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品:《南宋异闻录精校版

小胖子脸皮子一紧,急忙上前一步,小声道:“爹,莫乱说话。你的‘乌鸦嘴’又应验了。”

  黄员外也是神色一紧,他戒备地四下看看,掩口咳嗽一声,小声地道:“放心,不会有人疑心了为父有这奇异的本事。”

  四个恶奴开着道,护着黄氏父子挤出码头,那两个落水者狼狈地被人救了上来,一个脱了靴子倒水,另一个拧着袍子,咒骂道:“偌大一个码头,不够他走的么,真他娘的属螃蟹的。”

  人群中马上有人好心劝道:“莫乱说话,那是四海船行的黄掌柜,杭州码头七成的货运、渡船都是黄家的产业,势力大得很。”

  人群乱乱纷纷当中,杨瀚跟属黄花鱼儿似的,溜着边儿挤了出去。

  白沙堤上,烟雨之中,柳枝飘飘荡荡的垂进湖面。青白二女共撑一伞,肩并着肩,在一片烟雨朦胧的湖畔站住,眺着望远处如水墨画般的风景,痴痴凝视,宛如画中人。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白素轻轻地吟着诗,珠泪盈睫。

  小青没有白素那般情感外放,但一双明眸业已湿润了,她看着这梦中已见过无数次的优美景致,轻轻地说:“临安,我们回来了……”

  雨中行人,踟蹰如断魂。一个手扶竹杖、头戴竹笠、身披蓑衣的老翁佝偻着背,缓缓地走在长堤上,他扶着竹笠,微微抬头,瞟了一眼烟波浩渺的湖面,湖畔,正有一双美人儿。

  老翁的白眉微微一展,那眉宇,依稀露出几分陶景然的模样。

  第044章 黄雀在后

  白素和小青沿着白堤一路下去,步履轻盈,丝毫不觉疲乏。可伶可俐已经租了一辆车子,裁着她们的东西,亦步亦趋地跟在后边,两位小姑娘都坐在车辕上,手里各自打着一把轻盈的小伞。

  前方一双玉人,身后一辆轻车,车上一紫一白,一带梅花,一带荷叶的花伞,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摇出了一路的诗意。

  “可伶!”小青忽然回头唤了一声,可伶便一挺纤腰,从车辕上跳下来,一手打着小伞,一手提着裙裾,向她跑过来。

  小青对可伶附耳说了一句话,道:“去吧,你们到了地方,先卸了东西安顿下来。”

  “是,二小姐。”可伶又跑回车旁,坐在最前边的车夫伸手拉了她一把,小姑娘上了车子,低声对车夫说出一个地址,车夫把鞭儿一扬,拉车的两头健骡便加快了速度,载着她们飞快地去了。

  白素和小青肩并着肩,手挽着手,漫步在堤岸烟柳之下,许久,小青才感慨地道:“四十年不曾回来了,这杨柳岸,倒是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姐姐你看,那块石头,当初你还坐在上边钓过鱼的,我看旁边那朵荷叶,都似与当初一模一样。”

  烟雨中,行人渐渐少了,迷离的山水画卷中,前方只有一个挟着包裹匆匆走去的一个路人,后边则只有一个拄着拐丈,踽踽独行的蓑衣老人,小青心情放松下来,便也恢复了几分少女的娇憨。

  白素忍不住笑道:“那石头固然没有变化,可那荷叶如何辨别与当年是否不同。”她停住脚步,转身看向小青,袅袅摆动的柳枝下,一双玉人凝睇对立,许久许,白素才悠悠一叹道:“不变的,该是你我的容颜才对。”

  小青嫣然一笑,柔声道:“还有你我的姊妹之情。五百年长相厮守,始终不渝。”

