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作品:《大流寇精校版

“问题是谁和咱们谈,谁肯招安咱们?”陆四摇了摇头,扭头吩咐孙武进一句:“挂上去。”

  “哎!”

  孙武进忙将那幅淮扬地图提起用钉子扎在墙上,众人都不识字,看不懂地图上标注的是啥字,也不晓得画的是什么,一个个都有些发愣。不过却是能看出地图上有好几个用毛笔画出的圈圈,这几个圈圈都围着一座看着好像一座城的地方。

  陆四拿起早就备好的木棍指下那座看着像是一座城的地方,道:“这里就是我们脚下的淮安城,边上这条河就是运河。”

  经陆四这么一说,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谢金生指着淮安城南边不远处对徐和尚低声说那就是扬州城。

  徐和尚“噢”了一声:“从图上看,倒蛮近的。”

  “淮安周围的这几个圈圈,是我标出来的附近官军驻扎所在,可能有所偏误,但大体不差。”

  陆四将木棍朝淮安北侧方向的几个圈圈一指:“这里是泗州,驻有官军金声桓部;这里是桃源,驻有抚宁侯朱国弼部,另外徐州和海州一带有山东总兵刘泽清的兵马……”

  随着陆四木棍的不断转移,众人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因为根据陆四的说法,淮安城四面都是官军。

  “咱们东边有淮安总兵张鹏翼,南边有扬州和南京城官军。不过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西边!”

  陆四敲了敲地图上淮安城西侧的几个圈圈。

  “据山阳知县罗吉英交待,我淮军未破城前,漕运总督路振飞曾派人往西边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和监军太监卢九德求援,凤阳一带的官军离淮安很近,并且他们当中有一支骑兵,领军的是一个叫黄得功的人。”

  陆四对黄得功自是大有印象,此人是崇祯亲手从勇士营提拔出来的悍将,外号“黄闯子”,在和农民军作战过程中战功赫赫,曾大败张献忠,也是后来江北四镇最强的一镇。

  “……淮安是个好地方,如果淮安没被咱们淮军攻占,如黄德功、金声桓、刘泽清这些能征善战的官军自是不会越镇前来,但现在淮安在咱们这帮反贼手中,你们认为他们会不会来?”

  陆四放下木棍,又摸了把黄豆放进嘴里。

  孙武进忙道:“淮安城可是块大肥肉,这帮人都是和闯贼他们打惯仗的,现在也都是没地盘的主,闻到肉味肯定一窝蜂奔淮安来,到那个时候,恕我孙二郎说句不中听的,咱们淮军连人家一根小指头都打不过。”

  “淮安周围的官军真要围上来,你们说谁会招安咱们?”

  陆四看着众人。

  众人此时也都有些乱,他们可不知道淮安城的周围原来有这么多官军,尤其是还有一支骑兵。

  程霖开口了,问道:“陆兄弟的意思是?”

  “留在淮安必死无疑!”

  陆四斩钉截铁。

  郑万才却摇头道:“淮安真不能守的话,大不了咱们回家乡。”

  孙武进听了这话笑了:“郑队官,有淮安城我们都撑不住,你出了城人家骑兵一追,你能往哪跑?”

  “那怎么办?”郑万才有些傻眼。

  “破局之法,唯有舍淮安去打扬州。”

  陆四提出打扬州有三个好处,第一就是能为淮军获得可以腾挪迂回的空间;第二就是扬州没有多少官军,淮军可以利用攻打扬州锤炼队伍;第三则是去扬州才有人肯招安他们。

  “谁招安咱们?”

  程霖疑惑,刚才陆四还说官军只会将他们视为肥肉,不可能招安他们的。

  “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

  淮安四面都是群狼,淮军坐困淮安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战略转移才能有活路,这是陆四早在桃花坞时就暗定的方针。

  打淮安城,为的只是城中的钱粮物资而矣。

  其实陆四压根不信史可法会招安淮军,但他必须将史可法这个文官摆出来,“诱惑”众人随他去扬州。

  也唯有通过史阁部,才能彻底斩断淮军上下想要招安的念头。

  造反,哪有什么回头路!

  程霖眉头皱了皱,然后咬牙道:“真要是陆兄弟说的这样,我倒不反对去打扬州,但就怕大半人不愿意去。”

  “总要有人留在淮安替咱们牵制住那帮官军吧,要不然都撵着咱们,到了扬州还是个死。”

  说话的竟是夏大军,其余人听后先是微愣,然后鸦雀无声。

  孙武进看了眼陆四,发现对方脸色很是平静,没有任何波澜。

  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头

  郑大发果断“弃暗投明”后,被编进了淮军新一营当了一名什长。

  什长是一个时辰前上面刚任命的新职务,相当于以前的半个哨官,手下带10个兵。

  原先管20人的哨官现在变成管50人,队官管五哨就是250人,营官管五队,加上直属营官的一支20人旗牌兵,新的营制满员就成了1270人。

  因为没有制式军服,为了区分各级军官,又定下营官脖系红巾,队官脖系黄巾、哨官脖系黑巾、什长脖系绿巾的制度。

  在陆四的快速主持下,以风字营和林字营的新任哨官为军官骨干基础,将四千余俘虏打散,除一千人补充进风、林二营外,其余三千余被整编为新一、新二、新三营。

  三营的营官分别是谢金生、陆广远、徐和尚。

  广远那孩子在知道自已被老叔任命为营官后,可是欢喜得一夜没睡着觉,把昨天求老叔弄个媳妇的事都给忘了。

  孙武进的忠诚得到了陆四的认可,加之其对军队事务熟悉,便被陆四破格提拔为旗牌兵的队长。原来风、林二营仍由程霖和夏大军统辖,营编也同新编三营一样升格为千人大营。

  这使得陆四手里有五个满编营加一支扩为300人的旗牌队,实际兵力六千余。

  其中监河军的降兵和漕兵降兵有四百余,闽军俘虏两百多,这些降兵除跟随陆四夺城的监河军降兵外一律打散在各营,使之无法抱团。

  由于淮军在平乱过程中展现出的铁血,以及镇淮楼上至今仍在悬挂的几百颗人头,俘虏们不敢抵触淮军的安排,扩编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

  秦老五的秦字营也进行了扩编,不过他并没有过来请示过陆四,倒是驻扎在联城的郭老四还事事向陆四汇报。

  乡兵出身的郭老四是余淮书去联络扬州河工时推出来的,尽管他现在对陆四非常尊重,陆四却知道一旦余淮书带着联络到的其余河工队伍入城,郭老四恐怕就事事以余淮书为首了。

  毕竟,他们才是一伙的。

  这也是淮军现在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即“山头林立”。

  “山头林立”的本质就是乡土观念,淮军的乡土观念是淮扬,但淮扬又有若干县州,仓促起事的河工队伍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必然会以“远近”来区分各自的队伍,而非统一在“上冈陆文宗”的旗帜下。

  或者说拼命时是一回事,胜利后又是另一回事。

  这个问题一时半会陆四是无法解决的,唯有通过时间和残酷的战争来最终确立谁是最大的山头。

  而他陆四,一定要成为那座最大的山头!

  谁留在淮安,谁去扬州,也不是陆四能决定的,他只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