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精校版

的桌上也摊着一叠照片。

  “呃……赵老师,你也是学物理的,你也清楚……”

  “我就想知道,它还能更清楚一点吗?”赵博文打断他。

  照片底色是黑的,黑色的背景下有稀稀拉拉几个白色小点,像是撒在黑板上的粉笔灰,另有一只深红色的箭头,指向照片中央的一个黯淡小点。

  底下的标注是Sgr A*。

  赵博文这个天文学的纯粹外行也知道Sgr A*是人马座A星,照片上那个芝麻绿豆大小的斑点实际上是一颗四百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巨型黑洞,坐在会议室里是一点都看不出来,赵博文的脑袋也没法想象四百万倍太阳质量得有多大,但好在台长解释说那是一颗黑洞,不是一颗恒星,所以尽管它的质量有四百万颗太阳那么大,但是它的直径其实只有四千万公里。

  赵博文手里的照片是Sgr A*的放大版,清晰度更低,颜色是黑白的,把PPT上那个黯淡的小白点放大几百倍就是赵博文手里的,清晰度比黑芝麻糊还要糊,但仍然能大致看出结构——是一个模糊的、朦胧的、没有任何细节的圆环。

  老赵莫名地想起那天晚上所见的大眼睛,那是一颗类似的瞳孔,这种联想让赵博文打了个哆嗦,黑洞连光也无法逃脱的特性岂不与那颗眼睛类似?直视那颗巨大的眼睛时赵博文只觉得自己看到了深渊。

  这张照片就是过去月余天文组的劳动成果。

  天文组在各大专家组里承担了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抓瞎的任务,那就是分析判断黑月的可能来源,老师的草稿已经指明了方向——银河系,黑月是从银河系里来的,不是地球土生土长的,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而且非常靠谱,靠谱得就像考试前老师们跟你说考试范围就是整本书。

  有了这么一条线索,天文组也觉得是靠谱他妈给靠谱哭丧,靠谱死了。

  经过严密的推断、精准的分析、虔诚的求神和瞎蒙的投票(瞎蒙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众人一致认为最有价值的目标是银河系中心的超巨型黑洞,于是地球上的长枪短炮转头朝银河系中心集火——诶,你还别说,真有点收获。

  他们发现人马座A*的精细阴影结构和预想的不大一样,吸积盘外可能有多个引力源干扰,而进一步X射线频段上观测,发现有一部分能量不知去向。

  尽管紫台一再强调这完全有可能是自然现象,毕竟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但赵博文已经在激动地拍桌子:黑洞城市!这是黑洞城市!(注1)黑月就是从这儿来的!

  “这是最新成果?”

  赵博文冷静下来了。

  “老成果,在天文学界内对超大质量黑洞的研究可以说是一门显学,我们和欧洲美洲的同行一直都在搞,包括UCLA和马普所,今年上半年不是刚出了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吗?他们搞了个EHT,叫事件视界望远镜,用的也是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拍的是室女座M87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那个黑洞很大,有65亿倍太阳质量,他们那口望远镜虚拟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

  “能征用过来不?”赵博文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

  “赵老师,那是国外的。”有人压低声音提醒。

  “能合作合作不?”赵博文换了个词。

  “已经合作了。”报告人回答,“本次观测计划联系了EHT的八座射电望远镜,只不过时间太短,计划仓促,目前只能取得这种效果,毕竟人家为了拍M87那个黑洞可是准备了十年。”

  “我们需要看得更清楚。”赵博文用指节叩了叩木质桌面。

  “可以是可以,不过得用更长的基线,以及更长的观测时间。”台上的报告人说,“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个结果,是北京的LAMOST、密云,上海天文台和澳大利亚、北美、南美的几个望远镜合作的产物,这种跨洲际合作已经是地球范围内最大的基线了,基线没法再延长,只能延长观测时间。”

  “我们可没有十年时间,十年后黄花菜都凉了。”赵博文摇摇头,“只能让望远镜口径再大一点。”

  赵博文推了推眼镜,他又表现出了一个甲方的优良素质:我不管你们怎么办,我只需要你们办到。

  可地球直径口径的望远镜都不够用,哪还能搞更大口径的望远镜?

  “我大致能明白VLBI是怎么回事儿,多个射电望远镜组网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口径望远镜,如果我们能把望远镜拉得够远,虚拟望远镜的口径就越大。”赵博文说,“那咱们这样,不妨利用地球本身的公转,地球本身是在运转的,地球本身的运动就能形成巨大的基线,理想情况下基线可以有地球公转直径那么长,差不多两个天文单位。”

  赵博文振奋地补充了一句:

  “这就近似于一个口径有地球公转轨道那么大的望远镜!”

  “可VLBI需要同时性……”

  有人弱弱地提醒。

  “肯定是有难度的,需要技术攻关,我知道大伙儿一定可以解决问题。”赵博文无视了天文组的抗议,翻开第二只文件夹,“好,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项议题。”

  赵博文低头看了一眼。

  “如何把旅行者号和先驱者号给抓回来?大家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有方案的可以往前靠一靠。”

  “哗啦——”一阵刺耳的椅子腿摩擦声,会议室里所有人整齐划一地后退一步。

  ·

  ·

  ·

  (注1:黑洞城市,由著名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于1969年提出,是指一种围绕黑洞,可利用事件视界奇特物理性质获取能量的结构。)

  第三十三章 巨构

  老赵带着照片回了指挥部,王宁和白震一瞅,皱起眉头:“这是啥?”

  “黑月它老家。”赵博文回答。

  两个老伙计虎躯一震。

  白震把照片从赵博文手里抢过来,眼睛睁得老大,但他再怎么凑近也只能看到一团芝麻糊。

  老白甚至分不清照片的正倒,他把照片转个一百八十度,又往回转一百八十度,无论用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团黑白的噪点。

  如果说它就是黑月的老窝,那黑月的老窝长得着实抽象。

  像是个窝窝头。

  “这是银河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直径四千万公里,质量是太阳的四百万倍。”赵博文脱下大衣,随意地搭在沙发背上,然后坐下来喘了口气,“今天新鲜出炉的照片,全世界第二张黑洞照片。”

  “黑洞长这样?”白震问,“黑洞不是有一个发光的转盘……”

  “吸积盘。”赵博文说。

  “这个怎么看不到呢?”王宁问,“这照片糊得什么都看不出来,你们用的望远镜不行啊,不仅高度近视还散光。”

  “我们已经用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要是都不行,那地球人已经拿不出更好的望远镜了。”老赵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慢悠悠地端在手里,“你们以为能看出来什么?看到诺兰电影里卡冈图雅那样的一个大黑洞?同志们,你们在纪录片和电影里看过的绝大多数天体,我们都是看不清的,充其量就是一个光点,越放大越模糊,说是高度近视和散光倒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