  两个人靠得更近了,肩头儿挨着,一起转向烟波浩渺的湖面。那一片迷离,在她们眼中,渐渐幻现成了永远难忘的那一幕画面。

  西泠桥畔,月挂中天。一辆油壁车由远而近,车前一对写着娟秀的“苏”字的灯笼,摇曳不定。帷幔被晚风吹着,车中三个少女,云寰雾鬓,步摇轻颤,笑声撒了一路。

  突然之间,那清冷的浅白色月光突然就变成了金光万道的太阳,就只是一刹那,然后金光就不见了,清冷如水的月光复又流泻下来,静静地照在三个昏迷在草丛中的窈窕美人儿身上。

  草如茵,松如盖,小径寂寂。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一滴晶莹的夜露,如少女含泪的美眸,盈盈地流转在一片翠叶上。晚风轻轻一拂,将那绿叶吹得微微一倾,那滴露水便滑下来,打在了青裳少女的额头,她那双细细蛾眉微微一蹙,便缓缓地张开了眼睛……

  ……

  两位姑娘似乎并不急着去寻住处,她们这里游一游,那里逛一逛,记忆里哪儿依然如故,哪儿有了变化,她们都能停下来看看,长吁短叹一番。

  有变化的地方并不多,那时候的生活节奏太慢,五百年前的钱杭,和五百年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这个民族的历史太悠久了,传承也是一直不断的,所以过去未来,在他们的眼中,有时就像是昨天和明天。

  陶景然耐心地跟着,一路行来,他的装束已经变了很多。白堤上那个蓑衣老人趁人不备弃了拐杖和蓑衣,就变成了一个仙风道骨的道人,手里居然还有一根拂尘。

  再跟一阵,他扯去白胡子白眉毛,脱了那道袍,便又变成了一个穿着短袍,趿着草鞋的普通汉子,走在街上东张西望的,似乎是个打零工的闲汉在找活计。甫回故地的青白二女心情激荡,免不得在曾经走过的地方多留连一番,但因为他十分小心,居然一直没有发现他的存在。

  “啊!”小青正扬头看着一棵榆树,想着当初在这株树上撸榆钱儿,回去做饼儿吃的情境,忽然那树前门扉一闪,一个年近六旬的妇人挎着个筐子走出来,蹒跚地走到门旁清水溪旁蹲下。

  那筐子中是一束青菜,此时雨已停了,看来那老妇人是要濯洗青菜,准备午饭了。

  小青轻讶一声,一把拉住了白素的手,白素疑惑地向她扭头看来。

  这时那门儿一开,一个穿开裆裤、剃茶壶盖儿发型的五六岁顽童,拉着一个才两岁左右,梳着一对朝天丫的可爱小丫头从门槛儿爬过来,奔着那老妇人跑过去,一边跑一边还叫:“太婆,太婆,要吃肉肉,是妹妹要吃肉肉,买肉肉吃呗。”

  小男孩叫着,小女孩浑然不觉哥哥在拿她当借口,很配合地点头,奶声奶气地应和:“右右,右右。”

  “你们呐,馋嘴巴!好,一会儿濯完了菜,太婆就给你们去买肉肉。”两个小娃娃的奶奶眉开眼笑地答应着,本来正想望向白素和青婷的目光早已转向了自己的孙子、孙女。

  小青趁此机会,扯着白素一头钻进了路边一条巷子。白素道:“什么事,跑这么急作什么?”

  小青回头看看,不见有人追来,再往前看,前方也只有一个人正悠悠然地走着,马上就要出了巷子,这才略觉心安,低声道:“我刚刚看见了如云。”

  白素茫然道:“如云是谁?”这句话说出口,才突然反应过来,顿时唬了一跳,“上一次在钱塘住时侍候你的贴身丫头如云?”

  这两姐妹就算没有苏窈窈追着,迫于容颜不老,怕给人发现,也得隔上几年便搬一次家。白素是个苦中作乐的性子,每次搬家招了家仆,都会别出心裁地给他们取些名字。

  上一次她在杭州住时,给后宅丫环们取的名字都来自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所以她当时的贴身丫头之一就叫静好,唤她时若咬字不清,便常常被人听成了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