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作品:《明末苍茫精校版

杂粮,不过毕竟能吃饱了,还有五钱银,此前奴婢、农民服徭役都是自带餐食,上哪找这个好活计去。万基一日内就召集了千余官奴,还有数百的农民,第二日就开工了。

  给予朝民银钱也是无法,如果辽民到来每日饱餐,每月还有半两银,朝民明着不说,私下必是抱怨不止,极易离心离德,被有心人利用,反正将来岛上汉民人数会超出朝民,且只教授汉文,如此数十年,必将其同化,所以赵烈将他们都作为治下之民看待,不用厚此薄彼。

  对于岛民赵烈不用担忧,让他烦恼的事情还是不少,尤其是牧场问题。

  关明,韩建的回执到了,大静、西浦的顺利夺取是让赵烈愉快的,折损兵丁不多,这是让赵烈最为满意的,但是,两方的夜不收带来的信件内容则是争吵不休的,关明将韩建骂个狗血喷头,总之,抢夺友军功劳是没跑的,韩建则辩解为了早日夺取全岛不得已为之云云,两方吵的一地鸡毛。

  赵烈下令两人罚奉一月,关明自身的运筹失误,自食其果,韩建倒是没有大错,毕竟是为了早日夺取全岛,不过如果不处罚,关明倒是无所谓,自食其果了嘛,但是恐其麾下千总官兵士气受损。赵烈此时体会到平衡之重要,于是韩建也就倒了霉。

  事情刚刚处理完,晚上最让他头疼的消息传来,表述济州岛马场的实际情况的文书由李禄、顾酩处飞马传来,就着昏暗的油灯,赵烈看完了马场的情况,原来顾酩费尽周折,挑选了六百一十八匹还算可堪一用的马匹,其中,两百三十余匹公马,三百七十余匹母马,都是三岁到八岁的,身高都在一米二十以上,还有四百八十余匹两岁前的小马,其他两万一千千余匹要么身量瘦小,要么年事已高,总之,大都是残次品。至于如何处理,顾酩只好请求赵烈示下。

  靠,赵烈心中大骂,不怪乎历史上朝鲜对阵倭奴、建奴一触即溃,看看他们的战马真是奇葩啊,冷兵器时代只有步兵没有骑兵与强敌之精锐骑兵对阵就是个悲剧,大宋就是明证。朝鲜的战马估计也就是传个讯,报个警,除此毫无用处,要不是朝鲜在北方买入一些蒙古马作为战马,恐怕北方早就不保了吧。

  看着两万余匹庞大的数字,和其微乎其微的作用,想想它们消耗的人力物力,真是让赵烈头痛不已。只是,无论如何也得废物利用,帮它们找到出路,也好减轻负担。

  赵烈左思右想只是大概想出一个方略,至于具体执行,还得和左右商议后再谈。

  顾酩的信件里倒不全是坏消息,据他估算,岛东部的丘陵和平原夹杂地带放养六七万匹马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赵烈一直苦苦寻觅的马场终于有了着落,毕竟石岛马场喂养个数千匹马就是到头了,还只能大部圈养,不利于保持战马的活力以及野外生存的能力,只是过渡的地方。

  最后确定地点的是忠烈祠,这是军魂铸造之地,也是将来百姓祭奠英烈之所,赵烈将其确定在城西南五里处,占地数十亩,前面是平地,后面是个向上的缓坡,此处青山绿水,是一个好的所在。

  第102章 秋天里的收获

  “他爹。”一声喊叫将李秋生的魂魄拉了回来。

  “何事。”李秋生咔吧着眼睛不耐烦的看着自己的婆娘,自己正想得入神,这个婆娘大声喊什么嘛。

  “爹方才不错眼珠的看着番薯,娘担心了。”大儿子李辉不安的看看自己老子,自家老子没什么毛病吧。

  “没事儿,能有什么事。”李秋生瞪了自己婆娘一眼,转过头笑眯眯的端详着手里的番薯秧子,上面灰突突的一串串番薯就是方才让他目瞪口呆的元凶,开玩笑,方一种下番薯时,全村人都是提心吊胆的,毕竟谁也没种过,要不是赵大人的严令加上什么如果歉收,赵大人发给粮米,恐怕没几个人敢种的。

