断了手指的那个。

  如果在后世,这种手指还是有希望接回来的。

  只不过因为是电锯,不少组织和骨头成了渣渣,接出来的手指肯定会短一截。

  这个年代,这种神术是别想了。

  在老李太监的治疗下,女工伤口没有化脓感染已是万分感激。

  殷人们也很淳朴,没人提工伤赔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