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

作品:《锦衣精校版


  所以……他所希望的规模很大,占地先来个几百亩吧,最重要的是结实和牢固,里头还得有交错的隧道……云云。

  这奏疏,是给天启皇帝的。

  在张静一看来,陛下最擅长的是木工,简直心灵手巧啊。

  这年月,但凡是技艺高超的匠人,可能都对结构力学的知识懂一点,毕竟张静一记得,天启皇帝可是亲自设计过乾清宫的,不只如此,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这三个重大的工程重修的时候,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天启皇帝都曾亲临指导。

  像这种大工程都能玩得转的人,至少比起只指导挖洞的张天伦要专业得多。

  请他设计一张图来,如何加固,怎么设计隧道内的排水,这都是学问,一般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这奏疏很快就送了出去。

  天启皇帝这些日子,自然是寝食难安。

  粮价这样的涨下去,是真的要死人的。

  且要死很多人。

  可这些百姓,甘愿安安作饿殍吗?

  这样的后果,可谓是不寒而栗。

  其实天启皇帝并没有将一切都只寄托在张静一一人的身上。

  魏忠贤这儿,厂卫依旧在想办法,可是很快便发现阻力重重。

  这些粮商,其实都不过是白手套罢了,只打粮商,没有任何的意义,杀了一个粮商,立即会有一个新的粮商取而代之。

  市面上缺粮就是缺粮。

  你敢向士绅要粮。

  士绅就敢打着缴皇粮的名义去将这些粮转嫁到百姓的头上,将人逼得家破人亡。

  内阁这里,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户部那里,原本是打算好好的清查,可越清查越心惊,最后连黄立极和孙承宗都吓着了,连忙来了见天启皇帝,说是不能继续清查下去了,这不查还好,继续查下去,在这个节骨眼上,可能这清查的结果,反而成了粮价暴涨的理由。

  天启皇帝当真是瞠目结舌,竟不知怎么回应,索性当即踢倒了一个宫灯灯架:“待粮价平抑之后,朕让魏伴伴来找他们算账!”

  可粮价何时能平抑了?

  当奏疏送到天启皇帝这儿,天启皇帝见张静一有了音讯,倒是生出几分期待,可一看奏疏,眼睛都直了。

  你张静一不是在平抑粮价吗?怎么又琢磨着去挖地窖了?

  你属耗子的?

  一旁的魏忠贤也偷偷瞄着奏疏,最后咳嗽连连。

  天启皇帝将奏疏盖上,假装没有看到这份奏疏。

  魏忠贤自然清楚陛下的心思,索性也当没有看到。

  此时,天启皇帝道:“距离一个月,还有几日了?”

  显然,魏忠贤亦是很关注这日子的,立马就道:“还有三日。”

  “三日?”天启皇帝皱眉,随即道:“这些日子,张卿都在做什么?”

  “他呀?”魏忠贤道:“他在卖粮呢。”

  “卖粮?”天启皇帝狐疑地道:“通过卖粮来平抑粮价?”

  “也不能这样说,张家的粮越卖,价钱越高了。陛下难道忘了,当初张家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这些日子,张家可发了大财。”

  天启皇帝噢了一声,眼里掩饰不住失望:“你想说什么?”

  “奴婢没什么意思,奴婢只是觉得张百户生财有道,听说现在他家的粮都卖空了,不过……即便是如此,这粮商们还在拼命的购粮,什么价都敢买……”

  天启皇帝叹了口气,显出几分无力,道:“关中若是有什么消息,要及时报朕。”

  “是。”

  “户部自江南调粮,可有消息了吗?”

  “江南的新米还没出,南京粮库的粮也所剩无几了,怕得等秋收,就算秋收收来的粮……不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朝廷的钱粮,年年都有定数,开销也是有定数的,只怕想要从中挤出赈济的粮来,殊为不易。”

  天启皇帝幽幽叹了口气,才道:“列祖列宗们治理天下,终不至朕这样艰难,怎么江山到了朕这里,便千难万难了呢?你去吧,实在不成……朕……想办法,节衣缩食……”

  只是说完这话,似乎觉得节衣缩食对眼下困境也没多大意义。

  他似乎开始惦记起什么来,随即看着魏忠贤道:“魏伴伴,听说藩王们都有粮?”

  魏忠贤面无表情,似乎在说,拉倒吧,陛下那些亲戚……别人还好说,陛下找他们要粮,他们立即上吊给你看。

  于是只看魏忠贤的表情,不等他的回复,天启皇帝便摇头道:“再等几日,再等几日看看。”

  说着,天启皇帝道:“昌平张家那块地,有舆图吗?”

  魏忠贤一脸诧异:“陛下这是……”

  天启皇帝道:“朕要查一查那里的山川地理。”

  “奴婢……去找一找。”

  ……

  一个时辰之后。

  对照着舆图,苦闷的天启皇帝一言不发,似乎开始琢磨起来。

  随即,他用朱笔在舆图上点了一个位置,寻来一个宦官道:“这个地方,查一查,看这里的地下是岩石还是土,土又是什么土质,距离河川有多近,再试着在此打一口井,看看这井有多深才出水,此外,将那附近的石头都带一些到朕这儿来,把地形要勘察清楚,细致。”

  却是顿了一下,他又道:“喔,你还是带几个匠人一起去吧,和你说这么多,你也不懂。”

  “喏。”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亩产千斤

  商会会馆里每日都是车水马龙。

  数不清的商贾在此出入。

  人们兴奋地打探着各种消息。

  什么淮南大灾,关中那边,应该是颗粒无收了。

  除此之外,辽东的战事可能吃紧,因为据闻建奴可能继续袭击宁远,这就意味着……朝廷将继续派饷。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利好。

  现在这粮价,固然是高不可攀,可在许多人的心里,似乎还不够。

  此次,等于是天灾人祸一道都来了,可比往年都要厉害得多。

  再加上,万历年间虽然也闹过几次大饥荒,可毕竟,那时候张居正改革之后,朝廷还有足够的钱粮进行赈济。

  可现如今,这天启年,历经了万历三大征,历经了犁庭扫穴,再加上辽东的崩坏,朝廷已经没有任何余力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甚至有人传出流言,今年的粮价,可能要到二十五两。

  二十五两啊!

  这相比于往年,至少攀升了十倍以上。

  要发大财了。

  粮商们依旧还在想尽办法购粮,哪怕是超出现在的价格。

  银子不足,那就借贷。

  吴文龙已经告贷了三万四千两银子。

  其他的粮商也没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若是在往年,粮商的收益虽然不小,可毕竟只是赚取中间的利差罢了,哪里有暴利可言?

  可现在不一样了,抓住这一次难得的机会,便能将未来几十年的钱挣了。

  面对这样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