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作品:《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


  他先在地方历任职官,又在中央任职,履历十分漂亮,经验很丰富。

  因为一路从地方做官做到中央,接触的人多,对汉政府的政治情况很是了解。

  除了对汉庭的弊病非常了解之外,刘焉以其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非常让他感到忧虑的事情——灵体的身体好像不太好。

  作为太常,他经常接触灵帝,近些时日,他发现灵帝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国家危难之际,天子的身体出了问题,这意味着什么?

  刘焉细细的思索一番,得出了一个十分令他感到忧虑的结论。

  天子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天子的儿子还小,主少国疑,还用说吗?

  加上当今天下叛乱此起彼伏,这分明是乱世之兆啊!

  于是刘焉决定给灵帝上一道奏表,试试水。

  “改州刺史为州牧?”

  灵帝皱了皱眉头:“君朗,州牧职权甚重,这可不是小事啊,你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呢?”

  刘焉缓缓开口道:“陛下,当今天下贼匪作乱此起彼伏,陛下以为是什么原因?”

  “还能有什么原因?!”

  灵帝顿时就很生气了。

  刘焉咳了几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

  “话虽如此,但是陛下,大汉的吏治的确出了很多问题。”

  “这个我也知道,但是这种事情哪里有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呢?你所言改州刺史为州牧,又有什么意义呢?”

  灵帝盯着刘焉。

  “意义就是让陛下选择朝中宗室和亲近之臣,出镇四方,授予临机专断之权,整顿吏治,平息叛乱。”

  刘焉面不改色心不跳,开口道:“之前,州刺史虽然有重权,但是毕竟名义上只是监察之官,遇事不得朝廷任命,行事束手束脚,本该有所作为之时,却错失良机。

  那些州刺史也多有贪赃枉法之辈,任命自己的亲信作要紧职位,只知道贪污受贿,事到临头,一个能办事的都没有。

  有想要作为的刺史却因为职权不够,受制于地方,不能给予威慑,无法整顿吏治,吏治败坏,地方政务衰败,流民自然产生。

  流民产生,贼匪就出现了,若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从朝廷中选拔宗室和清名重臣出任州牧,给予事权,使之可以整顿地方。”

  灵帝皱着眉头思量一二,觉得这话说的也是有道理。

  为了不让地方闹事而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这是大一统国家的国策。

  可现在官员不闹事了,地方豪强平民闹事此起彼伏,官员权力不足无法制止,事情越闹越大,到最后还要让中央来擦屁股。

  这不是自找麻烦的行为吗?

  可是……

  “君朗,你所说的,我也有所考虑,但是,州牧的职权太大了,怕是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灵帝满脸忧虑的看着刘焉。

  第0171章 益州有天子气!

  灵帝会这样说,刘焉也早有考虑,想好了应对的说法。

  “所以,臣才建议陛下选择宗室之中有名望的人和朝中的清名重臣,宗室子弟自然心向大汉,而清名重臣不爱钱,不爱权,有名望,一心为朝廷办事,这样的人,才是适合做州牧的人。”

  刘焉这样一说,灵帝想了想,感觉也对。

  宗室都是老刘家自己人,肯定是心向大汉。

  朝廷里那些把名声和羽毛看的比性命更重要的人不敢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灵帝就是有这种自信。

  不过兹事体大,真的要这样做,还是要慎重的思考才可以。

  “此事,让我细细思量一下。”

  灵帝给了刘焉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但是在刘焉看来,这件事情已经十拿九稳了。

  他长期伴随这位皇帝,对这位皇帝的某些习惯实在是了解的太多太多了。

  刘焉在上书建议的同时,还自荐成为交州牧。

  在他看来,交州天高皇帝远的,人口稀少,赋税更少,估计皇帝自己也不是很在意。

  那是大汉最南边最偏僻人口最少的一个州,拿来做实验,也不吃亏,对不对?

  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让我可以避祸,就够了。

  刘焉的算盘打的很响。

  这件事情随着灵帝召集几个大臣商议之后而逐渐发酵,不少人都知道了,而正在朝中担任侍中职位的董扶也通过这样的渠道得知了这件事情。

  于是董扶找到了刘焉。

  “哎哟,董公要想见我,直接派人来找就好了,何必自己亲自来呢?”

  刘焉听说董扶要来拜访他,连忙亲自出门相迎。

  作为宗室子弟,九卿之位,刘焉在官位上要比董扶高很多。

  但是董扶来访,他必须要亲自出迎,还要摆低姿态。

  原因很简单,董扶是天下名士,而且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在这个尊老爱幼的国度里,还是这个人均寿命极低的时代,能活到八十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更别说这个活到八十岁的人还是个名满天下的经学家、谶纬学家。

  说起来,这位董扶老先生也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他是益州本地人,因为活得很长,养望养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地步,前后十次拒绝朝廷征召,直到人生暮年才应了朝廷的征召,出川做官。

  灵帝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他本人因为经学有名气,又因为谶纬学名声大噪,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极多。

  现代人很难理解谶纬之说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那么有市场,一句迷迷糊糊的『代汉者当涂高也』就能惹得全天下侧目不已。

  只能说谶纬学说从刘秀做皇帝开始就注定要对东汉王朝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为刘秀本人就因为一句『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而顺利做了皇帝。

  不知道是他真的相信,还是因为知道这是假的,为了让假的变成真的以维护他的合法地位,所以维护谶纬学的官方地位。

  不管怎么说,谶纬学说都给东汉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有所好,下面的人自然会跟从。

  更别说刘秀对谶言相信到了不相信谶言的大臣都要被贬斥的地步,颇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架势。

  开国皇帝都那么相信了,谶纬学在东汉自然大行其道。

  一大批以谶纬学立身的望气术士应运而生,种种谶言搅和的东汉王朝是死了都不安宁,也让后世为之争论不休。

  其实一切都是政治原因,谶言也是为了政治而服务的。

  董扶就是一个极其有名气的谶纬学家望气术士,他来拜访,刘焉肯定要小心接待,万一有什么不好,他刘焉就等着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好了。

  小心翼翼的扶着董扶坐下来,刘焉又赶快让人倒水给董扶,等董扶喝了一口水,刘焉才小心翼翼地询问董扶的来意。

  “听说君朗向皇帝陛下建议恢复州牧制度了?”

  董扶不开口直言,反而是问了和刘焉有关的事情。

  刘焉倒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