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作品:《妖孽学霸精校版

吕丘建在华国百姓中的知名度现在要超过乔院士等老前辈,除了庞加莱猜想的成就之外,和各大体育媒体对他的炒作也是分不开的;但这还不够,所以他才录制了这么一期节目,如果等到自己在华国人心中的地位和霍金差不多的时候,无论是成立自己的实验室还是申请费用,自身的知名度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然,要是在两年后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拿下菲尔兹奖就更好了!华国第一个重量级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这个称号将会为他镀上一层荣耀的光环;有了这东西傍身,足以无视按资排辈的陋习,让自己在华国科学界成为呼风唤雨的存在。

  出于上述原因,吕丘建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格外用心,力求能让更多的人听懂并喜欢上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他还在节目中使用了教育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务必要让效果达到最大化。

  除了名声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要完成自己的计划,少不得有一大批掌握着扎实知识的下属进行配合;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将这些孩子的数学基础打得坚实无比,让他们考上大学后。无论是读物理化学还是机械计算机,数学都不会为他们拖后腿。

  因为每一期的节目并不长,所以也花费不了他太多时间。每天在电脑前进行半小时的工作,第二天的更新就顺利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则留给了ARXIV、上课和物理学的学习。

  除了去教室上上自己的专业课之外。他还经常跑去物理系的课堂上听课,因为完全依靠自学的话效率还不够高。

  京师大学的物理系在动乱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李政道等海外华人物理学家的帮助下进行着对国际研究前沿的艰难追赶;在这期间李政道先生创办的京师现代物理研究中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中心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研究和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华国物理学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为华国和京师大学培养了大批的青年物理学家,使得他们成为追赶国际前沿的中坚力量。

  这对于吕丘建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起码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那些代课的老师都能很顺利的回答,这为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向来密切,想学好物理学。像群论、数理方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统计学、概率论等等都是必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数学系的学生想转物理系要比其他专业方便许多,起码不用再为这些基础数学着急,他们可以直接从最基础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开始入手,然后慢慢深入到理论力学、量子力学、计算物理……直到更高端的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等等。

  所以这些老师也知道吕丘建这个人,每次遇到他提问都客客气气的回答,有时还会拿出自己在数学上的困惑和他交流。在得知他想转读物理学的研究生之后,更是热情的帮他介绍如今世界各个大学物理系的现状。

  “假如你要学高能物理的话,米国还是最佳的选择,像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还有你之前所在的普林斯顿都是世界顶尖的水平!”物理系的老师耐心的给他讲解着。“如果不想去米国,英国也可以,牛津和剑桥这两个老字号的实力并不弱于上面三所学校。帝国理工学院的实力同样很强;除此之外法国的巴黎第六大学、第十一大学,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也有其独到之处,当然露西亚的俄罗斯大学也很厉害,只是在经费上恐怕没办法和之前的那些学校比了!高能物理是最烧钱的项目,没钱可玩不转。”

  “学校固然重要,但导师才是关键啊!”吕丘建笑呵呵地答道,关于学校的选择他早就通过各方查证,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哪一所。

  “嗯,说得对!不过你既然在普林斯顿呆过。那为什么不去找威腾或者戴森?现在还在世的物理学家里,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可不多啊?”一说起这个他就满脸的可惜。“我数数看,不外乎温伯格、菲利普·安德森、霍金、韦尔特曼、希格斯、格罗斯和杨振宁等寥寥数人。我要是有这个机会去他门下读书,你让我干什么都愿意啊!”

  从这个名单里可以看出,诺贝尔奖并不是评价物理学家伟大与否的关键,这些人里得过诺贝尔奖的有杨振宁、安德森、韦尔特曼、温伯格和格罗斯。希格斯要到后来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后才会获奖。

  究其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对于理论性的研究十分慎重,像爱因斯坦当年获奖的原因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更伟大的成就相对论却无缘奖项;杨振宁获奖的原因也是宇称不守恒理论,而不是更伟大的杨米方程。应用性的物理成果检验的容易,理论性的则要困难无数倍,诺贝尔委员会也是害怕发错奖。

  如果自己向戴森和威腾提出要求的话,想必在考核完自己的物理学基础后,他们都会同意收自己为弟子的吧?

  可吕丘建却没有如此选择,因为欧洲有更吸引他的东西存在,那就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简称CERN);任何理论都需要实验的检验,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高能物理实验设施。

  第148章 全球顶级实验室

  高能物理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全球范围内规模巨大、耗资巨量的实验室除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之外还有米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米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米国德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米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米国费米实验室、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法国摩丹地下试验室、大名鼎鼎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露西亚科研中心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霓虹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华国的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华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等等。

  但是这些实验室各有各的利弊,米国的那几所挂着国家名号的实验室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恐怕不会轻易让一个华国人进去,即使吕丘建改了国籍成为米国公民进入实验室,想要接触到最核心的东西也不容易,更别说跨越透明天花板登上高层,让实验室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试验了。

  德国、法国、露西亚和霓虹的那几所也是一样,他们对于外人的防范比米国这个移民国家还要严格许多,况且那些实验室的投资和研究设施或许还不一定比米国的强。

  卡文迪许实验室就相当于剑桥的物理系,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电磁场理论奠基人麦克斯韦,继任者之中也有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卢瑟福这样的大牛;自卡文迪许实验室诞生到90年,一共培养出29位诺奖得主,实力简直是令人瞠目结舌。

  但他终究是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资金和设备都相对有限,如果是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想参与甚至是主导大型实验就完全不够了!这和吕丘建的需求不匹配。

  至于华国的实验室,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国家这些年的经济虽然一直在飞速发展,但花钱的地方也多,远未到后来钱多的不知道怎么用了的程度。对这两个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暂时还达不到吕丘建想要的程度。

  所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这个机构的名字许多人或许没听说过。但他的研究成果却几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世界上第一个网站RN.CH、第一个网络服务器、第一个网络浏览器WORLD-WIDE-WEB就诞生于此,80年代蒂姆·伯纳斯·李进入CERN的粒子实验室,那时候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是大家熟悉的丁肇中;在那里他接受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