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作品:《穿越明朝当暴君精校版

们也已筹款给他们买好棺椁,准备运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安葬!朝廷无情,但不代表我们士林无义!”

  “谁这次不罢考,就是对不起修吾先生,对不起勇斗厂卫而亡的八十七君子!”

  陈献策在苗泰吉说后就激动地高喊起来。

  举子孔闻謤也道:“陈兄说得对,谁这次不罢考,就是对不起修吾先生,对不起勇斗厂卫而亡的八十七君子!”

  其他举子跟着响应起来。

  这次天启帝朱由校强行处决李三才和闹事士子等强硬行为的确引起了士林们很大的不满情绪,尤其是来自江南的一些士子文官。

  也就现在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还没有被这个时代的士子看出来有投资潜力。

  不然,这些人早投到了后金去。

  但也因为朱由校现在用熊廷弼等人在辽东压制住了努尔哈赤后金政权做大的趋势,且依旧保持着攻势,所以才使得这些文官士子再对朝廷不满也只是敢罢考而已。

  毕竟他们依旧是大明帝国的统治阶层,依旧享有着朝廷给予他们的特权。

  钱谦益见此情景也笑了起来:“罢考、漕粮断运、逋赋激增,也不知道天子和他的那些宠臣会怎么应对,我先去告知给韩阁老,让他告知给朝廷。”

  ……

  “什么,近千名士子要罢考?”

  韩爌从钱谦益这里得知此事后惊慌地立即椅子上坐了起来,不安地问着钱谦益:“你于士林文坛中颇有名望,可否能劝住他们,这怎么能意气用事呢!”

  “这是公愤,非下官能阻挡。”

  钱谦益回道。

  韩爌唉了一声,忙派人把礼部尚书孙如游请来了内阁,并将大量士子准备罢考的事告知给了他。

  孙如游听后不禁跺脚道:“下官就猜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可惜陛下硬是不听,硬要为维持朝廷威严而严惩闹事士子,也不肯开恩,这下好了,天下士子对朝廷失望,导致近千名士子罢考,这让朝廷如何取才呀!这乡试会试还要不要进行。”

  钱谦益见次辅韩爌和礼部尚书孙如游都这么唉声叹气的,也就暗自偷笑起来,心道:“阁臣与春官都已如此慌张,也不知天子知道这么多士子罢考后是什么反应。”

  “以仆看,此事还是当立即告诉给元辅,这次发展到这一步,元辅难辞其咎!若不是他促成了顾秉谦任刑部尚书,这些闹事士子与李修吾也不会这么快就被处决!”

  韩爌说着就对钱谦益道:“你跟我们一起去见元辅!”

  “是!”

  钱谦益回了一句,心道:“次辅果然高明,这事不好直接怪罪天子,毕竟臣子也不好直接言天子之过,除非是真的要造反,而不如趁此让天子把过错推到方从哲身上,这样也就好扳倒方从哲身上。”

  韩爌的确是有这样的想法,也因此,他便来到方从哲的值房对其再次兴师问罪道:“元辅可已经知道,因为这次闹事士子与李修吾被处斩事件,暗地里已经有近千名士子决定罢考?”

  “是啊!元辅,这事你不能不问,我大明还要不要大比,还要不要取天下贤士了?”

  孙如游也问了起来。

  钱谦益则暗自瞅向方从哲,他倒想看看这个被自己东林党恨不得生吞活剥的大奸臣会如何应对。

  多大点事!

  方从哲无语地看了这三人一眼。

  钱谦益因此暗自惊讶,他没想到方从哲会如此气定神闲。

  “我带你们去求见陛下!到时候,钱谕德你把你知道的如实报给陛下。”

  方从哲在听了韩爌和孙如游的转述后也就知道了是钱谦益来通报的消息,也就对钱谦益吩咐了起来。

  “是!”

  钱谦益回了一句。

  于是,方从哲便带着这三人来了左顺门请求进宫见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得知后准了方从哲带他们进来。

  而方从哲也把近千士子要罢考的事告知给了朱由校。

  韩爌跟着附和道:“兹事体大,还请陛下圣断,当如何使天下士子回心转意。”

  “此事说来还是因之前的事而起,臣以为朝廷虽已不能弥补此前之过失,但可以追谥与厚葬之礼以宽天下士心,不然如此下去,朝廷可取之才必少矣,还请陛下明鉴。”

  孙如游回了起来。

  朱由校因此隔着帘子看了这些官员们一眼。

  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正的贞烈忠孝之才不会背弃君父

  “竟敢罢考?!”

  朱由校先问了一句。

  然后,朱由校不屑地道:“罢考就意味着无报效朝廷之心,其宗族、父母教养不当,其本人有负朝廷养士之心,罢考可以,但也别想得到朝廷优待,其家族也不配列为大明士族;

  拟旨,凡罢考者,到时候按照礼部报名名册与应考名册,除非本人突然亡故或考前礼部能证明其有其他特殊情况者,凡到时候未参加考试者皆革除功名,永不叙用,其宗族三代之内不准再参加科考,并追回朝廷给予其本人与宗族的所有优免之赋税!”

  朱由校表现的很淡定。

  朱由校这样淡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可不是一个真的只在深宫里长大的天子那么简单。

  他很清楚大明朝在承平两百余年后,大明的士子数量有多么泛滥。

  据朱由校所知,在有些县光是准备考童生的人都有数千人。

  而朱由校在前世看过关于明朝科举方面的研究,也知道大明的科举无论是生员还是举人亦或是进士的录取比例都不高。

  进士基本上一万人中取三到五个。

  所以,朱由校知道大明有的是想考中功名的士子。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八十多岁还坚持参加科举考试的。

  在朱由校看来,科举制度就是朝廷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法宝,而不是天下读书人拿来要挟皇帝的工具。

  因为大明又不是世家门阀时代。

  可以提供给士人掌握权势的官职与士人数量是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僧多粥少的格局。

  何况这个时代,有社会地位的职位就只有做官。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担心几百个士子罢考。

  而韩爌、孙如游、钱谦益三人听朱由校这么说自然是很诧异也很愤怒,他们没想到这个竟然没有把天子吓住。

  甚至天子还因此直接要革除罢考者功名,永不叙用,甚至不让其三代之人参加科举。

  韩爌不由得心道:“陛下这完全是有恃无恐啊!仗着天下想做官的人多,不把士子当回事。”

  “陛下,这些罢考的士子多为饱读诗书、才能卓越者呀,朝廷选才自当以选到真才实学的为第一,故而,此次近千士子罢考之事,不可轻视啊,他们罢考也不是不想报效朝廷,而只是对朝廷如今苛待士林而有不满之心啊。”

  孙如游这时候也不由得激动地了起来,他真想让自己这位陛下可以稍微尊重一下读书人。

  朱由校斜视了孙如游一眼:“不满?他们还敢不满?赋役优免,出行不禁,见官不跪,朝廷对其如此恩待远甚于庶民,他们当中谁要是不满那就真是忘恩负义,不知忠孝!

  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