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

作品:《仙宝精校版

献资料之中,却记载了流霞盏最为显著特点。”

  “色明如朱砂,犹若晚霞绚烂?”祁象很迟疑,这样的描述,太空泛了啊。

  “不不不,不是这个。”伍二爷摇头,笑道:“我说的是文献资料,可不是文人的修饰,而是实打实的鉴定标准。”

  “请二爷赐教。”祁象洗耳恭听。

  伍二爷缓声道:“流霞盏的工艺,除了脱胎比较不易以外,最关键的还是它的釉料。你要特别特别的注意,流霞盏的釉料,那可不是依附在胎面而已,更能渗到胎壁之中。”

  “什么?”祁象顿时一呆,又惊又奇。

  “怎么样,没想到吧?”伍二爷哈哈笑道:“流霞盏的釉料,还有那坯胎,应该是特别调制的,经过高温烧制的时候,釉料渗透到胎壁之中,浑然一体。”

  “等到流霞盏冷却出窑,再把东西迎空一看,光芒灿若流霞,五光十色,美不胜收。”

  伍二爷很神往,然后目光一转,看了眼桌上的流霞盏,不屑道:“至于这件东西,不仅是胎釉相差很远,而且一看就知道是新东西。”

  “釉色亮,胎是薄了,属于脱胎的范围,但是手艺不行,分量控制不好,胎体有些重了。我估摸着,这应该是景德镇工艺大师的手笔。”

  伍二爷一口断定道:“东西的市场价,最多是三五万。杨总,你花多少钱买的?”

  “……不多!”

  旁边的中年人,这时咬紧牙关,脖子都粗了:“才两百多万……”

  “哈,两百多万?”伍二爷神色不明,咋舌道:“亏了,亏大发了。”

  “该死的……”中年人愤恨道:“是我眼瞎,信错人了。”

  “其实真正的流霞盏,两百多万那是对它的污辱。”伍二爷好心告诫道:“没有一两千万,根本拿不下来。”

  “一两千万……”中年人眼睛圆睁:“这么贵?”

  “贵?”伍二爷冷笑一下:“我这只是保守的估计,你知不知道,当年清代乾隆皇帝手下第一宠巨和珅,为了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不惜悬赏万两黄金,求购昊十九的流霞盏,可是却没人理他……”

  中年人嘴角一扯,欲言又止。

  伍二爷心明眼亮,顿时笑道:“嘿嘿,你肯定以为,那是没人有流霞盏,所以和珅才买不到是吧?”

  “这个……”心思被看破了,中年人有些讪然:“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伍二爷摇头道:“和珅万金悬赏流霞盏,或许民间乡野没什么动静,但是整个朝廷官场,肯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当时的京城之中,就有一个官员,他手上就有祖传下来的流霞盏。”

  伍二爷感慨万端:“和珅悬赏流霞盏的时候,这小官装聋作哑,没有半点动静。事后却不慎走露了风声,被人揭发检举,捅到和珅那里去了。”

  “和珅闻讯,大喜过望,连忙派人运金求取。然而没有想到,那个小官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流霞盏。和珅哪里会信呀,直接找了个借口,把那小官满门抄斩,轻易把流霞盏查获,然后进献给了乾隆皇帝。”

  伍二爷哼声道:“乾隆皇帝很高兴,但是也知道东西的来路,多少也讲一些面子,没把东西四处招摇,只是在私底下独自欣赏而已。”

  “类似这样不能示人的秘宝,历代皇帝手上也不少,都编录在宫廷秘密档案之中。”

  伍二爷也有几分自得:“我们哥俩有幸,曾经翻阅过那些秘密档案,自然知道一些秘辛,以及流霞光的特征。”

  祁象一听,就想到了他卖给陈别雪的核桃,貌似也是宫廷秘宝之一。

  “那么,乾隆皇帝手上的那只流霞盏,最后怎么样了?”中年人急忙问道。

  “那就不清楚了。”伍二爷皱眉道:“清末那个乱呀,你们也知道,又是八国联军,又是军阀混乱什么的,内贼勾结外贼,宫里的珍宝,就是这样被刮分大半。”

  “流霞盏是很珍贵,但是夹在其他珍宝之间,也不怎么起眼,谁知道流落到谁的手里。说不定流失海外,又或者在兵荒马乱之中碎裂了,也很有可能。”

  伍二爷悲天悯人道:“兴亡交替,最苦的不仅是百姓,还有诸多瑰宝啊。每动乱一次,艺术珍宝就减少一半,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人,对于古代的奇珍异宝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说得没错。”祁象深以为然,也颇有感触。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反过来说也成立,宝贵的东西,本身也稀少啊。千百年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动乱,不知道有多少珍宝毁于一旦,让人心疼。

  不过对于中年人来说,古代珍宝毁坏多少,都与他无关。反正他现在怒火中烧,脸色青得吓人:“多谢两位大师指点,我必有回报。”

  说话之间,中年人又一鞠躬,恳求道:“两位大师,你们能不能做我的证人?”

  “什么证人?”伍二爷眉头一皱。

  “鉴定的证人。”中年人恨声道:“董家欺我太甚,我要上门去讨个公道……”

  第136章 变故

  “上门讨公道?”

  伍二爷一听,顿时觉得很为难:“这个……貌似不太好。我们只是负责鉴定,最多给你开一份鉴定证书,就不需要陪你上门去了吧。”

  听中年人的语气,就知道他是想上门闹事,伍二爷自然想要敬而远之。

  中年人不笨,也听出伍二爷的潜台词,当下机灵一动,引诱道:“伍大师,那家人手里,可是有真正的流霞盏啊,你不看去看看?”

  “啊……”伍二爷一呆,怦然心动,然后转头道:“老大……”

  不要看伍二爷一直在说话,但是拍板拿主意的,向来是沉默寡言的伍大爷。

  此时此刻,伍大爷也在犹豫不决,在权衡利弊。为了观赏流霞盏,而卷入一场不必要的纠纷之中,到底是否值得?

  就在这时,孙老问道:“小友,你刚才说,东西是南浔董家的?”

  “嗯。”祁象点了点头,据实道:“对,就是那个董家。前段时间,我与朱洪五老先生有缘相聚,在闲聊之间,他也和我说了一段秘事。”

  “哦,茶王朱洪五?”孙老眼睛微微一亮:“什么秘事?”

  “董家有三宝。”祁象轻笑道:“走珠盘、流霞盏、卵幕杯,三件宝贝,堪称稀世奇珍,传奇典范,不可多得。”

  “三宝……”伍二爷目光灼热:“这么多啊。”

  “多?”孙老笑了,摇头道:“才三件而已,其实这不算多。你们可知道,董家是怎么发家的吗?”

  “这个……”祁象眼睛一眨,不确定道:“不是说。董家是南浔七十二只黄金狗之一,做湖丝生意兴旺发达的么?”

  “哈哈,那是后来。”孙老一笑,神秘道:“开始的时候,董家南浔商绅之间,根本排不上号,只不过是比较殷实的普通人家而已。”

  “但是架不住人家运气好,在晚清的时候,一个族人由于混不下去,只得背井离乡。一路北上。然后几十年后,他变阔了,衣锦还乡。”

  孙老声音低了几分:“在他的资助下,董家才改行做湖丝生意,然后逐渐发达。不过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十几年之后,那个人终老,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