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作品:《铁血东南亚精校版

敢军第三营一连长谢英良舔舔干裂的嘴唇,眯上眼睛。废弃的装甲车成了他的掩体,40mm火箭筒发射器架在底盘,准星对准迷尘中若隐若现的影子。

  相对于谢英良的身躯,他要对付的目标是一个庞然大物,钢铁怪兽。

  来者乃18旅独特的装备、大英帝国产、爷爷级的“彗星”式坦克。坦克走走停停,走时,发出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咯吱”声,停时,朝可疑处开两炮。

  “去死吧!”

  谢英良扣下扳机……

  轰!火光一闪,坦克爆炸,履带哗啦啦断落,瘫痪。

  缅国贫穷,从其装备的“彗星”坦克可见一斑,这种老爷车连配件都难觅,绝对归属于滥竽充数之列,或者说聊胜于无。

  都说坦克正面装甲厚实,40火与“彗星”的对决,以40火完胜告终。

  缅军18旅第二坦克连遭到无情屠杀,十辆“彗星”坦克全军覆没,剩下的两辆因为损坏趴窝而躲过一劫。

  第二坦克连驻扎在蜡戎镇附近的军营,北大街的惊天爆炸将他们吸引过来,本以为遭遇恐怖分子的自杀袭击,孰料迎面撞上一块硬铁板,死伤惨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谢英良的连队逃不过这条战争规律,十数名战士英勇战死。

  谢英良连分配到的任务是占领北大街哨卡,并狙击城外的敌援,为主力摧毁火车站争取时间。他们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拨回援。

  蜡戎火车站存放有大量的军需物资,对缅军而言极其重要,不容有失。双方争夺异常激烈。

  新七旅旅长巴瑞很快判断出袭击者的意图,急忙命令机场戍卫营全部的二十辆武装皮卡紧急支援火车站。

  支援同样受挫,领头的两辆皮卡被路边简易炸弹装置送上半空。

  伏击这支车队的是曾大帅亲率的一个连队。他以巨石为掩体,遥控路边炸弹之后,再扛起一具40火,瞄准扣发。动作一气呵成,老兵的素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火箭弹直取戛然停止的车队。轰!

  弹头撞中目标,一团火球冲天而起。

  一击得手,他马上扔掉火箭筒,趁着敌人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之际,操起81杠连续吊射枪榴弹。

  缅军皮卡上或载着重机枪,或载着迫击炮,火力强大,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必须解决掉。

  敌人还是太多,有点消化不良。一辆皮卡率先反击,重机枪吐着可怕的火舌,数名果敢军战士中弹身亡。

  砰!

  枪响,皮卡上的机枪手被爆头。

  那是南北斗的杰作。他埋伏在山腰密林间,凭借着手中射程远的AMR大口径狙击步枪和9倍瞄准镜,为战友们解决一个又一个致命威胁。

  战斗仅仅持续十多分钟便结束。南北斗的精准狙击成了压垮幸存缅军士兵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逃跑,有人投降。

  曾大帅并未下令乘胜追击,而是带着俘虏,驾着皮卡,驶向火车站。

  因为一路过来走山道,果敢军严重缺乏重武器和弹药,缴获八辆完好无损的皮卡无疑是雪中送炭,其中两辆车上各装着一门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还有十数发炮弹。

  “松诺营长的情报果然准确,丝毫不差!”

  曾大帅一边驾驶着皮卡,一边赞叹。松诺营长隶属18旅,长期驻守蜡戎地区,对周围的布防情况了如指掌。曾大帅的作战计划正是根据他提供的情报而制定。当然,他还得到其他安插在缅军里的内应的支持。比如空军基地里的某位空管小角色,火车站里的小调度。没有他们,行动不可能如此顺利。

  曾大帅赶到火车站时,战斗正白日化,双方围绕着火车站展开激战。

  刚开始,国仕峰率军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连续攻占战略要地,战绩辉煌,消灭了包括一个火炮营在内的数百名敌军,一举缴获36门76毫米牵引式山地炮和上千发炮弹。

  可惜果敢军疏于使用牵引式火炮,无法威胁到龟缩在火车站工事里的敌军,无奈之下,国仕峰用枪口强迫缅军的炮兵俘虏“同根相煎”。

  效果同样不明显。缅军炮兵的技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射出的炮弹只开花,鲜有结果案例。

  蜡戎火车站的守军在年初已经向曾大帅交过一笔昂贵的学费,吃一堑长一智,经过半年的经营,防御工事修得固若金汤,堡垒重重,火力交错,既有重机枪,又有迫击炮,高射炮,易守难攻。果敢军付出上百人伤亡的代价,依旧未能靠近核心防御圈。

  曾大帅尝试用迫击炮轰击敌人的一个地堡,却发现徒劳无功。

  皮太厚了。120毫米口径的炮弹当头落下也只是替其挠挠痒而已,地堡里面的重机枪打了一个盹,又吐出猛烈的火舌。

  这样的火力点少数也有十数个,要攻克火车站,困难重重。

  撤!

  曾大帅当机立断。

  制定战役之初,他将最低目的定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延缓敌人的攻势。可以说,他已经如愿以偿,占了便宜当及时脱身,毕竟身处敌巢,所不能预计的风险太多。

  战场讯息万变,或许连曾大帅都没料到,一个意外“奖项”让他朝令夕改。

  藏在废墟里的掸邦司令部司令蓬拉拉被俘获。士兵在他身上找到电报密码本。

  曾大帅如获至宝。

  掸邦司令部起到承上接下的作用,向上,可直接联系国防总部,向下,可调令番属18旅与新七旅。有蓬拉拉和密码本在手,想像空间无限大。

  一个冒险想法迅速在曾大帅脑海里生成:用蓬拉拉的名义调令集结在登尼镇前线的上万缅军回援,同时向总部求助空中火力支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

  电波传播速度极快,几经辗转,到了蓝领号上。

  指挥官坎贝尔眉头大皱。气象官报告说一场超级风暴从印度洋洋面北进,路径诡异,时东时西,很难判断究竟是向天竺国东岸还是向缅国扑来。数分钟前,他还在犹豫是否召回放飞不久的战机群。

  参谋长罗伯茨说:“阁下,我建议舰队机动进入安大曼海,向毛弹棉方向靠近,即使风暴改变路线,我们也有充裕的躲避时间。如果我们不及时阻止那些孤注一掷的果敢恐怖分子,恐怕等风暴结束后,我们将发现他们的地盘扩大数百倍,到时空中打击的难度更大。”

  坎贝尔懂得这个道理,事实证明缅军是扶不起的阿斗。从内壁都发来的求援说,大量的果敢军趁着浓雾攻入蜡戎镇,并且还有更多的武装分子从北部陆续涌来,据说登尼镇的部分官兵与果敢军有勾结,致使防线有名无实。

  “好吧,让航空兵们大开杀戒,彻底将敌人送入地狱!”

  他也觉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些果敢军像老鼠一样,平时藏得严严实实的,舰队耗费大量的弹药而战果不彰,今天难得遇上他们出来“大游行”,不将他们消灭掉,对不起上天赋予的战机。

  “不过,告诉飞行员,不得恋战,必须以最快速度返航。”

  他补充道。印度洋上的风暴始终是他的心结。无须丰富经验,即便普通水手都晓得,风暴的影响范围很大,脚步未到,风浪已起。大风浪是舰载机起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