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将并两位真人目不暇接,大感凶险。但一切法象皆出不得朱陵丹台,才方保了众人平安。

  有那邱弘济真人只捏了把冷汗,不觉心惊。却没想到苏寻竟然如此强大,可以与道祖斗法如此之久,虽说其中有教学指点的意味,也不由得让人惊心动魄,若是此番较量引在离恨天外,只怕早惹来了莫大惶恐。

  半晌后,忽地,浮光掠影,只见苏寻拂尘挥动之间,一红一灰两条鱼儿溅跃而出,在天地之间飘摇游动,紧接着带着无数星辰若隐若现。

  定睛看时,每颗星辰皆是一条鱼儿,在那偌大的朱陵丹台之上畅游,鱼儿动天生荡,自有无数造化衍发,把那老君的一切风火雷电尽皆消解了去。

  老君见状,眼中顿时浮现出了一抹赞赏,但却说道:“道真小童,你这鱼儿果真厉害。相忘江湖,而莫不浮显于江湖。但鱼儿若是无水,何曾能够畅游?”言罢,也将拂尘摆动,顿时朱陵丹台上的虚空轰然破碎,一抹抹黑暗深沉,吞噬了两人所在的场景。

  老君动了如此神通,玉皇大天尊都有所感应,不由得眼皮一跳,只是那离恨天非同寻常,却是不能以神通观之。而在朱陵丹台之外,邱真人顿时心神震撼。旁边尹喜虽不明其意,却也感受到了丹台之上的大凶险,出言相问,邱真人道:“此丹台之上的天地已然寂灭!”

  尹喜方才大惊,得知了其中恐怖。

  他虽成仙时日尚短,但也知道,天地有寿命。天地包藏万物,无论是五仙还是五虫皆在此万象之内。若天地灭,则万象绝,而如今朱陵丹台之上的一方小天地,却是彻底陷入了坏朽!

  顿时,苏寻引发的那无数鱼儿不再畅游,而是为艰难所阻。他的鱼儿以天地为江湖,任由自在地跳跃,波动万象的造化。可是,如今天地已终,江湖已绝,鱼儿自然也迅速地开始衰灭。

  苏寻深沉皱眉,忽然开口道:“江湖虽绝,唯有濡沫相以,方能重就造化。”陡然将手一指,每条鱼儿皆互相尾相接,红鱼灰鱼生灭不息,引发出了粼粼波光。刹那间,朱陵丹台上以每条鱼儿为中心,浮现出了一弯弯灵泉,一匹匹白炼;再立地火水风,重塑阴阳五行;把那虚空重建,将那星辰启明。

  灵泉当中,无数鱼儿再度攒动,仿若繁星闪烁,如梦如幻。

  两人身在星海之中,令台下的两位真人并诸多仙童各自皆有深切玄妙的感悟。

  丹台之上,老君见了苏寻的造化道,心中大喜,挥手间,一切皆烟消云散,重归方才的景象,复又抚掌笑道:“好个苏道真,果真没有令吾失望。汝道当真已成,吾却也可以放心许多了。今后道门,当请汝执牛耳!”

  苏寻一愣,进而一惊,此前老君此言却是与旁人不同,言出法随,落口无悔,但自己却不敢自恃,连忙道:“师父何出此言?道门有广大神通者无数,吾又何德何能?不敢妄自尊大。”

  老君道:“汝既为我之真传,今又有创道之心。凡我门中道德真仙,都当助汝成道,承汝道果。何况,吾早已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只是尚未有承天人造化者,如今汝既已现,吾可安于自得也。”

  苏寻闻言,当即明白了老君的含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君如水,利万物而不争,故而自天地开辟以来,一切争端皆无其的身影,但一切造化皆有其的功德。

  所以才有开辟、造人、补天、八十一化之说。

  苏寻如鱼,生衍于造化之端,却亦能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反哺造化,再创道德。今他意欲融万法于天人玄通,化三教于上善道果,崇无为却无不为,他要走的路虽然是自己披荆斩棘的路,但却与老君一般,处处都将会有天人创道的影子。因此,如今一番考较,老君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将一切道门事务都交给苏寻。

  此言一出,一切大神通者皆有所感。自此以后,太极天尊,金阙玉晨大帝之名,无异于老君法驾。

  苏寻既明大义,便不再推辞,但心中却感激不尽。从此以后,自己无论做什么,背后都将会站着整个道门。

  沉默间,老君再开口道:“今与道真重聚,又在这朱陵丹台之上,众当演琴、棋、书、画,论道同乐,何不来上一盘?”

