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品:《奋斗在洪武末年精校版

满了文人式的居高临下。

  郭守敬侍奉元朝,在方孝孺看来,就是德行有亏,一个连品行都不成的人,还能留下什么好学问?

  即便是有,那也只会让人误入歧途,万劫不复。

  方孝孺很想好好教育这个后生一番,让他改邪归正。

  不过转念一想,今天来是有正事要谈,教化挽救的事情,只能放在后面了。

  “柳小公子,圣人问计,有关安顿归义蛮部,你有什么想法?”

  柳淳满脸含笑,可心里头却骂开了,姓方的果然是够膨胀的,俩人一起领命做这件事情,可到了方孝孺那里,仿佛柳淳成了他的下属一般。

  就冲这个,小爷也要狠狠算计你一回!

  柳淳想到这里,笑得更加谦卑。

  “晚生年纪轻,没什么见识,还是要听方先生的。”

  “听我的?这是你的真心话?”

  “先生能得到太子赏识,定然有不凡之处,晚生愚陋,情愿聆听教诲!”

  见柳淳还算恳切老实,方孝孺微微点头,总算有了那么一丝的满意!

  “老夫在路上反复思量,纳哈出率领二十五万部众归义,正好彰显我大明气象,万邦来朝。此乃国之大事,必须做好!”

  “兵书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想收服蛮夷,首先要收服人心。大明上国,唯有以仁义胸怀,恢弘大度,才能得到蛮夷的真心拥护。故此必须要好好安顿,要让他们过得安稳舒心,富足康乐。”

  “假如能安顿好了他们,其余诸部见到,必然主动归降。到时候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北元,从此再无兵戈之祸,征战之苦,百姓能安享太平,士兵刀枪入库,和家人团聚,这是何等的盛世啊!”

  ……

  柳淳总算明白了,怪不得蓝玉气得跑了,这个方孝孺完全就是自说自话,在自己的圈子里自娱自乐。

  如果光凭着对敌人好,就能感化敌人,让他们痛哭流涕,争着抢着来投降,这世上就没有战争了!

  柳淳想插话,可刚刚开口,就被方孝孺的一套大道理给堵住了。

  而且话里话外,还讥诮柳淳的师门,除了孔孟之道,还有值得下功夫的学问吗?半部论语治天下,只要弄懂了圣人的微言大义,就能无往不利……

  听着方孝孺口若悬河,柳淳没有半点心里负担了,不坑死姓方的,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方公高论,让人茅塞顿开,我看所有事情,都按照方公的意思办就是了。至于安顿人员,所需铁器,我白羊口愿意捐出生铁一万斤!”

  “哦!”

  方孝孺把眼睛瞪圆了,“一万斤?你小小的白羊口,怎么会有这么多生铁?”

  “我们郭氏之学,就包括冶金,晚生在白羊口已经搭建了高炉,炼铁绝非难事。据我所知,光是河北,就有六处官营冶铁所,另外还有十几家民间冶铁作坊。白羊口作为最年轻的一个,愿意献铁,助方公一臂之力!”

  方孝孺听完,捻着胡须,颇为自得道:“看起来郭氏之学,还有那么一二可取之处!”

  柳淳赶快走了,他生怕多留一会儿,就想打人了。

  这回屋子里就剩下方孝孺和李景隆两个。

  老方的心情大好,没想到事情这么容易!

  柳淳不但没有在方略上面跟他吵,还主动提供一万斤生铁,果然是仁者无敌,自己行正道,自然一帆风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这一万斤生铁,可是很有用处!老夫盘算,有十万斤,就能够安置这些人了。一家发一个铁锅,一把锄头,一个铁锹也就够了。其余铲子、勺子等物,可以用木头的代替……”方孝孺拉拉杂杂,说了好半天,这才问李景隆,“曹国公,你怎么看?”

  李景隆打个哈欠,“我都听方先生的,就是这北平风沙太大,不是长居之地,还是尽快把事情办好,回应天吧!”

  顿了顿,李景隆又道:“柳淳不是说了,白羊口才刚刚开始炼铁,就能拿出一万斤,可见不是什么难事,方先生,尽快安排就是了。”

  方孝孺脸色涨红,狠狠一挥拳头,“好,马上下令所有官营和民间的作坊,每一处献铁一万斤,限十天之内交齐!”

  李景隆似乎还不高兴,五天才好呢!

  他急不可耐道:“我这就安排人马,让他们去取铁!”

  第54章 你听说过沈万三吗?

  “李景隆就是一头猪!”

  徐妙锦毫不客气批评,“他的存在,就是侮辱岐阳王!”

  “你就这么看他?”柳淳惊讶道。

  “不是……是我四哥这么说的。”

  徐妙锦的四哥就是徐达的四子叫徐增寿,这位在靖难之役当中,频频帮助朱棣,最后让朱允炆砍了脑袋,等朱棣登基之后,立刻追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寿,徐家一门二公,就跟徐增寿有莫大的关系。

  看起来这家伙的眼光还真是不错。

  “别说是十天,就算一个月,那些作坊也拿不出一万斤铁!”

  柳淳信心满满,他能拿得出足够的生铁,靠的是两样,一个是超大的高炉,二是充足的原料。那些作坊,想不计成本,快速赶工,他们也要弄到足够的原料才行。

  而且由于缺少空气预热和鼓风技术,炼铁周期远比白羊口来的长,无论如何,也别想成功!

  除非其他作坊能请到卢老爷,开个二十九杀的超级挂,不然就只有等死了!

  “他们拿不出来会怎么样?要不要高价卖给他们一些铁矿石?”徐妙锦试着建议道,她现在可是白羊口的总账房,领着老板的工钱,当然要给出点赚钱的点子了。

  柳淳哑然一笑,“抛售一些没问题,不过我觉得老方跟李景隆没那么傻。”

  徐妙锦不服气,“他们连生产钢铁的时间都闹不清楚,还不傻啊?”

  “哈哈哈!”

  柳淳大笑,“没准他们就是想那些作坊拿不出来呢!对了……你听过沈万三吗?”

  徐妙锦摇头,“我倒是听说一个叫万二的,听说陛下在应天查抄了豪强富户一百七十多家,唯独这个万二,提前溜了,躲了一条性命。前两年,我还见到他去庙里烧香还愿呢!”

  徐妙锦没听说过沈万三,半点也不奇怪。

  沈万三是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在元朝,死在元朝,或许连朱元璋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因为根据《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死了,他的两个儿子,沈茂和沈旺,偷偷从江南运送粮米去元大都。

  据此来看,沈家的角色还不怎么光彩。

  《吴江县志》的作者莫旦跟沈家是儿女亲家,因此他的话非常可信。

  不过沈万三是死了,但家财还在,后人也在,据说他们在朱元璋攻打苏州的时候,和许多豪强,大力支持张士诚。

  结果张士诚战败,朱元璋严厉惩处了吴中的富户,许多人被迁居他处,家财尽数没收。

  不过似乎又有说法,讲沈万三的女婿,因为勾引有夫之妇,被人诬告,牵连到蓝玉的案子之中,最后丢了性命,沈家也因此彻底衰败。

  纵观整个故事,沈万三其人的确存在,他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