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

作品:《汉阙精校版

筑,绝不可能成功。离间计,则是得了乌孙人提供的情报,侥幸成功。昨日大破敌军,斩首数百,使日逐王再不能驱使仆从邦国围攻铁门,更多亏了奚兄和汝等奋战,我只是在关城上,敲敲鼓罢了。”

  这时候,奚充国却从后面来,拍了任弘一下,笑道:“反正在吾等眼中,道远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小留侯,勿要自谦了。”

  小留侯,这俨然成了任弘继“沙漠之狐”外的第二个绰号,你咋不叫赛子房?

  铁门峡谷东面的日逐王已退却了,而据瑶光公主手下的乌孙斥候打探,右谷蠡王率众南渡孔雀河扎营,而伊吾王、蒲阴王紧随其后,在孔雀河北岸与之对峙,都只顾着提防对方,对渠犁已构不成威胁。

  就在这时,屯长章小眼却过来了:“任君,奚君,斥候们抓了个胡虏,通汉话,声称是来见汉使的!”

  汉使?大家的目光自然都盯在持节的任弘身上了。

  果然,那匈奴人被押到厅堂外等候时,便嚷嚷道:“我乃右谷蠡王麾下译长,奉命来见汉使任谒者,任弘。”

  噫?诈骗案的受害者怎么找上门了?还指名道姓,看来自己的名字已经传到了匈奴人耳中。

  “这样一来,就彻底暴露在阳光下了,其实我还是喜欢隐于幕后,暗中观察。”

  想到这,本已坐在胡床上的任弘起了身,一边脱着身上的袍服,一边朝侍卫一旁的韩敢当招手道:“飞龙,来,来。”

  韩敢当警惕地靠近,任弘却将节杖往他手里一塞:

  “速与我换下衣裳和位置!从现在起,你就是任弘,你就是汉使!”

  ……

  “将他带进来!”

  匈奴译长等了许久,渠犁城的厅堂内才响起一声呼唤,门扉打开,汉军吏士们推攮着他入内。

  进屋后,却见正中的胡床上,大马金刀地坐着一个体型壮硕的大汉,年纪四旬左右,如铁丝般的黑色浓须布满下颌,目光威武。穿着一身略嫌小的谒者袍服,左手持着汉使旌节,右手习惯性地摸在剑上。

  “这便是任弘?倒更似武夫,不太像僮仆都尉所说的智谋之士啊。”

  匈奴译长微微一怔,然后就被一脚踹得跪倒在地。

  踹自己的是一名年轻卫士,二十岁左右,身高八尺,套着一身略嫌大的铁札甲,站到汉使身旁,于胡床旁捉刀,眼睛始终盯着自己。

  这时候,汉使说话了,声音很粗:“我便是任弘,两国交兵,右谷蠡王派人来找我何事?”

  匈奴译长朝他行了一礼:“外臣敢告于任谒者,右谷蠡王为伊吾王、蒲阴王所迫,不容于右地,走投无路,想要率部众归降大汉。”

  听闻此言,厅堂内外众人都是一愣。

  好家伙,任弘只是想让匈奴人内讧撤走,可没想到匈奴诸王的矛盾比想象中的更大,竟弄假成真了?

  虽然历史上,从汉景帝起就不断有匈奴诸王投奔汉朝,但皆是普通小王。而右谷蠡王身为匈奴六角王,单于的亲叔叔,竟愿降汉,这是有汉以来,从未遇上的大事啊!若此事能成,西域局势将发生巨变。

  众人皆面有惊喜,唯独汉使,仍坐在胡床上陷入了沉思——其实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倒是汉使身旁的年轻卫士,立刻面露喜色,朝汉使下拜拱手道:“恭喜任君,贺喜任君,若能招降右谷蠡王,这可是天大功劳啊!封侯亦足矣!”

  汉使这才拊掌哗哗大笑起来:“然也,此天佑大汉!”

