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作品:《江山志远精校版


  杨石面朝大家深深地鞠了躬。杨家坳的老老少少,都站了起来。杨志远慌忙扶住杨石,说:“叔,你这不是折杀大伙了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由不得你。”

  杨石说:“志远,你别安慰我,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好久了,当着大家的面说说,心里反而舒坦。”杨石按了按手,招呼大家坐下,他一指杨志远,说:“杨志远!我不介绍我想大家也都认识。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今天回来了。志远这次回来,不是放假,是毕业了,他放着北京那大地方的好工作不干,回咱杨家坳当农民来了。我们这些族里的老人一早就合计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宣布从今以后,志远就是你们新的带头人,我希望我们杨家坳的老老少少今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今后志远指哪我们打哪,绝不含糊,我就不信我们翻不了身。好了,现在就请志远安排事项。”

  杨家坳的男女老少,掌声雷动。杨志远摆摆手,说:“我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而无愧于大家的信赖。现在我就谈谈我的初步计划。”杨志远停了停,说,“首先,我们必须改变现行各自为政的生产模式,成立一家投资控股股份公司,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改单一为唯一。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目前大家实行的都是小农经济,粗农经济,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就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吃饱是没什么问题,可再怎么折腾也创造不了更大的价值。那么怎么办?那就是集中,只要集中,就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打个比方吧,战场上,我们都知道面对强大的敌人,一个人去死拼,那根本就无济于事。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把敌人打败。这两个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集中,团结才有力量。”

  杨志远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为清楚透彻,决定以乡亲们的现实说事,决定给乡亲们算一笔帐,他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演算,杨志远说:“我想问大家,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乡亲们纷纷回答,有说六百斤,有说七百斤,也有说八百斤的,但没有超过八百斤的。

  杨志远边在黑板上写上八百斤,边笑,说:“还是家乡的乡亲实在,没有说亩产万斤。”

  大家轰然一笑。

  杨志远说:“那好,我们就以亩产八百斤计算。”杨志远边写边说,“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粮食收购价为五毛五,那就是说我们劳作半年,可得四百四十元,减去化肥、农药、种子、农业税等必须的成本,每亩的收入只怕没有多少,如果再算上人工成本,只怕有些人还会亏损。这就是我们一年到头,看不到钱的原因,因为事实就摆在这里,再怎么算,也就这么多钱。但是我们如果把土地集中起来,把土地平整,连成一块,我们就可以实现集团化,机械化作业,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圃等高效农业,这样每亩的产值可以上千,也可以上万;又比如我们高山上的茶叶,一亩茶地可收十斤左右的干茶,茶商上门零星收购的价格在四十元一斤左右,可你知道他们卖出去的价格是多少吗?至少二百元一斤。你们知道西湖龙井茶吗?它的零售价至少是五千元一斤,为什么我们茶的质量不比人家的差,而价格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就是因为我们的茶叶没有上档次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做品牌靠某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只能靠集体靠集团公司。”

  杨志远在黑板上演算完毕,停下来问:“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杨志远的帐算得很是清楚,每个人的心里都暗自算了一笔帐,都觉得真要照杨志远说的那样去做,要比自己单干合算。乡亲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杨志远见大家点头,说:“好,那我就是谈谈第二部分,怎么入股。”

  杨志远说:“自从实现承包责任制后,除了村前的杨家湖,杨家坳的田地、山林都已细分到户,那么我们就以田地、山林的承包期折股,田地茶山一亩折算成一股,山林两亩折算成一股,村前的杨家湖,村里的碾茶机、烘房等村集体财产,也将按比例折算入股,大家还可以以现金入股,现金按一千元一股计算。当然入股这事并不只限于我们杨家坳人,光靠我们杨家坳人只能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我们肯定要引进外来资本,这样才可以加快发展。”

  杨志远还特意就村集体的集体财产折股做了说明,杨家坳不可能只停留在小农时代,它必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必定会发展成一个独特的小城小镇,而小城镇的建设涉及到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亮化工程、医疗救助、养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到时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而村集体的分红就可以解决这方方面面的问题。真到那时,我们杨家坳就会成为一个人人富裕,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和谐江南小镇,到时,看谁还敢说,嫁女不嫁杨家郎,想嫁我们还得看她是不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够不够资格。

  杨家坳人一直讲究规矩,主事人在台前讲话,下面的人都是很仔细地听,也没有人在下面唧唧喳喳的议论,随意走动,一般不是关键的问题,根本就没人插话。当然,也不是就搞一言堂,到了讨论的时间,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才会综合各方建议,形成最终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各家各户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没有什么条件可讲。这次杨志远在台上讲话,下面的人即便是族中长辈也都是中规中矩的坐着,并不因为杨志远年少,而有所轻视。这次有个特例,因为杨志远要求杨雨菲做好会议纪要,杨雨菲被安排在台前第一排的位置,照平常,按杨雨菲的辈分,只能坐在一方的某个角落。

  杨石这次忍不住了插话,他说:“那敢情好,关于志远说的娶媳妇这一条,我看现在就可以写进村规条约,别让人觉得我们杨家人的门那么好进。”

  杨志远笑了笑,接着往下说:“按照公司法,我们有必要对今后的股金红利作出明确的规定,写进公司章程,作为法律依据。综合其他大多数公司的做法,我提议公司今后每年将全年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作为分红,其余部分作为公司的发展资金,进行再生产。”

  杨志远停了停,问:“关于入股分红这种关乎乡亲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乡亲们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尽管提出来,我们协商解决。”

  以田地、山林的承包期折股,别说是杨家坳人闻所未闻,只怕是放眼全省,这也是破天方的第一次,乡亲们还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杨志远只好点名,他一指杨自有,说:“自有,你当过兵,见过一些世面,你说说你的看法。”

  杨自有看乡亲们都望向自己,忙说:“这我可说不好,毕竟我们大伙都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志远,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反正我杨自有是跟定你了。”

  杨石也说:“志远,这事你只要尽量做到公平,不让乡亲们吃亏就成。”

  杨志远说:“这个自然,即便是以后引进外来资本,我们村的股份再怎么稀释,也必须在百分之五十一以上,必须达到控股权,这点是公司的底线,无须置疑。”

  杨志远又说:“当然,土地的承包权在大家的手上,我们还是应该遵循入股自愿的原则,这次我们不搞族规族矩那一套,入股自愿,愿意入股的,等会到杨雨菲那里登记一下,在公司成立前必须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以便在工商部门备案。当然如果觉得入股不妥当,不愿意入股的,我们可以以另外的模式进行操作,可以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