  没想到啊没想到,方一起地,第一棵秧子就带出这么一长串的番薯,哎呦喂,此时,李秋生只是眉开眼笑的端详,顾不上他人了。

  李辉撇了撇嘴,心道,方才也不晓得是谁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吓了俺们几个一跳。

  不提李辉对他老子的腹诽不已,李秋生正在手脚利落的起着番薯,只见无一例外每棵秧子都是带出一串的番薯,让李秋生欣喜不已,李家婆娘同两个儿子也是边惊诧边起获,一时李家这个小小的队伍惊喜惊叫不断。

  半晌之后,李秋生呼哧带喘的和婆娘、大儿子、二儿子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只是收了三亩坡地的白番薯,自家人就累得不堪了,没想到这从地里翻出的番薯产量这般多,狂喜下兴奋的忙乎这么久,太累了实在是干不动了,只能歇歇气,李秋生早日间番薯产量不济的担心是无影无踪了。此时虽说身子疲惫,但是心里甜啊。

  李秋生喜滋滋的看着面前堆起小山般灰突突的白番薯,估摸着这三亩地的怎么也得有十五石左右,嗯,那岂不是每亩得有五石左右的产量,不行,李秋生想到心里就像是猫抓般难熬,不顾疲劳,起身拿起几个番薯和自己的铁锹好好掂量了一番。嗯,没错,自己的铁锹重量自己有数,这般看,嗯,李秋生好好估算了一下亩产得有五石,五石啊,李秋生脸色立时涨红。这是多大的产量啊。

  “他爹,他爹。”自家婆娘唤醒了李秋生。

  “他爹,你怎么了,脸上怎么这般红。”婆娘担心的问道,李家大嫂心道自家男人今日是怎么了,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的。

  “老婆子,咱家的这白番薯俺估摸亩产得有五石。”李秋生笑呵呵地说道。

  “啥。”婆娘睁大双眼看着自家男人,虽说起番薯时婆娘发现产量着实惊人,也美滋滋的想着今年是丰收了,不过,五石的产量还是让她惊呆了。

  缓过神来,婆娘起身就走。

  “老婆子,你去干什么。”李秋生问道。

  “他爹,俺去坡下找胡云他家的借个秤来,好好称称,要不,俺心里不踏实。”婆娘边走边说。

  李秋生倒是没反对,他方才也是大约摸,现下也是心痒痒的想知道到底产量有没有五石,这个念想现下是越发的控制不住了。

  不过,他让大儿子李辉陪着一起去了。

  须臾,李秋生只见李辉当先跑来几个箭步冲上了自己坡地,这小子到底是年轻啊,干了半天活计还能跑起来,李秋生笑呵呵的看着大儿子冲到近前。

  “爹,胡云家已经称了,他家亩产五石两升,俺娘让俺先回来告诉爹一声。”李秋生脑袋嗡的一声,亩产真的到五石了啊。

  李秋生等着自家婆娘来到近前,又问一声,“就是五石两升,他爹,你没看到他家婆娘乐的都看不到眼睛了。”李家婆娘撇嘴说道。

  李秋生这下更是搂不住了。和家里人忙活半个时辰称完三亩收成,共计十四石八升有余,差一点就是亩产五石了。

  虽说没有胡云亩产高,不过,胡云家不是坡地,这比不了,李家的坡地亩产近五石,李秋生一家陷入狂喜,往年这没水的坡地连半石高粱都产不出,就是有水浇灌这坡地不过是产出近一石高粱而已,今日白番薯是近五石的产量啊。全家十余亩白番薯,还有十余亩玉米,这,这得收获多少粮食啊。

  不过,下一刻,李秋生就有点犯愁了,这般多的白番薯如何保存啊,它不同麦子、糙米、高粱,李秋生一看就知道白番薯的水分大,比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