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作品:《穿越明朝当暴君精校版

不少!如果只是一时倒也罢了,调集客军,一举除掉东虏,就只花一笔钱而已;可现在陛下要客军与东虏轮战,主体采取守策!这让朝廷国库怎么支撑得了!眼下辽饷加征已经造成民困加剧,若不从速解决辽事,只怕民更难也!社稷更危矣!”

  “神庙和光庙的皇陵工程、还有三大殿的重建工程,这些银子还没着落呢,陛下让辽事如此靡费粮饷而不迅速解决,如此下去,皇陵还修不修,三大殿还要不要重建,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

  工部尚书王佐也因此事摇头抱怨起来。

  而吏部尚书李汝华也叹了口气:“陛下治国如此不知节俭,如此下去,怎么得了,自神庙以来,天下官员所欠俸禄还没发呢,难不成就真要一直欠下去,那朝廷吏治只会越来越糟糕啊!”

  因为此事。

  兵部、户部、工部、吏部,四部尚书相继上本,找皇帝朱由校要银子。

  虽然,这四部尚书没有明言说自己不支持皇帝在辽事的战略,但也明显是通过要银子的方式告诉皇帝,大明真的没那么多钱让您在辽东这么玩。

  朱由校收到这四部尚书的题本后就只说了一句:“来势汹汹啊!”

  一旁的魏忠贤则拧眉深思起来,本着为自己内廷利益考虑,他不得不站出来说道:“皇爷!以奴婢看,这些文官居心叵测!明着看是为了让您知道朝廷现在财匮民乏,其实是想逼皇爷您放弃熊廷弼的方略,或者就是逼皇爷您拿内帑出来,皇爷您才靠抄家积攒了一些银子,他们就盯上了!就如同他们一直盯着神庙靠收矿税后积攒的银子一样!”

  朱由校笑了笑,道:“这种事,你就算知道他们的目的也没用,毕竟江山是朕的,朕不能不管百姓和边军的死活。”

  说着,朱由校就只是把四部题本往案上一摔,然后,暗自心道:“也不知道孙承宗的棉纱经营得如何了?”

  一想到这里。

  朱由校就对魏忠贤道:“你传道朕的手谕,着人立即加急给孙承宗,问他棉纱经营的如何,告诉他,如果他没有给朕赚到钱,那朕到时候就带着大明所有缺饷银的军队与锦衣卫、东厂以及天下流民下江南抄家!让他不要低估朕的号召力!”

  ……

  江南。

  孙承宗接到朱由校的手谕后差点就直接倒在地上,整个人如被焦雷炸了一样,怔在了原地。

  奉旨来传谕的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见此只暗自记下了孙承宗的失态之举,并问道:“孙抚臣,您赶紧给陛下回本吧,咱家好带回去。”

  因为这是朱由校和臣僚私底下的交流,也为了避免太多人知道,所以,朱由校传手谕给孙承宗后也没有让孙承宗回奏疏,只孙承宗回密奏本给李永贞,再由李永贞带回给自己。

  而用密奏本给自己汇报是朱由校给孙承宗这些官员绕开外朝正常政务交流程序的一种交流方式,这种方式保密性强,不用公开在邸报上,也更快速,而且便于皇帝直接指使底下的官员。

  孙承宗听了李永贞的话才回过神来,忙道:“这就写。”

  说着,孙承宗就开始急忙写了起来,他可不想让皇帝陛下真的带领天下所有被文官士绅欺压的武夫百姓去江南抄家。

  密奏本里,孙承宗告诉朱由校他已在松江为朱由校赚取三百多万两白银的棉纱官利,并道:“陛下请放心,接下来纱厂还会赚取更多官利,臣请陛下准臣以进京述职的名义亲自解银进京,还望陛下再给臣等一个机会,臣等一定竭力于君事,使陛下中兴我大明!再开我大明盛世!吾皇万岁!臣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淞军务孙承宗敬拜!”

  毕竟是三百多万两的巨款,孙承宗也不敢交给其他人。

  而密奏里,孙承宗特别卑微和小心翼翼。

  朱由校收到孙承宗的密奏本后倒也暂时放下了发动天下军民直接造士绅反的心思,只暗道:“有这官营产业带来的持续收入,养兵与维持厂卫力量是足够了,然后再用手里养的兵和厂卫力量为依托把卖国的晋商一抄,就算把现有内帑全花出去,也能迅速补足内帑的支出,这些文官想靠财匮之事来阻止朕想要做的事?没门!”

  如此想后,朱由校就立即让魏忠贤传谕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的四部尚书与内阁阁臣、司礼监的太监来见他。

  第八十一章 召见四部尚书

  事实上,对于这些文官突然在财政支出上发难的行为,早在朱由校意料之中。

  朱由校也知道大明的财政制度的确很糟糕。

  因为权贵士绅免税的缘故。

  而商品经济发展的宏利又未到朝廷手里。

  所以就使得朝廷的收入不但没有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相反还因为免税阶层的扩大而减少。

  而到现在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朝廷开支也就增加,但朝廷收入偏偏又减少了,所以就只能加赋于民,最终使得朝廷和百姓两头都是越来越穷。

  因此。

  忠心爱民的一些文官会尽量要求朝廷节省开支,以避免百姓负担过大。

  而有私心的文官也希望朝廷尽量节省开支,千万不要到最后不得不从他们身上收税。

  最终,文官集团内部无论忠奸与否,政治主张都趋于一致,都希望朝廷节省开支,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不过,在朱由校看来,治国理政不是节约钱就可以的,因为有些事就不是节约钱就能办好的,甚至会因为过于抠门而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

  所以,朱由校没打算因为这四部尚书要钱就选择退缩妥协。

  因为朱由校已经有解决大明财政问题的法子。

  甚至有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法子。

  只是朱由校为不让天下太过动荡,且不想自己这个皇帝面临的风险太大,才选择了先练兵和培植亲信并缓缓改变大明财政困境的法子而已。

  但真要是把朱由校逼急了,朱由校真会做出像他威胁孙承宗那样的行为。

  第二日。

  吏部尚书李汝华、户部尚书汪应蛟、兵部尚书张鹤鸣、工部尚书王佐以及阁臣方从哲、韩爌、王象乾三人皆来到了朱由校面前。

  本来四部尚书以为题本上去这么多日子后,皇帝会像万历一样留中不再理会他们。

  但四部尚书没想到皇帝陛下突然要召见他们。

  四部尚书因此自然是很欣悦的,都认为皇帝还是在乎天下军民死活的,也在乎自己江山社稷的,而只要在乎就好,只要还在乎就知道辽事该怎么做。

  四部尚书一到乾清宫先向朱由校行礼后,朱由校就先看向了张鹤鸣:“兵部先说,朝廷欠天下军饷多少银?”

  张鹤鸣有些惊讶,他本以为皇帝会教训他一番,企图说服他支持熊廷弼的战略或者直接将他罢职,但他没想到,皇帝会直接问他欠饷多少银。

  张鹤鸣只得实话答道:“自神庙朝以来,欠饷五百六十四万余两。”

  朱由校点首,看向内阁阁臣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即刻拟旨批红,从内帑拨五百八十万两银于兵部,以发所欠之饷,多的用作路上损耗,不得向边军短发。”

  张鹤鸣愕然不已,他没想到皇帝陛下直接拨内帑,只得回道:“陛下圣明!”

  接着,朱由校又问着户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