  匈奴译长再拜道:“此事关系重大,右谷蠡王特地派我来此,约汉使后日在渠犁南方八十里处,河水南岸的三棵柳面谈,商议归降条件和详细事宜!”

  ……

  第136章 谈,大门敞开

  ……

  三棵柳一如其名,在孔雀河南岸数里外的雅丹地貌中,只有三株柳树靠着泉水生存,此外绝无树木。

  不过周围的雅丹土岩倒是埋伏的好地方,五月十三日这天午时,右谷蠡王与醍醐阿达骑着马在柳树旁等待。

  天气很热,右谷蠡王摘了毡帽,露出了剃过后仅剩下左右两股的辫发。

  “那汉使任弘,当真会来么?”

  右谷蠡王仍对醍醐阿达提出的这个计划心有疑虑。

  “我觉得他会来。”

  醍醐阿达道:“从两个月前,我便在龟兹与这任弘交过手,此人极喜涉险。本已冲出龟兹城却为了等乌孙公主去而复返,在轮台被围东路断绝后,没有绕道,而是折返去乌孙求救兵。”

  “此番若能劝降大王,那便是能够封侯的大功,汉使们之所以不断来西域涉险,无非是求一份奇功,如今机会摆到面前,他一定会心动!”

  去过渠犁城一趟后,昨夜返回的译长则禀报道:“大王,就我所见,汉使虽然看似是个武夫,却尤有疑心,想来城府极深。”

  “倒是其床前捉刀的年轻吏士十分蠢笨,听到有利可图,便面露喜色,力劝汉使赴约。因为这功劳足以让汉使封侯,他们也能沾光。汉使在众人力劝下,才勉强答应今日来见大王。”

  右谷蠡王恶狠狠地揉着手里的鞭子:“希望他能早些到,然便能尝尝我这鞭子的滋味,竟敢用诡计陷害我!”

  被醍醐阿达劝了几天后,右谷蠡王有些被说动了,这次的事件并不是右贤王等人对自己的谋害,而是汉使的诡计,用一封书信让让匈奴内讧,以解渠犁铁门之围。

  不过,真正让右谷蠡王打消投降汉朝打算的,是利益的考量:他的王庭在天山以北,部众近五万,可这次却只带出来两千骑。部下的家眷都在千里之外,一旦像当年投降冠军侯的浑邪王一样,被安置他处,众人将永远回不了家。

  所以右谷蠡王自己能割舍妻儿,再娶再生就是了,部众却不一定乐意。他连投降的事都不敢跟亲信说,唯恐他们弃自己而去,到时候带着寥寥数百骑去投汉,必为其所轻。

  而按照匈奴的规矩,右谷蠡王领地很快就会迎来一位新的王。六角王一般不是父子传承,而是由单于的亲属们担当,相比于自己,部众对那片土地更加忠诚……

  乘着现在误会还不算深,倒不如像醍醐阿达说的那样,引诱汉使前来,将这罪魁祸首擒下,斩其部下,一并给右贤王送去,如此便能自证清白。

  一旁的醍醐阿达倒是对汉使本人很感兴趣,对译长到:“你再与我说说,任弘长什么模样?”

  译长如实描述后,醍醐阿达听后舒展了眉:“看来这任弘任谒者,与我在铁门关远远见到被汉兵簇拥的任侍郎,应该不是一人。”

  一个是四旬威猛壮汉,一个听说是二十多的高瘦年轻人,从年龄看,或许不是醍醐阿达最初猜测的兄弟,而是……

  “父子!”

  醍醐阿达了然:“任弘和任侍郎,应该是父子关系,也罢,我擒杀其父,也算报复其子的羞辱了。”

  但他们左等右等,午时已经快到了,却始终不见人影。

  正当右谷蠡王和醍醐阿达料想是不是汉使畏惧不来时,远处终于出现了一阵骑兵行进扬起的尘土。

  右谷蠡王面露喜色,可等那些人靠近些后,却勃然色变。

  来的不是汉人,而是清一色的匈奴骑兵,人数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