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精校版

下手里的盘子。

  “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赵博文说,“剩余的能量到哪儿去了呢?”

  “能量不可能凭空消失,能量守恒是基本定律对吧?”白杨问,“如果能量没有通过天线发射出来,那么它就是被反射了回去。”

  无线电台通过天线向外发射电磁波,这是常识。

  发射机产生的电磁波,通过馈线(同轴电缆)传导至天线,再通过天线辐射到外界,这是无线电信号的基本传播过程——但发射机产生的电磁波不可能百分之百都辐射出去,世上没有效率那么高的电台,能量在传播过程中必有损耗,有一部分电波会在传导至天线的过程中被原路反射回来,不能通畅地辐射出去,说白了就是被堵回来了。

  电波被堵回来得越多,电台的效率就越低,被堵回来得越少,电台的效率自然就越高。

  如果反射回来得过多,电波被堵得过多,那能量就会积蓄在电台内部转化成热能,烧坏发射机。

  这是所有HAM都会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烧机子,广大HAM们掌握了决定电磁波能否高效率地发射出去的关键因素,一个叫电阻,一个叫电抗,合在一起叫阻抗。

  馈线的阻抗和天线的阻抗保持一致,发射机产生的电磁波就能顺畅地射出去,尿道通畅膀胱就不会炸,这叫做阻抗匹配。

  那如何判断阻抗是否匹配?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驻波表,用驻波表测驻波比,驻波比越接近于1,则阻抗越匹配,反之,则烧机子。

  某些老蛤蟆一看驻波比大于1.1那就跟世界末日似的。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谁都知道能量守恒是基本定律,但在你这台拐两五上就行不通了,电波不是被反射回去了,而是莫名消失了……不信的话小杨你可以去试试。”王宁指了指房门。

  白杨钻进房间里打开无线电台,王宁抱着频谱仪跟了进去,两人开始实验。

  “把功率提高一点。”王宁提醒,“二十瓦。”

  “没事?”

  “没事。”王宁说。

  “无委不找我麻烦?”

  “我就是无委。”

  白杨把725的发射功率提高到二十瓦,先在14.255兆赫的频率上按下发射键。

  频谱仪的示波器上隆起一个小小的波峰。

  “好,接下来随便调个频率。”王宁说。

  白杨随手一扭电台的调频旋钮,液晶显示器上的数字一阵乱跳,最后停留在50兆赫上。

  再按下发射键,频谱仪上的波峰骤然隆起,就像气球被突然吹大,读数暴涨。

  “频谱仪测的是辐射场强,辐射强度和功率有关和频率无关,按理来说你保持二十瓦的发射功率,无论是14兆赫还是50兆赫,电台发射出来的信号强度应该是一致的。”王宁说,“不过这台拐两五很奇怪,一旦进入14兆赫,频谱仪监测到的信号强度就大幅度下降,明明拐两五还是在以二十瓦的功率运行,但频谱仪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到两瓦。”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不光是BG4MSR的信号有古怪,这台电台也有古怪。”赵博文站在他们身后,“一旦进入14兆赫的频率,拐两五辐射出的能量就不翼而飞了,我们用三通线把频谱仪接在天线上也监测不到,用任何手段都无济于事,把功率提高到五十瓦一百瓦都没用,这说明它甚至都没通过馈线传递到天线,我们只能认为能量在电台内部就消失了。”

  “那信号去了哪儿?”白杨问,“穿越时空了?”

  “我们暂时还不能下这种论断。”赵博文摇摇头,“我们目前的实验条件很有限,做的测试还相当粗略,最好能找个电波暗室测试一下。”

  “哪儿有电磁波暗室?”白震问。

  赵博文思索片刻,“南理工应该有一间,我问问能不能借到。”

  虽然说是这么说,不经过进一步实验不能妄下论断,但赵博文白震王宁自己心里也清楚换个实验条件来做,结果恐怕还是一样的。

  在场的三个成年人都不相信超时空通讯的解释,但莫名消失的信号他们谁都没法解释。

  “我承认这事超出我的理解范畴了。”王宁开口,“它不是无线电的问题。”

  “电波暗室什么的先放一边,老赵你什么时候能借到再说。”白震说,“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搞清楚BG4MSR是否真的生活在二十年后,这个是核心问题。”

  “真的。”白杨说,“我验证过了。”

  “我们知道你验证过了。”赵博文说,“但是孤证不举,实验要能重复才有意义。”

  白杨一愣,“这么说……你们也打算搞时间胶囊?”

  果然发展到了这一步,白杨心想,谁都不可能仅凭三言两语就相信一个荒诞的事实,所以要他们信服,还得让他们自己亲手验证,眼见为实。

  不过关于时光慢递的诸多问题,白杨已经替他们踩过坑,他们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沿着白杨趟出来的成功路径复制前人的做法即可,相较于最初尝试时两眼一抹黑的白杨,赵叔王叔和老爹可简单太多了。

  “如果你们也要送时间胶囊的话。”白杨说,“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否则大概率失败,这可是我用血泪换回来的珍贵经验,一定要记好了……第一点!”

  第七章 末日生存必备丝袜

  第一点,手要稳。

  半夏深吸一口气,左手推弓,右手拉弦,随着橡木弓臂微微弯曲,长弓被拉开到一臂半的张度,然后定住,紧绷的弓臂和弓弦内积蓄了巨大的弹性势能,它与女孩的手臂肩膀构成了一个脆弱的平衡,一触即发。

  半夏的视线沿着箭杆落在马路对面的草丛里,她听到草丛里有动静,是尖细的、像狗一样的叫声。

  那是一只麂子。

  麂子在南京市里很常见,它是一种小型鹿类,经常在夜间活动,偶尔也在白天出现,相对于庞大的马鹿,麂子要好捕猎得多。

  这是优质的肉类来源。

  麂子有三好,体轻肉嫩一射就倒。

  半夏用食指和中指勾住弓弦,紧绷的弓弦卡在箭尾的凹槽内,左肩朝前,右肩朝后,双腿微微分立,老师曾经教她射箭时的要领,身体要静而不僵,稳而不硬,双肩舒展,毫无疑问半夏是个好学生,她的射箭水平之高如今已是当世第一。

  女孩距离猎物有至少二十米的距离,她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行踪和气味,麂子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稍有风吹草动就立马逃之夭夭,所以半夏藏在一棵大树的后面,疯长的杂草能没到女孩的腰部,微风从前面吹过来,这里是下风口,所以猎物嗅不到她的气味。

  第二点,手还是要稳。

  那丛翠绿的灌木“簌簌”地动了起来,女孩屏住呼吸,她看到葱茏的绿叶之间冒出了一对挺立的棕黄色耳朵。

  紧接着它的额头也露了出来,额头的毛皮上有一道黑色的“V”字花纹,还有两只黑漆漆的眼睛,半夏认出来那是一只雌性赤麂,因为雄性的头顶上有尖角。

  第三点,手一定要稳。

  机会只有一次。

  离弦之箭,不能回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