  说着,便一挥拂尘,在那朱陵丹台之上登时出现了一副棋盘。

  上面,涿鹿分界,红黑相间,正是象棋。

  如此眼熟,苏寻顿时略觉恍惚,突然又响起了那个声音:“怎么了,苏童儿,到底要不要来?”

  苏寻大笑道:“师父棋都拿出来了,那便来一局罢!”

  第一百零三章 重逢俱欢颜

  苏寻与老君于朱陵丹台上对弈,台下众仙童观战。一局弈棋过后,又将那瑶琴书画一一赏略出来。并谈经论道,叙述天地,天庭虽是极夜极昼,却也不觉过了大半日。

  及至聚会欢散时,众皆收获丰富,感恩铭德,两位真人自回府中,苏寻则将那白牛和青牛拴在一起,又与众仙童、老君一同又在这兜率宫中观赏叙旧了许久。

  直到明知那蟠桃盛会还有数个时辰便要召开,须得回去准备一番,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兜率宫,引白牛,回到了琼楼金阙太极宫。

  苏寻驾白牛行于周天,群星环绕,仿佛脚踏日月一般,从三十三天之上俯观浊世。无数气象在他的眼中一一流转划过,他遍察三界,发觉那东胜神洲的灵韵愈发浓郁,在自己的红鱼环绕下生机勃勃,想来要不了许久,仙石就要出世。

  不过,比起这个,他更在意的则是另一件事。

  ……

  ……

  东胜神洲,杨戬与杨婵驾云,身后则追随着六位神将,却正是那灌洲的六兄弟。

  杨戬自分别恩师,却正在蜀国境内,与那灌洲六圣不期而遇,结识了大半年之久。

  他原本不想表明身份,但是六圣却因无支祁一战心为之折服,愿与之追随,久而久之,便坦诚相告,互结了情谊。

  六圣虽受天庭之命,却未入仙箓,乃是凡间散数,再加上,杨戬虽得了神通,但却不知母亲被镇压在何地,六圣在人间自有一番势力,得知了事情原委之后,便愿意尽心相助。

  于是杨戬更与六人结为兄弟,被奉作大哥,在灌江口演练兵马了大半年,结了座下一千二百草头神,虽并无反意,却也自有一番势力。

  来到东胜神洲,杨戬牵着神犬,将一只雄鹰释放出去。顿时“唳”的一声,雄鹰在天空展翅,环绕一周,重回至杨戬的肩头,下一瞬,杨戬眼中浮现出喜色。

  杨婵见状,忙问道:“二哥,可曾探听到母亲的所在了?”那六圣也同样相问。

  杨戬向六圣谢道:“多亏了六位兄弟这大半年来不辞辛劳的打听,果已发现桃山,正在那向东两千里处!”

  杨婵大喜,急不可耐地想要赶赴过去。但杨戬却又迟疑了几分,拦道:“三妹。此去当是逆天之举,福祸难料。就算有师父的提点,恐怕亦是九死一生。不如你且回到骊山,受那圣母庇护,等我救出母亲,再去团聚?”

  杨婵闻言蹙眉道:“二哥何出此言?莫非我不是我母之女吗?自离了骊山与三星洞,若不能救出母亲,实在无颜回去面见老师。”

  杨戬无奈,又向那六圣劝阻。六圣也皆怒道:“我等虽尊天命,但也知人间道义。既奉你为大哥,便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