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品:《仙宝精校版

格有些了解的人,轻易就能够把赝品鉴别出来。

  不过祁象却拿画纸说事,也倒是有几分特别。

  庞大老板很好奇,忍不住问道:“你说画纸有问题?”

  “没错,画纸不对。”祁象点头道:“据我了解,傅抱石画人物画喜欢用宣纸,画山水画喜欢用皮纸。那幅赝品是山水画,纸张明显是宣纸。我一看,就知道不对了。”

  “这个……”庞大老板一怔,迟疑道:“这种事情,总有例外的时候吧,貌似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

  “不,这是直接证据。”祁象很肯定:“因为我看了赝品的落款,题笔是一九四零年春,那段时间,傅先生恰好在蜀川,作画一定只会用皮纸。”

  “为什么?”庞大老板挑眉,表示怀疑。

  就在这时,一个老人放下了茶杯,眼中有几分赞许之意,帮忙解释道:“因为当时处于抗战阶段,宣纸比较昂贵,极难购买,而皮纸价格低廉,随处可见。”

  “傅抱石当年生活拮据,虽然觉得皮纸质地粗糙,但是对墨色反映还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在这一时期画人物的老人和山水常用贵州都匀出产的皮纸,只有在画仕女图的时候,才用质量较好的宣纸……”

  那个老人慢声道:“哪怕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傅先生从蜀川返回金陵,也带回了大量这种皮纸,所以在一九五零年以前,他在金陵绘画的山水画,都是用这种皮纸画的。”

  “到了五十年代后期,傅先生的生活得到改善,就开始采购由温州出产的手工皮纸,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古皮纸……”

  老人悉心指点道:“所以说,傅抱石先生在不同时期所用的纸张,特别是贵州皮纸、乾隆宣纸、乾隆皮纸,都是现代伪造者无法获得的。”

  “绘画纸张的不同,自然是鉴别傅抱石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老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小伙子,你不错,说到点上了。”

  祁象谦逊一笑,然后看向庞大老板。

  “哈哈,原来是我孤陋寡闻,让大家见笑了。”庞大老板倒也爽快,直接承认了自己的不懂,然后又笑问道:“那第二幅赝品,又是什么?”

  “编号三,还是傅抱石的作品。”祁象微笑道。

  “什么?”

  这一瞬间,先前上来的几个人坐不住了,因为他们几个,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怀疑编号为三的作品有问题。

  庞大老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然后不动声色的问道:“怎么说?”

  祁象很坦然,轻声道:“如果说,第一幅作品,那是纸张不对,那么编号三则是墨不对。”

  “墨怎么不对了?”庞大老板问道,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祁象没看他,而望着刚才那个老人,笑着解释道:“据我所知,傅抱石大师对于作画的用墨,那是非常讲究的。特别是对墨锭的要求,更为认真。”

  “他收藏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名墨,不是作为古董收藏,而是用来挥毫作画之用。他惯用油烟、漆烟旧墨,磨砚作画,从来不图方便以墨汁作画,无一例外。”

  祁象语气斩钉截铁:“所以只要观察他作品浓墨重彩的地方,肯定是黑色晶莹发紫光,黑中透亮闪发墨韵光彩。”

  “这是傅先生真迹的显著特点,如果不是用高品质的墨锭作画,是达不到此种效果的。因此,从画幅墨中反映的效果中,也可以鉴定作品的真伪。”

  祁象微笑道:“老先生,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第42章 过关斩将,势如破竹!

  “对,很对……”

  此时此刻,那个老人展颜而笑,轻轻点头:“在某个时期,轻纸而重墨,也算是傅先生作品最大的特点。我们在鉴定他作品的时候,也往往是先从这两方面入手的。”

  说话之间,老人看看祁象,又看看其他人,好心提点道:“当然,只看纸和墨,也会有几分偏颇。最稳妥的办法,还是综合考量,这样更加透彻。”

  一个机灵的人,连忙拱手道:“谢谢孙老指点……”

  “谈不上指点,毕竟这种事情,我说了你们未必就懂了。”老人笑道:“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是,我们说得再多,哪怕重复一百遍,也不如你们仔细摸索一次。”

  旁边的一个老人随口说了一句,然后正眼看着祁象,顺势问道:“还有呢,第三幅赝品,又是哪件?”

  “编号十七的游春图。”祁象毫不犹豫道:“做旧的痕迹太明显了,画纸黄得一塌糊涂,分明是用茶水泼湿之后,再放蒸笼里头蒸煮一遍,然后晒干……”

  老人一听,顿时笑了。

  那幅画,相当于送分题,如果祁象看不出来,那真是白瞎了。反正其他人也觉得,如果祁象回答不上来,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与此同时,又有人问道:“第四幅赝品,又是编号几?”

  “编号二十三!”祁象直言不讳道:“那是面子工程的把戏。”

  “什么意思?”

  听到这话,除了几个鉴定大师,其他人都懵住了。

  “编号二十三的画,就是绵延几座山峰,剩下的则是大片留白。”祁象不屑道:“落款、印章,那是名家的标记,从绘画的风格来说,也与那位名家比较契合。”

  “作伪的人很聪明,知道做得越多,越容易出错的道理,所以作图比较简单,让人不容易从笔法上鉴定真伪。”

  祁象嗤笑道:“不过为了让人相信作品是真的,造假的人又故意在装裱上下功夫。以比较名贵的木材为卷轴,再铺以上好的绸缎为裱料。”

  “这样衬托之后,你们是不是觉得那画,非常的有档次?”

  祁象忽然转头,询问坐在旁边的几个人。

  “嗯哪!”那几人纷纷点头,然后就意识到不对……

  “这就是面子工程!”祁象轻笑道:“如果哪个人,只看面子,觉得面子光鲜,却忽略了内在,很容易上当。”

  “……不错!”孙老抚掌笑道:“说得也算是贴切。”

  “不仅贴切,而且是事实。”

  旁边的老人赞同道:“为了让人相信赝品是真迹,做假的也不吝啬投入高昂成本。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做得巧妙,再高的成本,也能连本带利赚回来。”

  “小哥,好眼力啊。”庞大老板夸赞之后,表情也多了几分谨慎:“接下来应该是第五件赝品了,你觉得是哪一件?”

  祁象微微一笑,没有半点犹豫:“编号四十九,标名为董其昌的书法字帖。”

  “董其昌……”

  其他人一听,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毕竟董其昌是明代很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字画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气,所以在明代的时候就有大量的赝品流传。

  而且一些赝品,甚至出自董其昌本人之手。

  据说当时求画的人太多了,董其昌不胜其烦,但是又耐不住情面,干脆请了许多代笔,等代笔的人作好了字画,他自己再题款盖印。

  这种交际性质的书画,充塞整个市场,以至于他的作品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这也是世人公认的情况。

  实际上,只要看到董