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作品:《大叛贼精校版

午连左右还没弄清楚,这个兵怎么练?”

  “我说洪爷,练兵就练兵吧,还分什么左右?我觉得这也没用啊!有这点功夫倒不如多举几个石锁打熬力气。”

  “对呀!这样搞还不如练点刀法呢,上阵靠的就是手里的刀,这花架子有什么用?”

  一个队长忍不住说道,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赞同,当即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练兵不就是练人么?当兵的靠的是个人武勇和力气,只要敢杀敢拼这不就是好兵?朱怡成搞的这些花花架子有个屁用?谁会上了战场还排着队走?这不是傻子么?

  当然了,对于朱怡成的身份他们还是比较敬重的,而且陈家镇一战再到现在靠背山的休整,朱怡成把他们这些残兵败将拉到这里有地方住有不愁的粮食吃,这可以说是他们加入义军以来最为舒心的一段日子了。也是因为如此,朱怡成在他们中说话还是有点份量的。

  听着这些话,朱怡成的脸是越听越黑,瞧着他的脸沉的几乎要拧出水来一般,董大山连忙咳嗽了一声,说道:“洪爷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家好,各位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好好听洪爷安排就是。”

  朱怡成把董大山从陈天寿手里救出来,现在的董大山已成了他的铁杆,甚至比田文勇还要尊敬朱怡成,在他看来朱怡成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人家不仅是监国,更是读书人,读书人的事他们这些泥腿子能懂里面的奥妙?

  田文勇同样也喝斥了几句,诸人这才停下了讨论的话头。可问题还是没解决啊!大家大眼瞪小眼想了半天,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让这些人出主意,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个屁。朱怡成憋着骂娘西匹的火只能宣布散会,不过散会之前他宣布了一条,让大家回去多琢磨琢磨,或者问问手下兄弟们,只要谁能拿出可行的好办法来,他朱怡成一定重重有赏。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实在不假。当天晚上田文勇就带着王东找了过来,告诉朱怡成一个喜讯——办法有了。

  原来,这办法还是王东琢磨了一夜琢磨出来的,别瞧王东一副憨厚的样子,平日里也愣头塄脑的,不过这家伙肚子里的小九九可不少。当得知朱怡成为了左右之分苦恼,甚至拿出重赏找解决办法的时候,王东就细细琢磨了起来。还别说,这一琢磨就给他琢磨出了一招。

  把计献了上去,朱怡成一听当时大喜过望,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当即就重赏了王东,拿到银子后,把这小子乐得眉开眼笑,就连田文勇,朱怡成也好好夸奖了一番。

  等到第二日的军训开始,这天参加军训练兵的汉子们和昨日不同了,站成一排的人全部左脚穿鞋右脚光脚,至喊的口令也从左右左换成了鞋脚鞋。这种直观性的方式虽然还没有让所有人搞明白左右的区分,但已经能让大家按照口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反应了。

  耳边听着队长大嗓门的口令,眼中看着这些汉子生硬但还能勉强接受的队列,这时候朱怡成才微微松了口气。其实,这种创举他不是首创,曾经在民国时期的军阀练兵中同样遇见过这种情况,同样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中国人不愧是最有智慧的人种,总能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来。

  没文化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朱怡成想不起来这话是谁说的了(肯定不是鲁迅先生说的),现实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电影里或者网文小说中,人家练兵都是那么简单,似乎只要拿出方案就能很快练成。而现在朱怡成终于明白这全是假的,或者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艺术加工”。真正的练兵哪里有这么好练。

  搞定了左右之分,接下来还有许许多多麻烦和问题。这些汉子们虽然都是精壮,但依旧脱离不了农民的惰性和自由散漫。练了没多久,从一开始的勉勉强强到后来的偷奸耍滑,这一幕幕看的朱怡成是脸抽抽。

  等到第三日,吸取前一天教训的朱怡成当众宣布了一条新的命令,那就是竞争制,凡是做的好人有肉吃,做的不好的没肉吃,再不好的连饭都没吃。这才稍微制止了昨天偷奸耍滑的情况,可谁想一天不到,这些家伙又弄出妖蛾子来了,似乎是商量好的那样大家轮流表现,见到情况居然改变,朱怡成很快又出了一道命令进行改正,而又过不了多久下面又想出了对策……

  就这样,在朱怡成和这帮混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练兵勉勉强强推行了下去,而整支队伍也在这过程中渐渐有了一些兵样子。

  第0056章 功亏一篑

  在练兵过程中,朱怡成同时也在观察这些人的禀性,从其中挑选出一些执行力较好的人。通过练兵中的斗智斗勇,朱怡成才明白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兵,而执行力强才是真正可用的。把这些人从三百多号人里挑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更能激励起他们练兵的劲头,同时也是给那些阳奉阴违的老油子一个对比。

  这个办法有效么?效果肯定是有的,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不过对于目前现状也只能暂时做到这点了。另外,这些人还可以当成基层骨干来训练,在练兵之余朱怡成也不忘记给他们补补扫盲课,同时在物质上给予照顾。

  近半个多月下来,这群乌合之众终于稍微有了点样子,无论队列还是一些基本战术都勉强使得像样。除了练兵,朱怡成也没忘记两步走的另一步,那就是装备。

  从一开始,朱怡成是想搞火器的,可询问从陈家镇搞来的铁匠后才知道这火器并不那么好搞。要弄火器得先要有好铁,然后还需要好手艺。陈家镇的铁匠平日里打个锄头,做几口铁锅还马马虎虎,要让他们弄火器实在是为难了。

  黑不溜秋的生铁打出来的火器简直让人看不下去,无论造型还是实用型根本就是不及格。装点火药最多也就能当个焰火放着完,更不用说有什么杀伤力了。何况朱怡成也不懂火器设计啊!折腾了半个月除了浪费时间外可以说一无所获。

  火器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了,任凭朱怡成心里清楚热兵器的发展,但没有基础和专业人士他根本就是束手无策。失望的朱怡成只能把这事给暂时放下,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不过,装备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没了火器远程攻击手段还是得搞定。对于这点,朱怡成只能退而求次,把目光转向了老祖宗一直使用的弓箭等装备。

  要说弓箭,这也是不好弄的,传统的一张弓从制作到完成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何况弓的制作同样需要专业人士,一般工匠根本就搞不定。

  但和火器相比,弓箭的原理相对简单多了,而且取材也方便许多。找来木匠、铁匠等手艺人询问一番后,朱怡成决定以长弓的方式制作一批竹弓来装备,虽说看起来有些儿戏,可还是有点用处。

  真正的英格兰长弓虽比中国的传统弓制作方式要简单,不过所使用的材料有特殊的讲究。首先它的弓身需要用一些坚实耐用的木材,比如榆木、榛木和罗勒木等等,然后它的弓身长度也是确定射程的重要方面。不过木材江南是有,但这种木材比较少,大多都生长在北方,另外取材后制作也需要要求比较高的工艺流程,对于这点朱怡成暂时不去考虑,他的目光投向了江南最常见的一种材料——竹子。

  江南随处可见的竹子,从材质来讲当然比不上真正长弓的用料,而且竹子制作的弓身容易发脆和损坏,但从取材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