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精校版

定了辽东公孙渊的国中之国,暗杀掉了柯比能,分化了强悍的鲜卑和匈奴,曹魏的国力是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魏国实力的提升,让曹叡更加坚定了一统天下的信念,如果再给曹叡三二十年的时间,未必不能实现真正的四海一家。

  但所有的一切梦想,随着曹叡的英年早逝,化为了灰烬。

  洛阳皇宫里一片静谥,所有的禁卫及大臣、太监、宫女全部就地而跪,默默的哀悼这位逝去的天子。

  曹叡的葬礼自然是新任的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来主持,刚刚被扶立为皇后的郭氏转眼就变成了郭太后,身份的转变让她有些手足无措,而刚刚登上皇位的曹芳更是懵懵懂懂,宛如同牵线木偶一般。

  天子的葬礼自然不同于臣民,规格之高,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

  正月二十七,曹叡驾崩的三七之日,平时历来紧闭的阊阖门巍巍大开,曹叡的灵枢在诸大臣和禁卫的护送之下,离开了洛阳皇宫,满城缟素,万人恸哭,整条铜驼大街,如白雪覆盖一般,一片白茫茫之色。

  曹亮亦在护送天子灵枢的队伍之中,缓缓而行,出了宣阳门,往东南行九十里,便是曹叡灵枢的下葬地——高平陵。

  高平陵位于洛阳城南半石山下,这一代林木繁茂,风光秀丽,是一片游猎的好场所。曹叡生前没有选择在他父皇曹丕所葬的首阳山,而是选择了半石山,盖是因曹叡究其一生,都对曹丕毒杀他的母亲文昭甄皇后耿耿于怀,死后各葬南北,九泉之下亦不愿再相见。

  关于半石山,还有一段轶事,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文帝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本来他对立储之事犹豫不决,经此事之后,便确定了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

  或许正因为曹叡觉得半石山是他的福地吧,于是决定将他的陵寝安排在了这儿。

  一般来说,天子登基之后,首先便会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陵寝,并开始修建,因为天子的陵墓工程浩大,往往几十年的时间都未必能修得完。

  不过魏文帝曹丕崇尚简葬,他的首阳陵构造就极为简单,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不与妻妾合葬,也不建陵寝园地,神道等,地表没有任何痕迹。陵中建筑毫不奢华,随葬品以瓦为主,以防后人掘盗。

  曹操父子都是打汉末的乱世过来的,他们深知盗墓祸乎由厚葬,随葬品越昂贵,越会引来盗墓者的觑觎。

  曹操便是干这事的行家里手,当初起家之时,为了扩充兵员补充粮饷,还曾特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来干这盗墓的勾当。

  那些达官显贵公卿王侯,以为陪葬越丰,来世便可以更显贵,殊不知结果却是陪葬被盗,尸骸曝于荒野,下场凄惨。

  干多了亏心事,曹操自然不是不想厚葬而是不敢厚葬了,他的墓内“无藏金无珍宝”,立疑冢七十二,后人不知其实葬何处,自然没人能盗得了他的墓。

  既然薄葬是曹魏的传统,所以曹叡也没把修陵寝当做一回事,虽然早就确定了陵墓的位置,但一直也迟迟未曾动工。

  或许曹叡觉得自己年轻,还有的是时间,直到去年病重之后,才派人开始修筑高平陵,实际上,直到曹叡下葬之时,高平陵还尚未全部峻工。

  毕竟是帝王的陵寝,那怕再简陋,也不可能象普通老百姓那样挖个坑就可能埋了,帝王的简葬只是意味着陪葬品少了,但其他的东西,却也是一样不能少的。

  到达高平陵之后,曹亮的心情是于众不同的,别人或许仅仅只是将这儿视做明帝的陵寝,但曹亮的心却莫名的被刺痛了。

  十年之后,就在这儿,会发生一件事关曹魏社稷存亡的大事件,司马懿乘着魏帝曹芳及大将军曹爽等一干人到高平陵祭祀的机会,悍然发动政变,一举控制了洛阳朝廷,并诛杀曹爽等曹氏宗族数千人,纂夺了曹魏的政权。

  曹魏的江山易主,正是从高平陵开始,所以旁人没有异样的时候,曹亮的心情却是复杂而沉重的。

  曹爽和司马懿同为主祭官,但由于司马懿年长得多,阅历和经验也丰富的多,所以这次天子的殡葬仪式,还是以司马懿为主。

  司马懿倒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曹叡的殡葬仪式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在他的安排下,所有一切仪式进行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或许,连他也不会知道,十年后的这里,将会发生何等惊天动地的剧变。

  世事沧桑,时移事易,今日之因,便可能是异日之果,高平陵被记载入史册,并不是因为这儿是魏明帝曹叡的陵寝,而是一场事关曹魏社稷存亡的变乱。

  曹亮的重生,会改变这一切吗?

  会让高平陵只是一座陵墓,会让曹叡真正得到安息吗?

  曹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未来的一切,他不一定能掌控,但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否则的话,自己的重生,就将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

  第0017章 暗流涌动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曹亮而言,就变得平淡了许多。

  随着曹叡的崩殂,皇宫的戒备等级也随之下调,羽林郎们的当值也不必再每天进行了,隔个三五日轮值一天,羽林郎们又变得悠闲起来。

  但是朝中的态势,却是暗流汹涌。

  曹芳即位之后,因为曹爽是首席的顾命大臣,所以封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加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表面上对司马懿很是恭敬,但内心中却是极端仇视和忌恨,亲信丁谧给他出主意,尊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乘机削夺司马懿的兵权。

  这个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曹爽称陛下年幼,需德高望众学识渊博之人教导,而司马懿来当这个太傅,则是再合适不过了。

  司马懿升为太傅之后,原先他担任的太尉一职便空缺出来,曹爽又乘机上奏称领军将军蒋济德才兼备,理应升为太尉。

  至于蒋济升迁后空缺出来的中领军职位,曹爽则任命他二弟曹羲来担任,同时曹爽将三弟曹训安插到了禁军武卫营之中,将自己原先担任的武卫将军一职由曹训来担任,而四弟曹彦则和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共同担任散骑常侍之职。

  除了中护军由和司马懿有儿女亲家关系的王肃担任之外,整个禁军的控制权都掌握到了曹爽的手中。

  当然,曹爽还并不满足仅仅对中军的控制,紧接着他又把手伸向了尚书省,在曹叡一朝被弃用的浮华一党,如今都摇身一变,成为曹爽的亲信和心腹,何晏出任吏部尚书,丁谧为度支尚书,邓飏为五兵尚书,尚书省五曹尚书之中,最为紧要的三个尚书职位皆被曹爽一系掌控。

  曹爽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彻底操控了京师内外的权柄。

  相对而言,司马懿则是低调的多,甚至可以用逆来顺受形容,曹爽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也表现的似乎毫不在意,从容地去上任,担任有名无实的太傅。

  不仅是司马懿靠边站,就连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