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作品:《江山志远精校版

  自是车身上印有‘国安’字样的车辆为之开道,稍事停当,车队开始出发,悄无声息地朝榆江市区驶去。

  院长此行,专为省农博会而来,省农博会全称为省农业科技产业博览会,省农博会在杨建中时还只是农业洽谈会,本意为农民朋友和商家牵线搭桥而设。省农业厅接手后,刚开始仅展览茶叶、人参、海味、木耳、葡萄干、哈密瓜等等农业土特产品。慢慢的大家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有收割机、粉碎机、打米机、农用车等等与农业有关的农机用具参展,参展厂商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终成规模,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农业博览盛会。今年周至诚对农博会更进了一步,大量邀请海外客商参会,准备把省农博会打造成世界性的农业科技博览盛会。省农博会已有影响,海外客商自然不愿放弃打入国内市场的机会,一个个广受邀请,纷纷派员参会,本省一时宾客云集,宾馆人满为患。

  既然周至诚有意把省农博会打造世界性的盛会,自然希望能请动某位中央领导在开幕式上讲话,增加影响。周至诚思虑再三,觉得还是请院长出席把握更大,一来,院长一贯关注农业,对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深表关注;二来和李泽成也还说得上话,李泽成这人务实,由其传话,应该具有操作性。

  周至诚于是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联名发了一封邀请函,经李泽成之手,送到了院长的案头,院长对此并无表态,既不说同意,也不言反对。李泽成有些看不懂院长的心思。他和老毕一沟通,才知有些情况。院长政务繁忙,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农博会的开幕日期为每年的11月8日,院长要想出席开幕式必须于前一天也就是11月7日到达才行,可偏偏院长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此类外事活动早有安排,根本不能更改。李泽成这才明白了院长的心意,院长关注农业,对这个博览会肯定很有兴趣很是重视,只是由于时间有些冲突,院长才没有明确态度。李泽成跟院长不是三天二天,知道院长这是在看到时能不能挤出时间来,争取参会。知道了事情的原由,李泽成打电话和周至诚沟通了一下,觉得万全之策,还是把开幕式推迟一天,于11月9日举行。

  李泽成抽空把自己和省里沟通一事和院长一说,院长这回很是爽快,欣然同意:行,就这么办。

  机场一般都不在中心区,榆江机场自然也不例外,虽名为榆江机场,却在榆江市与合海市搭界之处。从地理位置来看,此机场反而离合海市更近。

  从榆江机场到榆江市中心,有几条路可达。近一点的路,多为二级公路,路面不宽,时有货车抛锚引起堵塞,不利于安保,最好的方式是从机场走一段路,从合海入口上高速,经高速直达榆江,路程虽是最远,却是最稳妥的路线。李泽成和警卫局的同志一商量,觉得还是从合海上高速合乎院长的心意。要是走其他路线,为安全起见,肯定得封锁通行路线,引起群众出行不便势在必然,而院长最不喜的就是扰民。

  车队从机场出来后,雨竟然越下越大,到后来,雨水就像天河缺堤,直接倒了下来,打在尼桑碧莲的车顶上噼噼啪啪直响,雨雾渐大,车行缓慢。院长不为天气恶劣所动,他在翻阅一份急件。李泽成与院长并排,坐在上车的那个售票员的位置,此刻李泽成不能不为院长的行车安全考虑,他看了老毕一眼,恰好老毕也把目光朝李泽成望了过来。二人一对视,顿时心领神会。李泽成站起身来,走到坐在后两排的钟涛和周至诚身边坐下。

  李泽成说:“钟书记、周省长,现在阵雨正大,为安全起见,有必要找个合适的地方稍事休息,等雨停了再走。”

  此时车已行至合海高速入口处,此处地处偏僻,没有适当的场所可供院长停留。车停路边更不安全。钟涛皱起了眉头,一时想不起有何合适之处。他看来周至诚一看,周至诚想了想,说:“要不,上合海高速公路服务区去?”

  李泽成知道,此类服务区地势空旷,可控的范围大,倒不设为临时停靠的至佳场所。李泽成没说其他只问:“有多远?”

  周至诚说:“上高速,2公里就到。”

  李泽成略一思考,说:“行,就进服务区稍事停留,等阵雨过后,立即就走。”

  李泽成打通了开道车上负责安保的处长的电话,李泽成说:“上高速,进服务区。”

  处长说:“明白。”

  此为临时更变,处长不敢大意,赶忙加快速度,进了高速。付国良作为省政府的秘书长,他殿前,就在先导车上负责指路,而省委秘书长文坤则在最后那一台车上,负责押后。

  处长抢先一步进驻服务区,在对讲机里指挥外警和内卫人员及时跟进,肃清障碍和进行要点布控。这边刚安排妥当,院长一行的车队就进了服务区。

  院长一直都在批阅文件,此时感觉车停了下来,开始还以为已到目的地,他看了李泽成一眼,又看了看车外,明白这是临时停靠。他再次用询视的目光看了李泽成一眼,李泽成解释,说:“院长,这会雨太大,不方便行车,等这阵雨过了后再走不迟。”

  院长没说话,开始仔细地打量窗外。雨还是挺大,视线并不开阔,杨家坳土特产品馆三层高的八角木楼虽然近在眼前,可看起来还是若隐若现,不过棱角倒也分明,与别的建筑有些异样。院长留心看了看,觉得这个楼有些意思,与其他服务区所见,大不一样。很是独特,有些民族特色。

  院长问:“这是楼是何用处?”

  李泽成不知道这是杨志远的杰作,他自然也不知道这楼有何用意。钟涛也不知道,自然也不好回答。唯周至诚清楚,他赶忙回答,说:“首长,这是我省新营农村一家村股份制农业公司在服务区设立的土特产品馆。”

  院长对农业一直关心,一听一家农村的村办公司竟然如此手笔,顿时有了兴趣。

  李泽成一听,心有所动,杨志远要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的事情都自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周至诚这么一说,他马上明白这只怕就是杨志远所建。他问:“周省长,这家公司是不是杨家坳农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这个楼是不是叫‘杨家坳土特产品馆’?公司的董事长是不是叫杨志远?”

  周至诚点头,说:“是。”

  院长好玩地看着李泽成,说:“泽成,你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李泽成笑,说:“院长,您是否还记得您有个回乡创业的学生叫杨志远。”

  院长对杨志远一直上心,李泽成稍一提醒,他就记起来了,说:“是他?”

  李泽成点头,说:“正是,上次在北京饭店,您看到我和他在一起,说他好端端的不在杨家坳呆着跑到北京来干嘛,当时没敢跟您汇报,其实那天他到北京就为在服务区建‘杨家坳土特产品馆’这事。”

  院长点点头,说:“明白了。”他看着车窗外的木楼,沉思了一会,想了想,说:“泽成,要不下去看看!”

  院长虽是征询,却已起身。李泽成有些担心院长安全,要知道此时雨大,土特产馆里肯定有不少的群众在其中躲雨,一旦院长出现在群众面前,引起围观势在必然。可他知道院长的秉性,杨志远是院长的学生,他当初离校返回农村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院长一直对杨志远的事情深表关注。现在既然这土特产品馆与杨志远有关,院长想进去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