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

作品:《我在明末有套房精校版

,谁的兵刃杀伤力强。

  国内有一个爱好者组成参赛,不过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

  洪海洋也听说过,他倒没有想太多,关键是道具厂就可以盈利了。

  现代工艺制造铠甲,比古代简单太多了,后代的每一片甲叶片,都需要人工反复锻打,人工打磨,然后拼装在一起,既费时,也费力。

  可是,现代工艺却更有效,做好甲叶片磨具,直接采取冷铸的方式,用冲压机冲压,一个小时几百几千片给玩一样就出来了。

  当然,锻打的高炭钢,无论强度,还是硬度,远远不如后世的合金,说句不好听的话,打造一片甲叶片,还没有普通的螺丝复杂。

  全旭很快喝完差不多一斤多鸡汤,吃光里面的鸡肉,这些鸡肉并不是普通的白条鸡,应该是农户手中买来的散养家鸡。

  谢琳看着全旭吃完,也不说话,直接收起不锈钢保温桶,转身离去。

  洪海洋的心情相当不错,全旭醒来,道具厂总算接到订单,也开始盈利……

  全旭起身:“洪哥,办理一下出院手续,我要回去!”

  “不,你还是在这里休息几天,公司有我和李姐盯着,你就放心吧!”

  “公司的事你们还是商量着办,我还有其他事!”

  全旭看了看时间,他从明末回来已经快一天一夜了,算了算时间,罗世明等人也该回来,他的计划需要加速实施了。

  想到这里,全旭朝着洪海洋摆摆手。

  洪海洋无奈,只好去跑腿。

  回到永馨园的出租屋,全旭迫不及待的背诵这些物资以及数量,启动穿越。

  ……

  全旭来到明末的仓库里,此时这间仓库里摆放着十几个火盆,不过仓库太大,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比后世冷得太多了。

  全旭拿起对讲机:“三娘!”

  “相公,您回来了!”

  “嗯,通知袁世卿,让他带人过来。”

  “好的!”

  全旭在九块九超市中还发现了一件神器,那就是粉笔,不过数量不是很多,也就五六箱的样子,白色的粉笔和彩色的粉笔都有。

  别看小小的粉笔,在明末用处大着呢。

  明代的教育方式,基本不是老师在上面读,学生在下面跟着念,练习写字,通通都是毛笔,全旭别看是大学毕业,他的毛笔字可是羞于见人。

  九块九超市的库存里有很多文具用品,什么拼音、田字格、算术、象皮、铅笔,水笔、圆珠笔、钢笔,虽然质量不算好,可胜在数量多。

  加上苏彤采购的繁体旧书,学堂的教材总算解决了。

  第六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结

  孔子门下三千门徒,七十二真传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孔子的教学方式,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模式,既分启发教育,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

  通俗来讲,这其实是一个精英式的教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与现在的月考和期考,大至雷同。

  所谓的有教无类,就是你可以学习,但是能不能学到真东西,那就是看个人的天赋和领悟能力了。

  对于私塾,其实老师带的学生,很少,多者二十余人,少则数人,甚至有的家庭殷实,就专门请几个老师教导一个孩子。

  当然贵族阶级一般都是如此。

  私熟中读书教育,首重识字和背诵,教师教读句逗,首重字形、读音,区分四声。

  如《论语》开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老师在“子曰”边点一小点,领读“子曰”,学生也跟“子曰”,然后点读“学而时习之”,然后圈读“不亦悦乎”,学生均跟着照读。

  这就是老师教学生读书,也就是所谓句、逗之学。等到更深一些,如教读“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句时,必在第二个风字、雨字右上角画个圈,作为标识,教读作去声,即“春风风(读如奋)人”、“夏雨雨(读如育)人”,这样使学生在读书时,通过拉长声音的大声诵读,自然而清晰地区分四声,记牢读音,这也是学作八股文的基本功。

  这样的精英式教育,不仅缓慢,而且成本太高。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全旭的金梯书院,此时有一百多名学生,如果把他们培养秀才的水平,至少要花费十到二十年。

  先不说十到二十年的教育成本,光吃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是到了十几二十年以后,要这群秀才有什么用?

  这样的教育方式,全旭负担不起,也等不及。

  在全旭看来,私塾教育并非完全可取,也非完全不可取,至少在培养中高端人才培养的时候,私塾教育是非常好的,比应试教育下的那种教育方式,要好得太多。

  就像杨振宁,他在四岁的时候跟着母亲认字,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了三千多个字。而应该试教育下,要学三千多个字,至少需要五到八年。

  启蒙教育,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后世的教育模式成本低,效率也更高。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教材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首先要有黑板,也要有粉笔。

  这样以来,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后世的那种方式,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老师在黑板上学习。

  望着粉笔,全旭也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孙望祖和牛金星能不能接受自己这样的理念?

  不过,他并不在意。

  大明的科举之路走到了极致,朝廷需要的读书人非常有限,三年才三百多名进士,大部分秀才和举人都是没有出路的。

  有钱,还怕找不到听话的读书人?

  如果牛金星不听话,全旭不介意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无论牛金星有多大的野心,反正他既然来了,全旭没有答应放他再走,要么为他所用,要么就是死。

  就在这时,仓库外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袁世卿带着十几名军大衣来到仓库里。

  众军大衣们也没有东张西望,纷纷低头站在门口。

  “东家!”

  全旭指了身后的书籍道:“把这些书和粉笔,搬到图书馆!”

  袁世卿微微一愣,这些书明显是旧书,而且都有被撕扯的痕迹。

  在旧书网上采购的旧书,虽然都是繁体版本,不过问题是,上面印刷着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为了抹去这些痕迹,全旭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撕掉外皮和前言,留下目录和内容。

  好在这些书籍并不太多,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

  数量也不多,因为库存有限,从三五百本到上千本不等。

  袁世卿望着这些被扯掉封面的书,有些痛心疼首:“东家这是谁干的?”

  全旭也知道古代人可不会拿书纸去擦屁股,就不会不爱惜书,全旭摇摇头道:“不知道,反正买的时候就这样了!”

  “这个天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