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作品:《锦衣精校版


  接近两百斤?还能飞舞?这是牲口啊。

  莫说两百斤,寻常人就算是拿几十斤重的刀剑,也要气喘吁吁,好家伙,你卢象升直接把难度提高十倍,然后再凡尔赛一句,只是有点气力?

  不过……传说卢象升虽然是进士,但确实是一员勇将,最爱干的事,就是带头冲锋。

  而且此人作为文官,居然练出了明末最精锐的一支野战军,无数曾经赫赫有名的人,最终成了他的手下败将,比如: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以及蒙古诸部还有建奴人等等。

  卢象升在历史上是个十分悲剧的角色,他力求主战,最终在和建奴人的作战之中,孤军深入,结果被建奴人围殴,可附近的明军,居然没有支援,以至于最终兵败战死。

  “怎么,你不相信?”卢象升显然脾气很不小,他眼珠子一瞪,杀气腾腾。

  张静一:“……”

  卢象升似乎很不喜欢别人认为自己吹嘘,于是狠狠抬手,猛地一拍在一旁的桌几上。

  啪嗒……

  张静一便见这梨木的桌几,竟是应声碎裂,哐当一下,断裂垮塌。

  “……”

  张静一恨不得这个时候立即把天启皇帝找来:陛下,快出来看变态。

  可卢象升,却是风淡云轻,依旧是稳稳坐着,捋着胡须道:“张百户,你看怎么样,学生还有一些用处吗?”

  “太有用处了。”张静一眼里放光,能文能武,脾气也很对自己胃口,比较直来直去,不像某些读书人,听着便觉得牙酸。

  张静一又道:“先生,我现在这里正好缺一个人才,我思来想去,百户所诸校尉们,大多都不像样子,想要让这清平坊百户所,做天下各卫的表率,就必须得将他们操练起来,只是一直缺一个人选。”

  “这个我可以。”卢象升一拍即合,他主动请缨道:“我在大名府,也招募过不少民壮,防备宵小之徒,倒也有几分心得,百户若是将他们交给学生,学生定当赴汤蹈火。”

  和直爽人说话就是痛快,若是寻常读书人,只怕非要扭捏个半天不可,明明心里想要,非要说不可以。

  张静一这时精神奕奕起来,激动地道:“只是咱们要操练,只怕要定下一个章法才好,卢先生,你觉得……该如何操练好呢?要不,我们不妨就学戚将军的方法,咱们寻《纪效新书》来,照着这个练,就当练出一支戚家军了。”

  这一点,其实是张静一早就深思熟虑过的,这百年来,最精锐的兵马无过于戚家军,照着戚继光的方法,准能成?

  可这时候,卢象升却是面带微笑。

  “怎么,不好?”张静一皱眉。

  卢象升道:“我不知道什么纪效新书。”

  这口气……大得很。

  可这一句话,却让张静一心里不禁有些反感起来!

  戚继光啊,不敢说是武神,可作为后生晚辈,总要有一点谦虚的姿态吧,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乃是戚继光的兵法操典大成之作,你卢象升再厉害,居然还瞧不起?

  “卢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卢象升好整以暇,然后淡淡地道:“这天下的兵书,没一件有用的。”

  张静一:“……”

  好好好,你牛逼,全天下都不如你。

  不过似乎看出了张静一的表情变化,卢先生微笑着解释道:“学生敢问百户,自有经史以来,这天底下有过多少兵书,又出过多少学问?我们就不说《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单说纪效新书吧,此书乃是戚将军呕心沥血作成,可是这么多年来,读《纪效新书》的人多,练出戚家军的人,又有几个呢?”

  这问题……倒是一下子将张静一问住了。

  卢象升又摇摇头,叹息道:“这天底下,出过孙子、孙膑,也出过白起,有过岳武穆,也有戚继光,他们遗留下来的兵书,哪一本,你若是读了去,都能受益匪浅。可若是读了这些书,照着书里去照猫画虎,便能练出精兵,成为名将,那我大明。只怕诸营诸卫,无一不是精兵强将了。可见,只一味地效仿别人是不成的。”

  第七十章 我卢象升可以做到

  张静一听到这里,似乎觉得有些道理。

  “那依卢先生的意思,读书没有用了?”

  卢象升道:“也不尽然,读书还是有用的。可是不能死读书,这天底下的学问,数都数不清,可是真正学到的人有几个?”

  他随即笑了笑:“就说先师王阳明吧。”

  卢象升一说到王阳明,顿时肃然起敬。

  卢象升道:“你看那东林书院里,培养了多少王阳明的弟子,人人都捧着心学的文章在读,个个摇头晃脑,在说什么致良知,在说家事国事天下事。可是……这些人和阳明先生相比,张百户可看他们学到了阳明先生半分学问吗?”

  说到了这里,卢象升露出了痛苦的样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程朱呢,讲的却是理,这些先哲,他们的学问哪一个错了?学问没有错,错就错在,好端端的学问,到了不肖子弟们这儿,就变成了束缚。你看,孔孟看来,只要仁义就是君子,到了后世的儒生们成了什么样子呢?他们摘抄经文,将孔孟所说的每一句话,当做至理,君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君子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这个。做了这个,便是叛逆,做了那个,才值得称道。”

  卢象升说着,看向张静一:“可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就是,人们将孔孟之学,当做了条条框框,成了一个个束缚自己的绳索,要做圣贤,就得先务虚,得假装遵从那些道德,得读浩瀚如烟的书册,不得读其他的书。”

  卢象升说到这里,居然眼角湿润了。

  他情绪很激动,经历了这一次人生的变故,让他对这个天下,多了几分不平。他自己也不知道,为啥要跟眼前一个啥都不懂的锦衣卫百户说这些。

  或许……是因为觉得眼前这个武夫根本就不懂吧,正因为不懂,他才可以畅所欲言:“结果天下的读书人,都成了应声虫,人人学孔孟,可怕的是……却没有一个人成为孔孟。而这……也恰恰是阳明先生最可敬之处啊……阳明先生率先提出,心即理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只要心怀着良知,那么人人都是圣人。只要秉持着自己的良知去做事,无论用什么方法,能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圣人。你看看,这不正是点破了千年来那些因循守旧的读书人们的束缚吗?”

  张静一大抵明白了什么意思。

  从前的读书人,想要成为圣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到了程朱理学之后,更是达到了巅峰。

  比如……你得多读四书五经,得学正经的学问,你还不能乱说话,你要有君子的行为标准。碰到什么事的时候,你作为读书人,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不那么做就是错的。

  只有守着这无数的规矩,那么你就距离圣贤很近了。

  而王阳明的心学,直接将所谓的圣人之道进行了内在化了。

  也就是你们不要瞎比比,搞这么多有的没的,大家都散了吧,谁心里存着符合天理的东西,有了良知,并且顺着自己的内心的良知去做事,就是圣人。哪怕是农夫,你心里想着我要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